难得一见!益阳博物馆开始了馆藏文物线上展示——玻璃珠饰篇
玻璃在我国古代一般称作琉璃,主要用作装饰品,我国琉璃工艺始于西周,在汉代日臻成熟,是我国古代流行厚葬风俗的产物。春秋战国时期,玻璃器较西周在制造技术水平上有了整体提高,此时出现数量最多的是“蜻蜓眼玻璃珠”。这种玻璃珠表面用圆圈装饰,形似蜻蜓的眼睛,蜻蜓眼数目不等,或凸起、或阴刻和彩绘,形式和色彩丰富多样。20世纪70到90年代,益阳出土了一批战国玻璃饰品,这些玻璃饰品以蜻蜓眼居多,形状有球形、扁球形、圆柱形、短圆柱形等,蜻蜓眼的数量有6、8、12、18等。
战国蜻蜓眼玻璃珠
直径1.9厘米,孔径0.6厘米,高1.7厘米。玻璃珠近球形,中有穿孔,为套圈眼珠。玻璃胎体为蓝色,珠表面在深褐色地上饰蓝白相间的圆圈纹,白色大圆圈中套7个蓝白相间的小圆圈,这种大圆圈有大小之分,被称为“七星纹”蜻蜓眼,其外的空隙处还嵌入有蓝白相间的双圈同心圆小蜻蜓眼。大中小蜻蜓眼18个,3个大眼居中,中、小眼环绕大眼错落排列。珠孔两端各饰有一圈绞索纹。整器色泽鲜艳,制作精致,保存完整。
战国蜻蜓眼玻璃珠
直径1.5厘米,孔径0.5厘米。扁珠形,中有穿孔。为同心圆纹层状眼珠。是在深蓝色玻璃表面嵌入蓝白两色的多层同心圆眼珠纹,眼略高于珠体表面。共8眼。
战国蜻蜓眼玻璃珠
直径2厘米,孔径1.2厘米,高2厘米。短圆柱形,中间有穿孔,几何线间隔眼珠。胎体黑色不透明,上用小白点双连珠纹和单圈蓝白相间的小蜻蜓眼组成菱形方格纹,每格中央用蓝白色同心圆纹层状玻璃眼相嵌,形成大蜻蜓眼。菱形格四角又嵌入蓝白色相间的层状蜻蜓眼。部分蜻蜓眼脱落。共有蜻蜓眼18只,分上中下三排排列。
战国蜻蜓眼玻璃珠
直径1.5厘米,孔径0.5厘米。扁球形,中有穿孔。为同心圆纹层状眼珠。是在深蓝色玻璃表面嵌入多层蓝白同心圆的眼珠纹和单层圆眼珠纹,蓝色玻璃料大多缺失,眼略高于珠体表面。共18眼。局部脱落。
战国蜻蜓眼玻璃珠
直径1.2厘米,孔径0.5厘米。扁珠形,为同心圆纹层状眼珠。是在深蓝色玻璃表面嵌入蓝白两色的双圈眼珠纹,眼略高于球体表面,共6个。眼外部嵌入数个白色小圆点。
战国蜻蜓眼玻璃珠
直径1.5厘米,孔径0.4厘米。略呈球形,中有穿孔。为同心圆纹层状眼珠。是在深蓝色玻璃表面嵌入蓝白两色眼珠纹,6大6小。大眼为多层同心圆纹层状眼珠,小眼多剥落。
战国蜻蜓眼玻璃珠
直径1.8厘米,孔径1厘米,高2.9厘米。圆柱形,为套圈眼珠。胎体深绿色。珠身主体纹饰是在黄白色地上用深蓝色圆点连成四个长方格,格内正中为蓝白相间的“七星纹”蜻蜓眼。另外长方格上下各有4中4小蜻蜓眼与白色菱形图案相间排列,上下对称。珠身两孔端在淡黄底色上饰有蓝色小圆点一圈。纹饰均匀排列,错落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