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故宫经典,现代紫砂

2020-04-23

经典故宫,《故宫经典

产自宜兴窑的“宫廷紫砂器”

//旧藏宜兴窑紫砂之现代紫砂壶篇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宜兴紫砂,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现代社会需求,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诸多的工艺改良,主要为身桶的制作,目前主要有全手工、半手工、灌浆三种成型工艺

全手工成型。紫砂器的全手工制作从晚明诞生之日起一-直沿用至今,制壶中的关键打身桶工艺是将富有韧性的泥片打薄后裁切成长条状或半圆形再环接,需要长期实践才能熟练掌握。优美的造型需要技师有良好艺术素养和收放自如的娴熟技巧,工艺自身的特点决定其产量极为有限。富有个性的紫砂艺术品都是全手工制作的。

半手工成型。也叫“模具成型”,始于1959年前后,一直沿用至今,是当今宜兴地区使用最普遍的成型方法。是将拍打好的泥片放人模具内依模具的形状整形,取出后稍做加工即可。使壶身关键部位的制作难度大大降低,产量大增。现代中、地档紫砂壶多为模具成型。

灌浆成型。是在紫砂原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长石、石英等黏性高的泥料,搅拌成泥浆状注入石膏的模具内,待泥料干燥后脱模的成型工艺。20世纪70年代曾流行一时,至今仍在继续使用。灌浆的紫砂器烧成后器表有玻璃相,不透气,多制作花盆和陈设摆件,如做成壶冲泡茶叶,其品质显然不能与手工或半手工的紫砂茶壶相比。宜兴本地出产的紫砂泥多不宜于灌浆成型

为了丰富故宫博物院藏品,2007 年故宫博物院荣幸地接受了徐秀棠、汪寅仙、徐汉棠、吕尧臣、谭泉海、李昌鸿、鲍志强、顾绍培、周桂珍9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捐赠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饱含了现代紫砂大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追求,展现了现代紫砂艺术的动人风采。

蓬莱

蓬莱的创意灵感来自于唐代大诗人卢仝的著名诗篇一《 七碗茶诗》:“....雕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两腋生风,欲上蓬莱仙境,意为茶仙通灵,是品饮的最高境界。

现代 徐秀棠

作者大胆地运用想象的空间对传统题材进行拓展,通过人物飘然欲起的缓缓动态引|起人们对品茗仙境的虔诚向往和无限情思。作者凭借娴熟的紫砂雕塑功底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精彩地诠释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

神鸟出林壶

壶身壶柄为椭圆球体,壶流似鸟头,壶身和壶柄之间通过上下不等的虚幻空间使神鸟展翅舒展自然得体。

现代汪宜仙

此壶构思简练、概括、形象,线条挺括而生动,自然流畅,提握舒适。在艺术上达到了取其势,提其形,表其神的视觉效果,是富有创新精神的观赏茗壶。

掇只壶

质地优良,色泽纯正,造型简洁端庄,手法干净利落,显现出优雅的线条之美

现代徐汉棠

伏羲壶

作品以西方人体艺术的新锐视角,结合伏羲与女娲的美丽传说,以敏感的选题和灵动的艺术触觉给人一种传统以外的惊艳

现代吕尧臣

作品泥色均匀,色泽协调,技巧娴熟,直指人类繁衍生息的主题,如清莲之纯洁,超凡脱俗。

江南春壶

壶以江南山水为主题,造型凸现江南特有的人文景观——小桥、 流水、人家,壶身一面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另一面精刻江南山水画面。

现代谭泉海

青玉四方壶

此壶借古代青铜钟鼎之造型为壶体,借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鱼、玉龙变化为壶流、柄,取良渚文化玉琮变化为壶盖钮。

现代李昌鸿

下部饰青铜装饰格调的三条凹线。壶上部刻钟鼎篆文、甲骨体的联句,砂泥取底槽紫泥,经久使用,质似金石,敦厚周正,显汉唐古韵

玉带呈祥壶

壶体设计借鉴玉文化的精髓,把陶文化、茶文化、玉文化完美地统一起来。器身铭文取自白居易茶诗“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现代鲍志强

盖钮为玉雕小象,壶盖为玉璧,器身玉带束腰。精美典雅,寓意吉祥。

松云壶

壶以黄山群峰之浩然、云头名松之精气形象地表达对人类高贵品德的崇拜之情。造型气度非凡,技法精练。

现代顾绍培

集玉壶

壶身由圆形、半圆形、凸凹线与直线的结合,自下而上反复出现,形成连贯动感节奏。流、柄浮雕玉龙玉凤的形象,钮似玉鱼跃出水面,灵动得体。

现代周桂珍

壶体结构复杂,紧凑严密,和谐统一,加之做工精细,很好地凸现了紫砂温润似玉的特点,因其集玉器造型的诸多因素而取名为"集玉壶”。此壶由高海庚设计。

作者:砂小饮

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