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中的宋代美学:从宫廷到市井,美醉了!
一杯茶,一部手机,一份好心情。经典散文精选美文,我们一起品读。
编辑整理:盛唐辉煌
最近的热播剧《清平乐》收割了不少网友的喜爱,该剧主要讲述了北宋皇帝宋仁宗的一生,勾勒出仁宗在位42年“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的清明盛世。
有了此前《琅琊榜》的大获成功,有着“国剧良心”制作机构的正午阳光团队便延续了其中服装、布景的高水准,数次登上热搜。
在历史上,宋仁宗算不上很出名,最熟悉的典故反而是一处在民间流传极广的“狸猫换太子”。
与一般传说中的宋仁宗不同,这部剧既不是权谋,也不是宫斗,而是现实与理想的摇摆,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打破宫中绚丽的想象,道尽其中的艰辛抉择。
不论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还是围绕在他身边的其他人,尽管都生活在富丽堂皇中,却怎么都无法摆脱类似的命运。
追剧的过程中,我想到了另外一本书,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
从宋仁宗的角度,你也可以理解为,当一个好皇帝真的没那么容易。
整部剧的优点很明显,不必再絮叨,今天就讲讲里面的服饰和日常生活。首先,它的服装,严格按照宋朝的一些画册一比一还原;其次,这里面的日常生活也和书籍记载吻合。
烤羊肉当夜宵
喝茶插花品蜜饯
《清平乐》中宋朝生活家们的日常
让人好生羡慕
01
宋代美学:服饰里的现代性
宋代的外交军事虽积弱不振,但其文化可是比盛唐耀眼许多,如山水画、瓷器、文学等,都在宋代绽放异彩,形成所谓的“宋代美学"影响后世深远,可说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高峰。而在生活方式上,宋代也有一套独特审美,像是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听风、饮酒等,这些文人雅士的爱好与追求,其实与现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学、个人品味极为相似。
其实,宋人除了风雅的爱好与现代人相近外,其服饰也特别具有现代感。
尽管宋代男女服饰,与唐代相比没有太大变化,服制也都遵从礼制等级,并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服饰特色还是与唐代大有不同。宋代的服装面料色彩多以淡蓝、浅黄、青、藕色、淡粉、墨绿与白色这类素雅颜色为主,综观宋代服饰,男女皆讲求修身。
剧中还原的宋代后妃凤冠霞帔礼服形象
以女装来说,宋代女子喜着襦衣(短衣)、褙子(类似现代两侧开叉的薄外套)等衣服,穿搭风格不似盛唐妇女爱好袒露,可说是把一切的“张狂"都收敛起来。
虽然有理学的因素,但细看可以发现,宋代妇女的穿著打扮整体类似晚唐妇女打扮,但还是有些微不同,如上身穿着窄袖对襟抹胸、外罩大袖与霞帔。唐代妇女必备的帔帛,到宋代以后称为霞帔,质地比唐代帔帛厚实,上头绣有纹样并有坠子点缀。宋代女性爱穿的百褶襦裙、宽松的宋裤,乍看下和近年流行的女装穿搭非常类似。
曹皇后的朝服完美复刻了画像(宋仁宗皇后坐像)
宋朝女子除了在头发上装饰钗、簪、步摇外,还盛行戴花冠,常用桃、杏、荷、菊等四季花卉样式做在发髻上,称为“一年景”。
02
古装剧不可轻忽的“服饰考据"
过往的古装剧,除了清宫剧外,基本很难从服饰外观去辨别其剧中的时空背景为哪一个朝代,汉、唐、宋、明的皇帝都穿着祭祀时的冕服到处跑,而后妃们的打扮更是超越时空,还充满着服装设计的想象力。
在长年看着浮夸、庸俗的古装戏服下来,观众们反而会对较为古典的戏服,如多年前火红的《琅琊榜》,或是主打还原、考据历史的服装,如《长安十二时辰》、《鹤唳华亭》等戏印象深刻,《清平乐》也是着重在后者。
宋画《孝经图卷》之一局部
从《清平乐》宣传海报上,能发现到主角们的服装与流传今日的宋代帝后画像相似度极高。比如王凯头戴的“通天冠",也是细细考究。通天冠,为皇帝礼服制度里一种礼仪性的冠,也称“卷云冠"、“高山冠"。
《后汉书.舆服志下》:“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邪(斜)却,乃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筒、为述,乘舆所常服"
通天冠从秦代起,即为帝王礼仪场合所专用(皇帝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礼服,其基本样式是衣与裳搭配制),一直延续至明代,直到清代废止。
宋代的通天冠制度可见《宋史.舆服志》:
规定通天冠需用北珠卷结于冠上,有二十四梁。戴这种冠时需穿织成云龙纹的绛色纱袍,并用黑色缘其领、袖及衣裾,系以绛纱裙(即裳),内衬白纱中单,领间系垂白罗的方心曲领,腰间束以金玉带,前系蔽膝(遮盖大腿的服饰),系佩绶,穿白袜黑舄(即鞋)。
这是极为正式的服装,皇帝只有在祭祀、大朝会、大册命等重要场合才穿,是仅次于衮冕服的一种衣服。除此之外《清平乐》也非常仔细地还原了宋仁宗的常服,可说是从服饰上重现了宋人的穿搭美学。
关于皇帝公服所用红色开袴衫袍,脱脱《宋史 輿服志三》记载:
不开衩的圆领大袖袍—衫袍(赭黄色和浅黄色圆领大袖,衣身不开衩)。衫袍。唐因隋制,天子常服赤黃、淺黃袍衫,折上巾,九還帶,六合靴(六瓣黑靴)。宋因之,有赭黃、淡黃袍衫,玉裝紅束帶(单挞尾绕胸革带),皂文鞞,大宴則服之。
衣身开衩的圆领大袖袍—袴袍。又有赭黃、淡黃袴袍,紅衫袍,常朝則服之。其制,曲领大袖(圆领大袖,衣身左右开衩),左右开衩,下无横襕(上下通裁),束以革带,幞头(平脚长翅幞头纱帽),乌皮靴(黑色皮靴)。国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脚幞头,乘舆或服上曲焉(皇帝有时候会戴冲天翘脚幞头)。其初以藤织草巾子为里,纱为表,而涂以漆,后惟以漆为坚,去其藤里,前为一折,平施两脚,以铁为之。
关于皇帝穿用的一种圆领大袖襕袍,此服等级略高于一般公服,脱脱《宋史 輿服志三》卷一百五十一,载:
履袍(红色大袖圆领襕袍)。袍以絳羅(红色罗织布)為之,折上巾(平脚幞头乌纱帽),通犀金玉帶。繫履,則曰履袍;服靴,則曰靴袍。履、靴皆用黑革(黑色牛皮材质)。四孟朝獻景靈宮(孟春、孟夏、孟秋、孟冬月份的初一)、郊祀(冬至日)、明堂,詣宮、宿廟、進胙,上壽兩宮及端門肆赦,並服之。大禮畢還宮,乘平輦,服亦如之。若大輦,則服通天(通天冠)、絳紗(绛纱袍)如常儀。
再者是朝服。
朝服是东汉开始至明代历朝君臣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礼服。其基本样式是衣与裳搭配制,朝服衣裳部分统称绛纱袍,细节包括梁冠(进贤梁冠)、赤红罗衣、白纱中单(两者皆以青饰领缘)、赤红罗裳(青色衣缘)、赤红罗蔽膝。关于宋代群臣的朝服制度据《宋史·舆服志四》卷一百五十二记载:“朝服,(按搭配梁冠类型的不同细分成三类)曰进贤冠服(宰执以下群臣服用),曰貂蝉冠服(宰执及以上三公服用),曰獬豸冠服(台谏官服用),皆朱衣朱裳(衣、裳主色底色都为红色),宋初之制。进贤五梁冠:涂金银花额,犀、玳瑁簪导,立笔。
绯罗袍,白花罗中单,绯罗裙,绯罗蔽膝,并皂缥襈,白罗大带,白罗方心曲领,玉剑、佩,银革带,晕锦绶,二玉环,白绫袜,皂皮履。一品、二品侍祠朝会则服之,中书门下则冠加笼巾貂蝉。三梁冠:犀角簪导,无中单,银剑、佩,师子锦绶,银环,余同五梁冠。诸司三品、御史台四品、两省五品侍祠朝会则服之。御史大夫、中丞则冠有獬豸角,衣有中单。两梁冠:犀角簪导,铜剑、佩,练鹊锦绶,铜环,余同三梁冠。
四品、五品侍祠朝会则服之。六品以下无中单,无剑、佩、绶。御史则冠有獬豸角,衣有中单。袴褶紫、绯、绿,各从本服色,白绫中单,白绫裤,白罗方心曲领,本品官导驾,则骑而服之。”
又载:
进贤冠以漆布为之,上缕纸为额花,金涂银铜饰,后有纳言。以梁数为差,凡七等,以罗为缨结之:第一等七梁,加貂蝉笼巾、貂鼠尾、立笔;第二等无貂蝉笼巾;第三等六梁,第四等五梁,第五等四梁,第六等三梁,第七等二梁,并如旧制,服同。
武将的服饰同样用心。宋朝武将最典型的配饰是“袍肚”。在腰部围着甲衣的部位用布系上,能帮助防止盔甲滑动。
在颜色的选择上,剧组考据之细,简直“令人发指”。宋仁宗这件褐色的常服看来素淡,却是符合宋代美学。
我们看看出土的赵伯澐(赵匡胤七世孙)的丝质衣物。
同样是褐色,折射出宋朝王室淡雅清逸的审美品位。
03
宋朝“生活家”们的日常
《清平乐》的背景在宋朝宫廷,对于风雅生活的描述颇费笔墨,卧室、书房内饰的布置都参考了古籍。
诗人吴自牧曾在《梦粱录》中写道: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宋代有钱有闲的士大夫们追求的这四件事,现在依旧是“生活家”们在做的。
焚 香
剧中,宋仁宗书桌上的显著位置摆放着香炉,时有袅袅青烟飘出
在宋朝,焚香已经变得十分日常,不仅有昂贵的沉香,甘蔗滓、干柏叶、茅山黄连等自然香料混合后,也是别有一番香气。
文人雅士们平时的聚会活动之一,就是点起沉香一同读书作画。晚年的苏东坡就终日与沉香为伴,终日焚香作赋。
点 茶
《清平乐》中多次出现饮茶的情节。
不同于传统的泡茶,“点茶”是先在碗中放入少许茶叶末,用少量沸水冲调成膏后,再用茶筅快速搅拌茶汤——日本的“抹茶道”就是从此学来。
冲泡出茶汤后,士大夫们还有一套“斗茶”比拼,从茶汤颜色、表面泛起的泡沫等各有一套标准。
挂 画
挂画这件事不仅是士大夫们家庭财力的展示,如果不挂上自己的书画作品,也要被人在后面嚼舌根。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在开封、杭州等大城市都有负责租赁名画、屏风等珍贵物品的“帐设司”,还有专门帮你挂画、插花的“排办局”。
每当宴请客人时,花点银子布置一番,便能收获宾客们的交口称赞。
插 花
第4集中,曹皇后以插花与小姐妹们聚会,堪称“名媛日常”。
插花是中国的传统民艺,在宋朝得到了飞速进步和发展。
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宋朝插花不似唐朝那么富丽堂皇,更注重花朵的线条之美,突出“清”、“疏”,形成清丽疏朗而自然的风格。
除了文人们追捧的“四事”,在片中出现了不少质地温润的瓷器,多是青白色调,沉稳又典雅含蓄。
《清平乐》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剧组的诚意,完全可以是把它当作一部历史正剧来看,其中可细细品味千年都不会过时的生活之美。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国粹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