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式微:天黑了,有人在等你回家
诗经·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
式:作语助词,句首发语词。微:衰也,(日光)衰微,指黄昏、天暗,古与“昧”通。
胡: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
微君:非君,要不是君主。微,非。
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露水中。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中露”犹为暴露也,下章“泥中”以为泥涂也。又《毛诗正义》言中露、泥中为卫邑之名。
躬:身也,一言自身,此指君;一言身体,指君体。
女心如兰:
《式微》即其字义看为底层百姓抒发内心愤懑之作,讽刺当权者对他们的压榨。该诗既可解为受劳役者自问自叹之作,亦可解为其家人所言。前者慷慨激愤,批判锋芒更胜;后者婉转动人,添了几分情致,余更喜后者。
日色昏沉、天光黯淡之际,田野四处炊烟袅袅。家中操持的妻正煨着灶炉上的饭菜,不时探看在外劳作的丈夫是否已踏上这条回家的路,她眼眸晶亮,闪烁着浓浓希冀,却一次次地失落。
天快黑透了,我的夫为何你仍不归来?其实并非不知晓答案,是为将养供奉那尊贵的“君”啊,若不是为君之故,我的夫何至于要在泥浆风露中劳碌至此,久久无法归家。
那高高在上的大老爷们,请体谅世间一个平凡妻子最素朴的心愿:她想要的无非是一天辛劳过后,能同家人围坐桌旁共进晚餐,这许是古老农耕社会里最平和、最温馨的辰光了,此刻儿女绕膝,爱人在侧,即便是粗茶淡饭也甘之如饴。
我的妻,知道你在等待,再苦再累,纵使深一脚、浅一脚,我亦会步履坚定地朝你眸光牵引方向走去。
这是一个农夫同妻子间的爱,没有什么绵绵情话,没有什么惊天动地,有的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澄定相守。
转念想起《诗经》里的另一首歌谣: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同样是妻子在黄昏惦记辛劳的夫郎,可《君子于役》里的丈夫却是去远方服役,山水遥迢,归期未定,谁知再见是青丝是白发抑或一 盒白骨?眼前恬淡的晚景无法予那女子安宁,反倒勾起她愁肠:禽畜尚知还窠,我的夫为何却难有归期?
她内心的担忧、思念不可断绝,但终究无法跨越空间阻隔,只得在原地等待命运宣判,卑微却虔诚地期盼征人衣食足、无病灾。
两相较,《式微》里的妻似乎幸运些,好歹每天都有盼头,知晓那人再晚也一定会还家。而随时光流转,今朝读来,那劳役的艰苦渐被淡化,盼归的温存却熨帖整个胸口,亘古未化。
如今奔波在车水马龙都市的人们,谁又不向往每日下班后,有人在家中殷殷相待、笑靥如花?她为你精心烹制丰盛菜肴,那锅热汤凝结着她的心血,散发浓浓家的味道,能涤尽满身风尘疲惫。
若万家灯火中,有盏灯只为你点亮,谁又能不归心似箭?终究只为那声:式微,式微,胡不归。
诗歌题旨:
关于该篇的题旨,历来众说纷纭。
按《毛诗序》言: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郑笺》云:寓,寄也。黎侯为狄人所逐,弃其国而寄於卫。卫处之以二邑,因安之,可以归而不归,故其臣劝之。这二者说的是黎侯由于自己国家之前发生一些变故,暂寄居卫国,其臣子作诗言形势衰微以规劝君王归国。
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有“荣成伯赋《式微》,乃归”,说的是鲁襄公由于季氏取卞地、有叛心,担心他有不利于己之行为,不想进入国境,此时臣子荣成伯吟《式微》一篇,襄公遂归国,所载事可为毛诗说法提供例证。历代学者多承袭毛说,但关于黎侯事尚缺充足的史料印证。
另有刘向《列女传·贞顺传》记黎庄夫人事,言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人劝以归,作诗曰“式微,式微,胡不归?”夫人对曰:“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时人点评“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将此诗序而编之。这种说法似乎有些牵强,它缺乏史实佐证,更像是传奇戏说。
还有一种说法为即其字面而解之,就诗论诗,还原诗的本来面目。这种说法近现代以来很受认同,以为最切题旨,如余冠英《诗经选》中曾道“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
其实对大多数人而言,读《诗经》最重要是玩其诗味,若一味迷信经旨,反失读诗之乐趣,不免得不偿失。恰如清人方玉润所言“诗到真极,羌无故实,亦可自传”、“解诗不必尽皆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不以诗为经,尤是令人低回无限,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
但这并非说诗背后的典故、历史不重要,它们可作为你想要深度了解甚至研究这些诗的补充。当我们已能玩赏诗味,充分发掘出读诗乐趣,能以诗歌体己心,同诗产生共情后,那或许可以顺着光阴的脉络,曲径通幽,尝试探寻古人读诗之心。
其实,体己之心、体人之心又何尝不是我们在红尘间修行的必修课?当你体察得越深,感悟得越深,你所见的那方天地亦会愈加开阔,愈加,清明。
文章发表于深圳青少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