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苏轼夜宿燕子楼梦到关盼盼,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几乎全是名句

2020-03-06

元丰元年,即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知州,一天夜晚,他夜宿燕子楼,在梦中梦到了著名的才女关盼盼,因此有所感怀,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词作。关盼盼,是唐代一个著名的女子,她本是张尚书的爱妾,能文善舞,深得张尚书喜爱,张尚书死后,盼盼心念旧情,于是独宿燕子楼中十多年。

苏轼夜宿燕子楼,梦到了这位奇女子,遂写下了这首《永遇乐》。这首词,上片写梦,以倒叙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梦境中的清幽之景,下片感怀,借梦到盼盼之事凭古吊今,抒发人生感慨,古与今、倦客与美女、梦幻与佳人,在东坡笔下绵绵写来,融景、情、理于一体,写出了东坡感悟到的人生真谛,意境深远,韵味悠然。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小注:(1)紞[dǎn]如,指击鼓声;(2)铿[kēng]然,指清亮的响声。

上片起首三句写夜景,“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月色皎洁如霜,秋风温柔如水,苏轼以霜来喻月,以水来喻风,并以“清景无限”作为概括,足见赏爱之情。首三句一出,便将我们带入到了一个清幽无限的环境中,大有超脱现实的清风明月之意。

接着三句继续写梦境,“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是静中有动的美景,鱼儿往上跳,露水往下滴,这一上一下的错落之感,足见灵动,而这幅景象,表现了极其安静的环境,不然怎么会有鱼儿跳出,荷叶泻露?如此静谧的环境下,词人再以“寂寞无人见”概括,极具深意,这种鱼跳、露泻的景象,本是夜夜都有的,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人看见的,这一次,是因为词人无意中的到来,才发现了这种美景。梦境中的自然之美,一定来源于现实。

词人正在梦境中欣赏这静谧的景象,突然“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三更的鼓声响起,惊醒了睡梦中的词人,于是美景顿失,可是词人的听觉似乎变得更加灵敏了,他仿佛听到了落叶的声音,原来,梦中的静谧,在现实中也是如此,然而梦醒后的怅惘、黯然之情,却也是摆脱不掉的事实。

于是词人茫然了,“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想要重新寻梦,却无法实现,于是词人从床上起来,借着茫茫的夜色,将小园走遍,什么都没有,也是茫茫一片,词人又何尝不是?苏轼在这里,以似真似幻的手法,让我们游走于梦境和现实之间,相互辉映,梦中的清幽与梦醒后的黯然伤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下片首三句,写自己的心情,“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已经厌倦了漂泊的游子,想念着山中的归路,于是思乡之情顿起,故园如旧乎?词人在这一句中,只用了“天涯倦客”四个字便将自己的身世之感写了出来,并有无限怅惘之情,要知道,这并非苏轼的无病呻吟,此时的他已经在外辗转多年,梦醒后,无疑会感到身心疲倦,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是再正常不过的感情了。

接下来“燕子楼空,佳人何,空锁楼中燕”,写到了燕子楼中的沧桑,以及佳人盼盼的杳无踪迹,将万事万物沧海桑田的变化,以空灵的笔触表现了出来,人生之梦,不亦如燕子楼乎?苏轼这里,虽然提及盼盼,但是却简约而富有哲理,越品越有滋味,用典故传神如此!后世很多人都激赏这三句,比如张炎、郑文焯等人,郑文焯曾说:“殆以示咏古之超宕,贵神情不贵迹象也”。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引出词人的无限感叹,一个梦境联想到了自己的旧欢新怨,于是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慨,词人想要脱离这个循环,但是却无法脱离,古往今来,无论是才子佳人、帝王将相,无一不是身在梦中,你以为醒来就不再是梦了?或许现实仍不过是一场梦境呵!苏轼不止一次地发出这样的感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苏轼领悟到的人生哲学,也是庄子给后人留下的终极思考。

结尾二句,“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从燕子楼联想到黄楼,黄楼正是苏轼所建。从梦中醒来的苏轼,想到后人或许也会在黄楼凭吊自己,一如今天自己在燕子楼中梦到盼盼一般,可以说,这是苏轼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是王羲之笔下“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无限感慨。

苏轼的这首词,是其最著名的词作之一,将情、景、理巧妙地融于一体,围绕着燕子楼中的故事,以梦境为线索,对人生在世的永恒哲理进行了思考和追问,境界幽眇,风格清新又不失旷达,用典更是化于无形,足见东坡的卓越之才和艺术能力。当然,词中更是为我们贡献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如“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曲港跳鱼,圆荷泻露”、“燕子楼空,佳人何,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等等。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