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南水浩荡润天下 写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之际(新华社)

2019-12-12

▲这是11月26日无人机拍摄的丹江口水库大坝。   新华社记者熊琦摄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梦想已经成真——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水北调伟大设想。如今,通过这一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长江之水源源不断汇入淮河、黄河和海河流域,在中国版图上勾画出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

 
  清泉奔流,南北情长。南水北调惠泽京津冀鲁豫,甘甜的长江水滋润着黄淮海流域40多座大中城市、超过1.2亿群众。这两条绿色水路所到之处,一度干涸的河湖重焕生机,绿色发展的实践光彩夺目。
 
千里通渠贯南北:
一江清水解华北缺水之渴



  “以前村里人都是吃井水。水很浑,水垢堆积得太多,隔三差五就得换壶换锅。”在河南焦作市的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旁,67岁的王褚乡东于村村民张钦虎,望着滚滚江水感慨地说,“自从用上了南水,自来水管拧开就是清水,这日子也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水垢少了,水好喝了……自5年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沿线群众饮水质量显著改善,幸福感和获得感随之增强。来自水利部的数据显示,北京市自来水硬度由过去的每升380毫克降低至130毫克,河北黑龙港区域500多万人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按照总体规划,这项世纪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向北方调水。东线一期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北送,经过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输水航道,最终向北可输水到天津,向东可输水到烟台、威海。中线一期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全程自流到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于2013年11月、2014年12月通水。
 
  在陶岔渠首大坝,清澈的江水滔滔奔流。长期奋战在工程一线的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渠首分局局长尹延飞难掩激动与自豪。“那一年,河南省遭遇了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平顶山市则是建市以来最严重的旱情,城区百万居民用水困难。市里很多洗车场、理发店、浴池都关掉了。”
 
  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位于丹江口水库东岸的河南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既是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的引水渠首,也是丹江口水库副坝。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后,这个枢纽担负着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输水的重要任务,是向我国北方送水的“总阀门”。
 
  尹延飞记忆最深刻的是2014年。当时总干渠刚竣工,还处于试通水试运行阶段。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的调度下,这项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通过总干渠向平顶山市应急调水,提前发挥公益效能,有效缓解了平顶山市上百万人口用水困难。
 
  “汗水没有白流!我们建设的这项工程,是一条造福人民的幸福渠,更是新时代制度自信的幸福渠。”
 
  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说,全面通水5年来,南水北调工程供水量逐年增加,受水区水资源短缺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南来之水提高了受水区4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保证率,从原来的补充水源逐步成为沿线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
 
  如今,北京城市用水量7成以上为南水,密云水库蓄水量自2000年以来首次突破26亿立方米;天津14个区的居民供水全部为南水;河南受水区37个市县全部通水,郑州中心城区自来水8成以上为南水,鹤壁、许昌、漯河、平顶山主城区用水全部是南水;河北石家庄、保定、沧州等市90余个市县区也都用上了南水……
 
  在改变沿线供水格局的同时,南水也改善了水质。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易森说,中线工程的源头丹江口水库水质一般都是Ⅰ类水到Ⅱ类水,沿途采用立体方式封闭输水,对可能的污染源、危险源进行定期监测排查,较好地保障了优良水质。东线工程在通水前对河道湖泊污染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治理,水质持续稳定保持在地表水水质Ⅲ类以上。
 
  为确保清水北流,南水北调工程提前对冰期输水等特殊情况进行了专门研究,克服复杂地质、移民搬迁等困难,最终团结协作的巨力让梦想照进现实。“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如此大规模、涉及面如此之广的工程,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说。
 
沿线生态重现生机:
在造福当代的同时泽被后人



  河北省石家庄市冀之光广场附近,滹沱河水波光粼粼,丛丛芦苇随风摇曳,水鸟不时掠过河面。附近的居民说,以前河里一年到头都没水,全是垃圾、乱砖头。近两年有了水,能看见小鱼小虾,野鸭子也来了,老人和小孩都喜欢到这里玩。
 
  滹沱河是石家庄的母亲河。干涸几十年的滹沱河重现生机,正是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水的结果。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北分局石家庄管理处副处长曹铭泽介绍说,中线全线通水以来,通过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向滹沱河补水超7亿立方米,沿河两侧10公里范围内地下水水位显著回升,最大升幅达1.91米。
 
  通过以水带绿、以绿养水,干涸多年的老河道,如今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景。碧水、林荫、花海构成的水生态走廊,成为石家庄市民的后花园。
 
  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东线工程通过运河清淤、堤防加固、进行严格排污管理等措施,完善并提高了大运河的排涝、防洪、航运、输水功能,加强了大运河与东线沿线湖泊的沟通联系。中线工程则采用有坝引水,全程自流,在修建过程中充分利用我国黄淮海平原独特的地形,避免了对山体的破坏。
 
  “南水北调工程在努力减少对水源区生态环境影响的同时,力争使工程对受水区输水效益最大化,工程本身也与周围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高度融合,有效促进了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向好发展。”汪易森说。
 
  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江都水利枢纽站,一块刻有“源头”字样的石碑静静矗立。2013年以来,扬州沿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廊道规划建设了1800平方公里的生态走廊,将沿江岸线的82.4%划为岸线保护区和控制利用区,沿江纵深一公里范围内3.86万亩土地列入限制和禁止建设区,实现了水源地生态保护从“一条线”到涵养“一大片”。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豚保护协会工作人员陈粲说,过去难得一见的江豚如今频频“曝光”。绿水长流的景致与邵伯船闸、运河文化生态公园等一起,形成国家4A级景区邵伯古镇景区,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中部省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沿线城市大量使用南水,减少或停止了受水区城区地下水开采,地下水得以置换,优化了水资源配置格局。
 
  在北京,2014年底南水进京成为地下水止跌回升的重要转折。此前,北京市地下水位连续16年下降。如今,南水成为京城的供水主力,怀柔、平谷等应急水源地得以休养生息。今年10月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平均为22.78米。与南水北调进京前相比,地下水位回升2.88米,地下水资源储量增加14.8亿立方米。
 
绿色发展新实践:
实现经济和环保双赢



  造纸厂、化肥厂、水泥厂、煤矿等重污染企业林立,湖水水质严重超标,鱼类、鸟类和水生植物种类不断减少……我国北方最大淡水湖南四湖,一度被称作“酱油湖”。2013年11月通水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成败曾被认为是“一线命悬南四湖”。
 
  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承接了鲁苏豫皖4省53条河流的汇水,也是南水北调东线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湖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庄煤业有限公司就建在距南四湖畔仅2公里的地方。
 
  “地方发展需要能源,南水北调工程需要清水,煤矿企业该如何作为,我们曾经也困惑。”该公司科技环保中心副主任邢洪魁说。
 
  解决好水质问题就抓住了“牛鼻子”。高煤公司投资了日处理能力7000立方米的生活废水处理站,废水达到南四湖排放标准。他们还把处理后的矿井水大部分回用于井下防尘、注浆,以及洗煤补充用水、冲车用水、煤场防尘用水等。
 
  “加大废水回用后,每天能节约用水成本1.26万元。把这些钱用来买治理设备,大概5年半就能收回成本。”邢洪魁说,公司已编制了绿色矿山建设方案,全部改造完成后矿井水中水回用率将从现在的60%提升至80%。
 
  微山县还通过大力清退煤矿企业、养殖水域,增加“湿地滤污”等综合措施,提高了水生态环境自净能力。几年功夫,南四湖跻身全国14个水质良好湖泊行列,湖区鱼类恢复至近100种、鸟类205种、水生植物78种。
 
  这一渠清水,也浇灌出微山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串串“果实”。在减少废水入湖和地下水开采的同时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3.39亿元,同比增长5%,连续两年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现场观摩评比中实现位次前移。
 
  在不断探索恢复生态、保护环境的绿色发展新路中,南水北调工程不仅倒逼传统企业升级、地方经济提挡,还努力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初冬暖阳中的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仍然一片风光秀丽的水乡景象。引江济汉,这条人工运河水道犹如江汉平原的一条玉带,让滚滚长江水流向汉江。从长江干流中开挖一条人工运河向其第一大支流汉江补水,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之一,2014年9月建成通水,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而减少的水量。
 
  这是一条兼具改善生态、灌溉、航运等功能的人工河道。往返荆州和武汉的船舶,如今可经河道直入汉江,航程缩短了200多公里。北方的煤炭通过铁路运至襄阳后,则可通过汉江、经引江济汉航道转运至长江沿线地区,成为“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
 
  作为国家跨流域、跨省区的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南水北调正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也将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作出积极贡献。
 
  “我们对于长江水的利用率还不到20%,80%以上的长江水最终汇入了大海。经科学规划合理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是对长江水更有效率的利用。”王浩说,未来,应在优先节水的同时,合理扩大调水规模和范围,让更多的人受益,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梦想变成现实,南水北调,这项伟大奇迹注定将是人类治水史上的一座丰碑!
 
   (记者董峻、胡璐、魏梦佳、魏圣曜、李伟)
 
     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