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共产党人初心的见证与力量 ——纪念曾山同志诞辰120周年(江西日报)

2019-12-11

  ■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曾山同志诞辰120周年。人民共和国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优秀儿女。曾山同志是老一辈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江西苏维埃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理想与信念、忠诚与担当、风骨与气节,见证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梦想,不仅在历史的天空璀璨夺目,更是我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力量。

  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历经艰险而不败,从苦难走向辉煌,就是因为坚信为之奋斗的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正是因为这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才能抛头洒血以赴之、殚精竭虑以成之,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才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曾山同志早年投身革命,参加广州起义、领导官田暴动、指挥攻打吉安、担任首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为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发挥了特殊作用,在中共党史尤其是中央苏区史和江西地方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参与领导红军游击队改编、新四军组建、华中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华东解放区后勤支前等重要工作,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局、华中局、华东局等重要领导职务,转战大江南北,立下卓著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财经委员会主任、商业部部长、中央交通工作部部长、内务部部长等职。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奋斗,曾山同志始终不变的是绝对忠诚于党的一片丹心与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如磐初心,这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

  满门忠烈的革命大家庭,是曾山成长的红色起点。1899年12月,曾山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白沙锦源村。父亲曾彩芹以教书为掩护,为党传递过许多重要情报,先后三次被捕,惨死狱中。母亲康春玉深明大义,全力支持丈夫和孩子们干革命,曾先后五次被捕,坚贞不屈。哥哥曾延生、嫂子蒋竞英夫妻双双发动工农革命,同赴刑场,英勇就义。弟弟曾炳生1926年入党,牺牲时年仅23岁。毛泽东曾慰问过曾山的母亲,热情赞扬这个光荣家庭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付出的重大牺牲。在这个革命家庭里,曾山早早在心中埋下了报国和信仰的种子。1926年10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投身于中国革命洪流。

  石可破而不可夺坚。革命遇到挫折或低潮时,往往最能考验和锻炼共产党人。1927年大革命失败,神州大地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曾山没有丝毫动摇,只身南下广州,加入叶剑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并参加了随后爆发的广州起义。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被迫撤出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曾山临危受命,代理江西省委书记,奉命留守苏区,掩护主力转移,开展游击战争。曾山率领部队在强大敌人的重重围困中艰苦转战,敌人烧毁了他家的房子,逼供他的母亲,还四处张贴“捉拿曾山者,赏洋八万元”的悬赏布告。几经恶战,九死一生,队伍被打散,曾山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1935年5月,为了早日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曾山日夜兼程,以极大的勇气和革命智慧,越过敌人重重封锁到达上海,找到了党组织,继续坚持斗争。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缅怀先辈,不忘初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神圣的使命。

  敢于坚持真理的无畏担当

  栉风沐雨走过近百年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在担当中奋力前行,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在救国、兴国、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革命传统,也是曾山同志的鲜明政治品格。

  曾山年少时期,正是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乱世。为挣钱度日,他年仅17岁时,就被送往赣州裕丰泰栈房学做丝线手艺。三年学徒、两年帮工,曾山深深体会到旧社会劳动人民受剥削压迫的痛苦,深刻认识到只有起来反抗才有出路。在哥哥曾延生的引领下,曾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0年,面对党内发生的以夺取城市为中心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曾山没有盲从,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决支持毛泽东不打南昌、夺取吉安的正确主张。9月29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第九次攻打吉安的命令。时任赣西南特委书记的曾山立即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和地方武装,协助红军主力攻打吉安,率领地方武装配合红一军团攻占吉安城。10月7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曾山任主席。此后,赣西南掀起苏维埃运动高潮,与闽西苏区连成一片,形成了拥有21座县城、250万人口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也体现了曾山坚持真理、无畏担当的精神品格。

  坚韧担当需要坚决摒弃个人荣辱得失,一时一事做到不难,难的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如此。1933年,中央苏区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领导下,排挤和打击毛泽东,逼迫曾山表态。曾山不顾个人安危,旗帜鲜明地申明自己的观点,指出中央苏区的发展,红军队伍的壮大,是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和指挥分不开的。曾山为此受到排挤,由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降职为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曾山被污蔑为“叛徒”“走资派”“生活特殊化”。他对自己的境况心胸坦荡、泰然处之,却为“四人帮”一伙倒行逆施而愤慨万分,为党和国家处于混乱局面而担忧不已。在1969年召开的党的九大上,曾山和陈毅同在一组。林彪、江青为污蔑陈毅,四处搜集材料,罗织罪名,并点名要曾山“揭发批判”陈毅。曾山坚决抵制,因此招致林彪、江青一伙的忌恨。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前进道路不会一马平川,我们党面临着各种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先辈为镜,我们既要遇到问题不回避,遇到困难不躲避,遇到风险不逃避,更要敢于担责、敢于斗争、敢于改革,越是艰难越向前,在推进伟大事业中体现共产党人的风骨。

  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艰苦奋斗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写在自己旗帜上的政治本色。回望近百年的光辉历程,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

  割下半面旗,践行一生志。广州起义失败后,曾山冒着生命危险秘密返回吉安,任中共吉安西区区委书记,创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工农革命武装。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曾山奉命留守苏区,率领部队转战在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中。严峻的形势下,曾山拿出一面写有“艰苦奋斗”四个大字的红旗,用小刀将它一分为二递给中共公(略)万(泰)兴(国)特委书记胡海并说道:“这面红旗我们各拿一半,一则用艰苦奋斗的精神互相勉励;二则我们今后胜利会师时,重新把它缝合起来作为纪念。”胡海接过写着“奋斗”二字的半面红旗,坚定地说:“革命一定会胜利,共产主义事业一定会成功,我们艰苦奋斗吧!”由于叛徒出卖,胡海不幸遇害,但这半面红旗被他妻弟钟荣榜珍藏下来了。曾山领导红军游击队在江西苏区坚持数月,与比自己强大数十倍的敌人进行了数百次战斗,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红军主力长征,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写下了悲壮而光辉的一页。但在一次激战中,半面红旗丢失了,这让他心痛不已。

  赠旗互勉,让曾山终身难忘,也坚定了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的信念。1949年5月上海解放。国民党扬言,上海是个大染缸,要让共产党红的进来,黑的出去。曾山出任上海市副市长,要求任何人决不能利用职权占用一点财物。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从不为自己和家人搞特殊化。一件棉袄,又旧又破,后来,实在由于工作需要,他才做了一件罩衫罩在外面。妻子邓六金上班公交出行,从不坐曾山的公务用车。大女儿在上海当纺织工人,曾山鼓励她当好普通劳动者。儿子曾庆源希望调换工作、表弟朱烈伦希望安排工作,都被拒绝,表弟一直在乡务农。

  曾山经常告诫家人:“我们的一切都是劳动人民给的,我们永远属于劳动群众,记住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群众利益无小事,察民心而施百务,一切为了群众,是他一贯的作风。1966年3月8日,邢台强震,34万人受灾。曾山踏着余震,慰问灾民,安顿生活。当地负责人担心曾山一路劳累,就安排搭一个临时帐篷,让他稍事休息,喝碗热水。曾山叮嘱干部们说:“不要管我,要把关心用在群众身上。”在震灾最严重的隆尧县白家寨公社,曾山和群众一起度过了震后最艰难的三天三夜,倾注了满腔心血。

  “艰苦”“奋斗”两个半面的旗子虽永远不能重合在一起,可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作风,依然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彰显着时代价值。

  功成不必在我的家国情怀

  历史一再提醒和告诫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千秋万代的事业。“功成不必在我”,是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是曾山一直秉持的家国情怀。

  曾山一直以来都坚持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和推进,只为主义,没有个体,更不恋权。苏区时期,时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曾山将在吉安城内筹集到的五六万块银圆、一二十斤金子和大量银子,全部送给红军做军饷,没有为省苏维埃政府留下一块银圆。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初步胜利后,党中央提出集中统一全国的财政经济管理。受各区财政经济自支习惯影响,有些干部希望留点小钱自用以便机动,但曾山坚决不同意,说服大家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最后一致同意全部上缴、分文不留。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选举毛泽东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按照中共中央原来意见,为“副主席二人,张国焘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后经苏区中央局与临时中央政府商议,将原定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改成项英。曾山对此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地为中国革命事业坚持和付出。江西解放前夕,曾山得知陈正人将南下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特地打电报给董必武转陈正人:“我愿回江西,在你领导下做一份经济建设工作,只要组织上批准,当遵照随你南下。”尽管未能如愿,但字里行间体现了曾山谦逊的品格和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情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为赣西南苏区和江西苏区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无论是开展根据地经济建设,组织担架队、赤卫队、慰劳队等支援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斗争,还是筹备一苏大、二苏大召开,曾山都作出了突出贡献。毛泽东多次说过,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曾山同志是有功的。解放战争时期,战争模式已经由游击战转入大兵团运动战,对后勤支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曾山时任华东局委员兼华东财委书记、财办主任等职,负责华东解放区后勤和财经工作。他想尽一切办法,组织了大量物力、人力支援前线,以保障前线供给。特别是著名的淮海战役,这是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大兵团作战,后勤供给任务十分繁重。大量的弹药、粮草和各种军用物资,全靠组织几百万群众肩挑、人扛、车推运上前线,组织管理工作极其繁重。曾山夜以继日地在淮海战场上奔忙,花费了巨大的心血,有力地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曾山同志离开我们已经47年了。从投身大革命到领导江西苏维埃,从土地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从中国革命到新中国建设,他跟着共产党走过风风雨雨,克服千难万险,贡献了自己的一切。百年历史烟尘中拣出这些革命时光,束为一札,献给祖国,并祭先烈。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