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流感疫苗只顶一年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
对于疫苗,大家一般都认为,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很持久的保护,但凡事总有例外,比如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的接种通常为每年一次,部分原因是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可以和感染鸟类或猪的流感病毒发生基因交换,但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因。
在上周的《科学》杂志上,埃默里大学疫苗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接种流感疫苗后,负责产生大多数血清IgG抗体的细胞——骨髓浆细胞(BMPC)的数量增加,但在一年后又恢复到疫苗接种前水平。这种下降是由疫苗诱导的流感特异性BMPC的减少导致的,因此,流感疫苗的保护只有一年的效力。
图片来自pixabay.com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针对健康成年人的临床研究,2009-2018年间,他们招募了53名年龄在20-45岁之间的接受灭活流感疫苗接种的志愿者,在疫苗接种当天(未接种疫苗时)和接种后第7、14、28、90天及1年时采集血液样本,还要在接种当天和接种后第28天以及1年时采集骨髓样本。
研究人员对接种疫苗当天采集到的骨髓样本中的浆细胞进行了定量分析,检测结果显示,能够分泌流感特异性IgG的BMPC占总BMPC的平均百分比为0.8%。在整个志愿者队列中,产生流感特异性IgG的BMPC百分比与血液中流感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显著相关。
产生流感特异性IgG的BMPC百分比与血液中流感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成正相关
对血液中流感特异性记忆B细胞(MBC)的测定结果显示,流感特异性MBC占血液中可产生IgG的MBC的0.93%,流感特异性MBC的百分比也和血液中的抗体滴度相关。
接下来,研究人员检查了疫苗接种后,志愿者们是否产生了新的流感特异性BMPC。对接苗接种后第28天采集的骨髓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流感特异性BMPC的百分比增加到了1.9%,是接种前的2倍多。
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是血凝素蛋白(HA),也就是HxNx型流感病毒中的“H”,从2010-2011年阶段到2016-2017年阶段,志愿者接种的流感疫苗中包含了与2009年大流行的H1N1毒株(A/California/7/2009)相似或相同的HA,对此HA能产生特异性IgG的BMPC的百分比从0.11%增加到了0.36%。
疫苗接种当天和接种后第28天时流感特异性IgG BMPC和H1特异性IgG BMPC的产生情况
过去的研究表明,疫苗接种后大约一周,血液中会出现流感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ASC),而通过骨髓抽吸的方式采集骨髓样本不可避免会含有一定量的外周血污染,因此,需要排除血液中流感特异性ASC对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
经过测定,在疫苗接种前,血液中产生流感特异性IgG的ASC处于极低甚至无法检测到的水平,直到第7天达到峰值,第14天急剧下降,第28天时再次恢复到极低甚至无法检测到的水平,因此在疫苗接种当天和第28时采集骨髓样本测定的流感特异性BMPC的水平不会受到ASC的干扰。
当过了一年后,流感特异性BMPC的百分比和28天时相比显著下降,降至接种当天时的水平,血清抗体水平的分析也显示了相似的趋势。
接种当天、接种后第28天和一年时,流感特异性BMPC水平的变化
通过对疫苗接种后,志愿者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的谱系进行最终分析,研究人员确定了,流感特异性BMPC在第28天和一年之间的减少是由于疫苗接种后新生BMPC的减少导致的。在接种当天检测到的流感特异性BMPC可能来自于先前的流感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
虽然BMPC和抗体水平下降并非流感疫苗独有,乙肝疫苗等其他疫苗也有这种现象,但是下降的水平相对要慢很多,由此,研究人员认为目前的流感疫苗还有很大的可改进空间。
他们指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类能够对流感HA和NA蛋白产生保护性抗体应答,而很多HA和NA蛋白在各种病毒株中广泛保守,这意味着针对这些保守区域研发通用型流感疫苗是有希望的,如果能够产生持续至少几年的保护性抗体应答,大家就不需要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了。
另外研究人员还表示,标准的灭活流感疫苗不含佐剂,但佐剂有可能能够增加抗体分泌细胞的长期骨髓归巢,还可以促进生发中心的形成,有助于产生长寿命的浆细胞。这些都是未来流感疫苗可以改进的空间,希望有一天,流感疫苗可以向其他疫苗一样,为大家提供长久的保护效力。
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