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们的“云毕业”典礼致辞情真意长

2020-07-22

眼下,正值大学的毕业季。因为疫情尚未消退,许多大学都采取了“云毕业”的方式。虽然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和通讯手段,“云毕业”一样可以做到满满的仪式感,但是不能到学校和同学、老师一起庆祝毕业,多少还是有些遗憾,有一份不能到现场聆听校长的教诲和“正冠拨穗”的惆怅。纵然多般“云”,到底意难平。

疫情挡不住毕业季的美好,疫情隔不断青春学子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无论从哪种意义而言,即将告别大学校园之际,能够参加毕业典礼并聆听校长的讲话,是每一个大学生内心的殷殷期待。

毕业典礼是大学阶段的“最后一课”,校长在典礼上作主题讲话是惯例,兹事体大,不可小视。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讲话等要鲜明体现党的教育方针、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因如此,在这个特别的毕业季,大学校长们的毕业典礼致辞格外用心、用情、用力。他们在热情洋溢的字里行间,隔空喊话,情真意长,纷纷对学生圆满完成学业、顺利毕业表达了真心的祝贺,无不对学生们在整个疫情防控期间的行动表示了真诚的夸赞,一一对学生们即将开启新的人生旅程表露了真实的祝福。一时间,大学校长们的毕业典礼致辞通过网络、报刊以及各类朋友圈的转发,引起了广泛关注,赢得好评。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题为《用一生去坚守不可放弃的职责》的致辞中表示,这是清华历史上第一次“云上”毕业典礼。他深情寄语毕业生:今天是你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也许这场“云上”毕业典礼不够完美,甚至因为没有学位授予仪式而显得不够完整,但它所承载的意义与希望,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加凸显。尽管疫情还未散去,但我们始终坚信人性的善良、社会的正义终将战胜一切苦难,开放包容的时代潮流永远不可阻挡。我们也坚信,当下一次危机到来的时候,更加成熟自信的你们,一定会更好地担负起历史的重任,用你们卓越的表现,为社会、为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则以《激扬青春 开创未来》为题,与毕业生说起了“心里话”:“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很严重的时刻,我们迎来了今天这场不同以往的毕业典礼。为了期待已久的重逢,我们在校门口建好了‘欢迎站’,在百年讲堂外树起了毕业墙,校园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餐桌也摆放得整整齐齐,给同学们准备的健康包塞满了各种防疫用品,就是要等待着同学们回来参加毕业典礼。”他给所有的毕业生鼓劲打气:“我们相信,疫情终将过去,人类社会的紧密连结不会被病毒所瓦解。同学们无论身在何方,都要坚持文化自信,都要有拥抱世界的情怀和格局,当好文明交流的使者,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倘若把这两位校长以及其他多位校长的毕业典礼致辞与前些年相比,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今年的校长讲话里通篇充满了对这届有“战疫”经历的学生真诚指引和人文关怀,有期许也有鞭策,语重心长的价值引领处处显现,富含“真金白银”,激荡人心、倍增信心、师生连心,给人希望、给人勇气、给人力量。

一般说来,青年人从入学到大学毕业,有两项仪式性的活动最具纪念意义,一是开学典礼,二是毕业典礼。对他们而言,亲自参与见证这两项活动,是人生深刻且美好记忆的来源。特别是毕业典礼上,大学校长的“最后一课”,与其说是校长的内心独白,毋宁说是带有指向意义的价值宣示,令所有师生从中领略为民分忧之心的胸怀、为民尽责之道的坚守、对理想与品德的守护和对社会公平、正义、法治的追求。任何时候,大学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都不应成为热闹的“秀场”或“竞技场”,更不能以官话套词、俏皮段子、流行词语泛滥为能事……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真情是一种感召力,更是一种折服力。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毕业生们最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导引,因此,大学校长的“最后一讲”,本质上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行为,彰显着大情怀大境界,昭示大学的文化厚度和专业精神,必须有“高大上”的立意站位,绝不能“碎碎念”,杜绝鸡汤味过重。

有人说,好的毕业致辞是一首诗、一支歌,可以沉淀心灵、玩味自省;也有人说,毕业致辞是一个时代和一种精神,从中可以清晰地触摸到一个国家的大学之道与时代精神。愿更多的大学校长们倾囊相授,精心构思、静心谋篇“最后一讲”, 通过富有人文思想、自省意识与家国情怀的诚恳表达,句句掩情,晓以大义,传递时代脉搏和未来期许,不失温暖,情感深挚,吸引学生侧耳倾听,成为点亮人生新阶段的一盏明灯;同时,也成为一堂黄钟大吕般的大学精神公开课,格调高雅、极富思辨,发人深省,让毕业生乃至社会公众从“校长如是说”中感受到大学独特的品格和气质,莫失莫忘,历久弥新。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责任编辑: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