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攥紧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服务这条“风筝线”

2020-07-22

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服务清单,相当于有了一条攥在手里的“风筝线”。人社部门给未就业毕业生“建档立卡”,与未就业毕业生建立稳定可靠的联系,可以根据毕业生基本情况和就业需求,通过强化岗位落实、创业创新、招聘服务、培训见习以及提供针对性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给予精准帮扶,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7月21日在网上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受疫情影响,部分毕业生离校时还没落实工作,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通过加强教育与人社部门信息衔接、部署街道社区走访摸排、畅通服务登记渠道等方式,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服务清单,根据毕业生基本情况和就业需求,提供针对性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

几年前,人社部门开始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库,对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进行摸底登记,开展有针对性帮扶。今年,这份清单有了更大的价值,有了更特殊的意义。

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经济持续承压,一些领域新增就业岗位减少,而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规模创历史新高。这一减一增,意味着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就业难度较大,部分毕业生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暂时难以就业,或者说难以稳定就业。如何让这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风筝”不断线,理当被人社、教育等部门以及各级政府列入重点考量和保障范畴。

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服务清单,相当于也有了一条攥在手里的“风筝线”。有了这条“风筝线”,人社部门给未就业毕业生“建档立卡”,与未就业毕业生建立了稳定可靠的联系,可以根据毕业生基本情况和就业需求,通过强化岗位落实、创业创新、招聘服务、培训见习以及提供针对性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给予精准帮扶,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

针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连续推出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吸纳,扩大招聘规模,开展大规模网络招聘活动,并且上半年为150万困难毕业生和湖北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体现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建立完善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服务清单,与上述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一脉相承,都是稳就业、保就业的积极措施,是针对高校毕业生送出的就业礼包。

相较而言,其他措施既能在就业前端发力,也能在就业后端发力,建立完善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服务清单主要是一种就业善后措施。两方面措施有机结合,能够形成各有关部门履行就业促进责任的闭环,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和呵护。

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服务清单是一个动态的清单,而非静态的清单。对于清单之内已经找到较稳定工作的毕业生,应当及时移出清单;对于短暂就业后又失业的毕业生,或者被错误登记为就业状态的毕业生,应该及时更新信息,将其列入名单之中。只有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未就业信息的真实性,相关就业帮扶措施才能靶向发力,发挥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为此,人社、教育等部门以及街道乡镇、社区村组等基层组织应完善与高校毕业生信息沟通机制,及时了解、掌握毕业生就业动态信息。高校以及相关就业统计部门应依据职业发展变化和毕业生真实就业情况,准确统计就业信息,坚决挤出水分,杜绝弄虚作假。要严格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四不准”规定: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优秀毕业生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就业本质上是双向选择或多向选择,就业能否成功,取决于人才素质能力、就业价值取向、用人单位价值取向、就业门槛高度等诸多因素。在当前语境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攥紧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服务这条“风筝线”,让高校毕业生多了一条牢固的“就业风筝线”,多了一种踏实的依靠,多了一份就业的希望。


 来源: 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