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玉树”:用光明和希望赢得金奖
十年如一日扎根雪域高原,以3至12岁孩子为帮扶对象,在青海玉树创建34所“绿电学校”,实现“校校有电”,并利用“空中课堂”等方式实现东西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当地3万余名师生送去温暖、送去光明、送去希望。
近日,“点亮玉树——‘新能源+新教育’生态赋能工程”公益慈善项目,从全国772个优秀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2020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金奖,成为此次大赛中央企业唯一获奖项目。
十年来,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国网浙江电力公益团队、有关社会公益组织,践行“为高原美丽生态充电,为孩子美好未来赋能”的项目使命,持之以恒推进这一公益慈善项目。
国家电网公司志愿者与玉树师生之间传递爱心、携手追梦,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一定要让孩子们用上电!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发生7.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在玉树市上拉秀乡的曲新村小学,60余名孩子和5名老师挤在6顶简陋的帐篷宿舍里。
借着微弱的烛光,孩子们在帐篷里早读。下雨时,雨水顺着帐篷“滴答滴答”地滴落下来,溅在课本上。一根小小的蜡烛,是黑暗中唯一的光亮。
▲通电后,玉树扎芒村小学举行有国歌伴奏的升旗仪式
2011年
国网浙江电力成立“点亮玉树”公益团队。11月,在团队队员的努力下,曲新村小学装上了光伏发电设备。这个海拔近4000米的学校结束了无电的历史。
通电那天,12岁的成林秋忠和同学们一起站在教室里,盯着电力“红马甲”叔叔们接好灯泡并按下开关。灯光亮起的一瞬间,孩子们兴奋得直拍手。
自此以后
学校不仅亮起了电灯
还用上了电冰箱、电视
装上了电暖气
▲国网浙江电力红船党员服务队员为玉树孩子讲解光怎么变成电
而这场关于“点亮”的公益之行,一走就是十年。
十年来,巴颜喀拉山顶的冰雪化了又冻,“点亮玉树”志愿者们的身影却从未消失。
从点亮玉树市下拉秀乡曲新村小学的第一盏灯开始,“点亮玉树”团队相继帮助玉树实现“校校有电”,让孩子们都“有电可用”
联合玉树教育局协助多所学校建设电气化厨房,让孩子们“有饭可吃”
联合爱心企业向援助的学校捐赠衣物,让孩子们“有衣可穿”
联合教育机构为玉树培育师资力量,让孩子们“有学可上”
联合公益组织向玉树学校捐赠医疗急救箱和药品等,让孩子们“有药可医”
十年间,玉树和杭州之间搭起了一座桥,许多藏族的孩子和千里之外的“红马甲”结下了不解之缘。“藏族女儿”“藏族儿子”和电力“阿爸们”的故事让“点亮”有了温度。“点亮玉树”工作深耕不辍,一座座玉树的无电学校被陆续点亮。
▲国网浙江电力红船党员与孩子们开展世界读书日活动
以电为媒
国网浙江电力联合更多社会爱心人士
不断丰富项目内涵
让“点亮”持续下去
如今,在这片凤凰涅槃的土地上,一张玉树电网即将全部建成,十年前玉树偏远地区无电可用的状况早已被改写。99.8%的供电可靠率,是国家电网人深耕10年为玉树发展提供的坚强电力支撑。
让孩子们的梦想展翅高飞
点亮的
不只是帐篷、宿舍
更是梦想
从“点亮”学校开始,“点亮玉树”团队以电为中心,为玉树的孩子们打造了一个“有电可用、有学可上、有衣可穿、有饭可吃、有病可医”的“五有生态圈”。
▲国网浙江电力点亮玉树最后一所无电学校,结束了玉树无电学校历史
扶贫先扶智。践行“为高原美丽生态充电,为孩子美好未来赋能”的使命,国网浙江电力联合玉树供电公司、玉树教育部门,以及浙江教育机构、公益组织、媒体、爱心企业等多方力量,扎实推进可复制、可推广的“绿电学校”建设,致力于促进玉树教育机会均衡,改善玉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点亮”玉树孩子美好未来。
国网浙江电力指导杭州供电公司在青海玉树创建34所“绿电学校”,在改善教学条件的同时,为新教育提供能源供应和资金支持。
新教育包括打造“空中课堂”、建设生态实践基地、培养生态小讲师等。国网浙江电力帮助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倡导绿色低碳理念。
▲孩子们抚摸着给他们带来光明的光伏电板,为学校有电了而开心
2013年4月
“点亮玉树”团队联合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建立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玉树工作站,为玉树市3所初中、13所小学及15所幼儿园的全部852名教师提供长期系统培训服务,深入开展“送教进玉树 ”活动。
2017年7月
“点亮玉树”团队在实现学校通电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将“空中课堂”带入了玉树偏远学校。同年,在团队的帮扶下,援建学校学生综合升学率达到100%。
今年
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点亮玉树”团队建起了首个“有氧图书馆”,使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变得更好了。
放眼未来
“绿电学校”将以更强的生命力
在玉树这片纯洁的雪域高原上绽放光芒
玉树孩子们的梦想也在这里长出了翅膀
▲用上电后的玉树扎芒村小的孩子们喜笑颜开
十年来,国网浙江电力的志愿者们坚持通过各种方式做孩子们梦想的守护者。国网浙江电力也将继续履行央企责任,助力慈善事业发展,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看见光明、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