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湖”的故事与“一头牛”的传奇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在天鹅湖湿地慢城,时间仿佛是静止的。
千亩荷塘、白鹭青天、花开似锦、小桥画舫……源于意大利的慢城概念跨越万里,在中国的鲁北小城高青结出了硕果,成就了黄河流域第一个国际慢城。
当地有关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我们因地制宜,让慢城,这种外来的崭新城市模型得到全新演绎。”
天鹅湖湿地慢城的特别之处,在于紧靠黄河,并提倡本地农产品和手工业,追求绿色、徒步,追求自然、乡愁,却又不失敏锐地尝试一切提高生活体验的新技术。
难以想象,眼前这座美轮美奂的慢城,原先是一片荒芜之地。那时候,黄河的淤沙堆积,刮起风来,尘土飞扬,黄沙漫天。
黄河治理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成了指挥棒,更给“天鹅湖”带来了重塑自我的机会。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内核,当地实施了一系列的大动作。短短几年间,一座崭新的城市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记者们到访时,这里已恢复湿地面积200万平方米,形成绿化面积160万平方米;建成绿道20公里;拥有树木80余种2万余株,绿化率达80%以上……
“天鹅湖”之变是淄博高青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的代表作。而践行这一理念,已成为山东沿黄河城市的集体自觉。
正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周年,在“大河奔腾”的主题下沿着黄河一路采访,记者们发现:将国家重大战略落地,沿黄各市或已完成,或正努力,或将实施,但无一例外的,“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成为每个故事的美好注脚。
如果说“天鹅湖”的变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真实验证,那么,一头牛的传奇故事将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提供典型案例。
“喝啤酒、睡软床、听音乐、享按摩”,在淄博高青黑牛小镇的养殖牧场里,一头头健硕的黑牛正惬意地享受着日常生活。这些经过科学饲养的高青黑牛,近几年陆续被选用,成为G20峰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宴用食材。
肉质细嫩多汁、大理石花纹明显,高青黑牛何以色、味俱全?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高青地处北纬37°黄金纬度线,同时,紧靠黄河,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降水以及土壤肥沃,造就了其发达的农业,而黑牛便成为“好水土孕育好产品”的代表作之一。
但勤劳聪明的高青人并不满足现状,而有着更多追求。
多年来,他们聚焦于黑牛产业和全产业链建设,形成了集“高端黑牛品种繁育—生态养殖育肥—屠宰与精细分割—肉制品深加工—副产品高科技开发—生态循环农业—餐饮连锁酒店—高端零售终端”于一体、完整的高效循环现代化畜牧生态产业链条。
当炙手可热的新技术、新模式介入传统产业时,事情又变得不一样。
记者们注意到,在新天地黑牛集团打造的黑牛小镇里,牛儿们戴着数字化检测环,检测体温、心跳,以及异常情况。从出生到出厂,数字化技术确保其高端品质“不走样”。
而其与盒马鲜生的合作,模式创新更为人们关注——前者只负责专心养牛,后者接管了剩下的一切。双方服务于6000万盒区用户,短时间年销售额达到6亿多元。这一案例展现出了数字农业的独特魅力,也代表着中国农业的未来方向。
眼下,“天鹅湖”的故事与“一头牛”的传奇,正在山东沿黄各城市相继发生,成为“黄河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也坚信,沿着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走下去,这样的故事将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