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宋祁看到杏花写下一首词,其中一句堪称经典,词义唯美惊艳了时光

2021-10-20

在我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才子佳人,共谱华章,他们为后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首首精品佳作,这些作品就像诗词长河中朵朵惊艳的浪花,温润着时光年轮,滋育着莘莘学子。

人们或许会说,徜徉在诗词长河中,或许终其一生,也不能领略所有诗词的风采。那怎么办呢?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答案就是,我们可以选择其中那些被公认的最为惊艳的作品,或者以那些最为耀眼的才子佳人为出发点,选择好立足点,这样也可以从中领略诗词的风采

是的,如果将立足点与视野投放到宋词中,就可以发现,在这些精彩的华章中,有的篇章我们或许一时说不出它的词牌名,但其中的名句却是能脱口而出的。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某一位作者会因为他的作品中的名句而被世人记住他的名字,也有的作者会因为他的成名句而得到一个与名句相关的雅号。

比如北宋词人张先因为词中爱用“影”字,尤其是因为“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这三句最为有名,所以人们给张先送上“张三影”的雅号;

再如宋末词人蒋捷因为蜚声词坛的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得到“樱桃进士”的雅号,贺铸因为“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得到“贺梅子”的雅号。

其中,有一位词人的雅号既富意趣又富情趣,他就是北宋词人宋祁,因为官至兵部尚书,又因为他的《玉楼春》一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从而为他赢得了“红杏尚书”的雅号

宋祁,字子京,北宋史学家、文学家,雍丘(今河南祀县)人。他的这首《玉楼春》,又名《木兰花》,原词如下: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开篇句“东城渐觉风光好”,大意是说:闲庭信步来到东城外,城外的春光是如此的明媚,春光也是越来越美好。“东城”即城东。“渐觉”,写出春光的脚步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踏上了大地。“风光好”是词人脱口而出的赞誉,好比一声惊呼,充满了喜悦

这是一个空气中弥漫香甜气味的、风景宜人怡人的清晨时光。这一天是一个难得的休假的日子,所以词人与朋友相约来到东城,他们看到东城外的景色越来越美,这是词人贴身的体验。

于是他们驾起一叶小舟,泛舟江上,沿途的春景尽收眼底。在这样美好的时光里,来一次这样的春游,让词人神清气爽,这样的惬意可以缓解词人连日里因为繁忙的工作带来的疲惫。这就是“縠皱波纹迎客棹”一句所蕴含的信息。

小舟也充满闲情逸致地在湖面上慢慢前行,小舟前行,水面上留下了像轻纱一样的波纹,小舟承载着游客的欢乐。春水渐涨渐绿,波光明澈的水面上时有叶叶小舟轻灵地划过,牵动起点点细碎的波纹,宛若身姿绰约的皱纱一样美。

这一句中的“迎”字,很明显词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水赋予人格魅力生动而有情趣,似乎春水诚挚地邀请游人泛舟江上,以尽东道主的情谊

接下来两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词人对美好春天的特写,他只选取了绿杨和红杏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来赞咏春天,这两句大意是说:两岸绿杨翠柳,茂密如烟。

时值清晨,空气中虽有一丝寒意,但红杏枝头,那勤快的蜜蜂、蝴蝶,早已按捺不住它们追寻美好的心情,它们被散发着芬芳香味的花蕊吸引,杏花枝头,蜂飞蝶舞,一派春意盎然。这两句不仅对仗工整,在内容上也是相辅相成,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境界。

“绿杨烟外晓寒轻”是词人的视觉体验,两岸的绿杨笼罩在弥漫的晨雾中,宛如披着一件件烟云色的轻纱。天气乍暖还寒,尤其是在春日的清晨,这一天气现象尤为明显,所以依稀有丝丝寒意萦绕着绿杨。

绿杨如烟,是词人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的,而晓寒却无法通过眼睛看出,至于清晨的乍暖还寒,更非视觉所能感知,更多的是一种生活中积累出来的感觉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生活的积累,阅历的丰富,人们会具备凭借视觉体验而获得事物整体感知的能力,换句话说,人的眼睛具备了这种通感。比如宋代大文豪苏轼看到“蒌蒿满地芦芽短”的季节特征后,就凭借这种认知判断出这“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时节了。

上片最后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词人对两岸杏花的描写,如果说“绿杨烟外晓寒轻”是远距离的观看的话,那么“红杏枝头春意闹”就是词人近距离的观看了。此时词人移形换步,从小舟来到岸边,来到了杏花丛中。

阳春三月,是百花满园的时节,这时春风和煦,微风拂面,这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光骀荡的盎然春色。这景象就像南宋诗人朱熹在《春日》里写的那样,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无边繁华与无边美好。

而在春天的绽放的“万紫千红”中,杏花以独有的娇艳,为春日的明丽色彩锦上添花,也为春日的风景平添几多诗情画意。含苞待放的杏花,红的是那样鲜艳,枝头绽放的杏花菲微如霞,繁花朵朵,缀满枝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每年清明前后开放。杏花得到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在美好的春日里绽放枝头。

这样的画意也为文人的创作带来了许多的灵感与诗情,所以宋代词人陈与义说“客子用阴书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所以宋代诗僧志南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因此,清明雨称为杏花雨,杏花春雨,共同构成春日里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杏花春雨,既是春日里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唯美动人的事情和画意。陆游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诗人在晚上听到淅淅沥沥的雨声后,由此而联想到满街的杏花,所以他才情不自禁地吟咏出这两句美轮美奂的、惊艳了时光的诗句。

徜徉在古诗词里的杏花中,会给人们带来极致的美好体验。但若要说到将杏花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又不失诗意与美感的句子,还是宋祁的这句“红杏枝头春意闹”

那么,宋祁的这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到底美在哪里呢?抑或说传达出了怎样的诗情画意与意境呢?以至于此句一经问世,便为词人赢得了“红杏尚书”的美誉呢?

从字面来说,“红杏枝头”四个字,是词人单纯地从色彩来描摹杏花的,那艳若桃花的、娇嫩的杏花,一枝枝、一簇簇,竞相怒放,春意盎然。但词人匠心独运,出人意料地又加上“春意闹”三字。

“春意闹”三字,不仅让杏花的绚丽脱颖而出,为明媚的春天平添了一抹抹绯红,也给整个春意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闹”字,看似是词人随手拈来、不假思索,细细品味却发现这是很高明的遣词造句

一个“闹”字,不仅把红杏赋予了人格化的色彩,又在不知不觉间把杏花化作有富含生命感情的事物;更重要的是这个看似平常的“闹”字,令人觉得不只是几株红杏在芬芳吐艳,而是整个大地都呈现出一派美好春光。

我们可以设想,此时词人与朋友徜徉于绿柳、红杏间,杏花的香甜气息萦绕在他们身边,他们也早已陶醉在眼前的春光中。

近代著名学者、词学评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赞誉有加,他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王国维的评论不可谓不精准。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写初春景色不直写春意,也不罗列春景,仅从“红杏枝头”取意,确实是一字妙用而境界全出。

它妙就妙在运用了通感,春景是可见的视觉范围的画面,而“闹”是听觉方面的感知。宋祁妙用“闹”字,将无声的画面,变成了枝繁花盛的形态,蜂、鸟在枝头穿插飞舞的动态美也呼之欲出。

于是,浓郁的春意就在这喧闹的红杏枝头生动地呈现了出来,这是把视觉艺术转换成听觉艺术表现的奇妙效果,所以这一句留给读者的整体印象就是耳目一新,可谓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纵观整个上片四句,词人用视觉、听觉、通感的手法将“春光好”这一主题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有好友相伴,闲庭信步,徜徉在无边的春光里,面对如此赏心悦目的春景,面对如此美好、温馨、曼妙的时光,词人宋祁心中的惬意之情是可想而知的。这使得词人流连忘返。

词人的情感体验也随着浸润在春光里的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延伸,逐渐加深,于是他说“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在词人看来,这美好的时光稍纵即逝,这是人生中多么宝贵的事情啊,即使一掷千金换取片刻的欢愉他也是舍得的。

既然如此,那么在这个春光骀荡的日子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暂时地抛开世事的牵绊,能短暂地得到这一天的清闲,沐浴在春光里,享受春光带来的十足的惬意与温馨,真是一件难得的事情。

春光如此美好,但它又是如此短暂,如此容易流逝,怎么能轻易放弃呢?所以词人自然而然地说出了内心的感想:“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词人端起斟满美酒的酒樽,真诚地邀请夕阳:希望这犹如杏花一样绚烂的晚霞,能够放慢它褪去色彩的脚步,多在这美丽的杏花丛中、多在这满城花开的春色里停留一会儿,共同见证这美好的时光,并和词人一起饮下这杯美酒

“持酒劝斜阳”是多么浪漫的手笔啊,因为词人别出心裁地把夕阳当作知己好友,仿佛夕阳就是他身边的一位好友,一位善解人意的好友。

词人以酒相劝,希望夕阳放缓归程,在“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时刻同饮一杯酒,共赏一城春。这一句在浪漫的诗意中也不失风趣,既反映了词人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也体现了词人珍惜美好时间的生活哲理

这首词意境清新,又富有情趣,这得益于词人对修辞恰到好处地运用,也得益于词人锤字炼句与遣词造句的精准拿捏。无论是“縠皱波纹”的比喻,还是“晓寒轻”、“春意闹”的通感,“劝斜阳”的拟人,都显示出语言的婉约美。

好词共读,佳作共赏。宋祁这首《玉楼春》,词义唯美动人,情感浪漫温馨又蕴含人生哲理,读来引人入胜,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词中那温情的文字中寄寓的情感似乎会将人的思绪带到那无边的春光里,与词人分享春光的美好,与词人分享那一抹斜阳的温情。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