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写小说的作者就是主宰小说人物的君王吗?

2021-10-08

有一种观念认为,写小说的作者就是主宰小说人物的君王。毕竟小说是靠小说家构思才得以展现,并不是胡编乱造,也不是纯客观描述,而是成为一种虚构文本,一种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文学艺术。那么,小说家就可以主宰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也可以决定小说中一个人物的生死,但并不能如此绝对地判断,小说家也有不自由的时候。

诚然,小说家拥有对自己作品的绝对支配权,构思故事之后,可以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写下去,而故事中的人物就成了具备一定性格的角色,可以任由作者来塑造。于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就成了小说的基本要素。可以说,小说中人物角色如何做,性格如何发展都出自小说家的构思。小说家就是自己构思的作品之外的君王,也是上帝,可以任意主宰、决定小说中人物的命运。金庸先生写《天龙八部》的时候要到外地出差,就把写作任务交给了倪匡,而倪匡居然把阿紫写死了。金庸先生喜欢阿紫,却不成想倪匡先生把阿紫写死了。倪匡先生给出的答复是,不喜欢阿紫,就把阿紫写死了。金庸先生很无奈,只能继续写下去。那么,是不是作为作者的上帝之手可以随意摆弄作品中的人物命运?

当然不是。作品中的人物要活动在典型环境下,具备一定的典型性格,而不是随便怎样都行。阿Q活动的环境是辛亥革命之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的农村,而阿Q本身的性格也不是完全真实的,而是集合了底层劳动人民的所有缺点————鲁迅称之为劣根性。阿Q的命运在鲁迅先生构思这部小说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而不是突发奇想让他得到了枪毙的结局。贾平凹写《高兴》的时候,就已经构思好了刘高兴这个人物的命运,而不是随便那么一写。金庸先生写《射雕英雄传》的时候也早就构思好了郭靖和黄蓉的性格,按照性格来写,把人物放到当时虚构的历史情境中,也就写得比较真实了。但并不是说,他们能够完全主宰人物的命运,而是要根据典型环境的需要,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来构思人物的命运。西方有性格悲剧、命运悲剧之说,意思是戏剧中人物的悲剧有的是命运造成的,有的是人物性格造成的。当然,作家创作作品的时候要顺着人物性格发展逻辑来,还要顺应情节发展逻辑,构思性格悲剧或者命运悲剧,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也就是说,作家创作作品需要综合考察整部作品的环境、人物、情节因素,力求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完全可以把关羽写死,但为了表现他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气魄,就是不让他死,而是让他创造出神迹。虽然他的性格有些类型化倾向,但是让人们看到了精彩的故事,还有神人的风采。即便被吕蒙诱捕,被杀害还要来个“死关羽吓死活曹操”,不失为精彩的一笔,即便是虚构,也是让人喜欢看的。那么,关羽的性格发展应该能够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而且还不会随着小说中的形势而变化,并最终走向了悲剧。巴尔扎克写《欧也妮·葛朗台》的时候,也不是随便一写,而是有着充分的构思,写了开头就要按照情节以及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写下去,而不能随便把人物写死了。如此一来,作家会受到构思的限制,受到作品情节和人物性格的限制,受到小说中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限制,不能天马行空地乱写,也不能随便写死一个人物。不然,不但读者受不了,就连作家自己也受不了。有的作家写作品,写着写着就把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写死了。写死之后,他就痛哭失声,为自己作品中人物的悲惨命运而哭,但又不能有丝毫改变,只能空留一段惆怅了。要是作者进行硬改,就会减损作品的美感,让读者接受不了了。

作者构思好作品之后,与其说是在构思人物,推动人物性格发展,推动情节发展,不如说是作品中人物推动作者构思,情节推动作者构思的发展。也就是说,作者开始写作品,会受制于作品的环境,受制于作品中人物性格发展的规律,也就变得不自由起来。但作者会把自己代入进去,让作品中人物带了自己的影子,或者说带了自己思维的特征,而不是独立发展的一个人物了。那么,作者还是主宰作品中人物命运的君王吗?还是上帝吗?

当然不是,而是要遵循创作的规律,按照人物性格发展的规律来写,按照情节的发展规律来写,按照作品结构的规律来写。如此一来,作者构思的时候可能是个君王,是个上帝,但构思完成之后,就不再具备翻云覆雨手了,不然就会全盘推翻以前的构思,而另起炉灶。精巧的作品一环套一环,不容作者大动手脚,要是大动手脚,就得重新构思一部作品,一般情况下,作者不会做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

如此一来,写小说的就不是主宰小说人物命运的君王了,而是在构思完成之后受制于人物性格发展逻辑的奴隶。要说小说作者是主宰小说人物命运的君王,也只发生在构思阶段,构思完成之后,作者就变成了奴隶,只会用语言描述了,而不能做太大的修改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