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天地】笔力苍劲,墨彩流溢——包辰初山水画
包辰初先生现已跨入耄耋之年,但仍然对山水画的创作,孜孜不倦,并经常参与社会活动和慈善事业。包辰初先生的画作,力求将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识有机结合,笔力苍劲,墨彩流溢、高亢辉煌,追求力与韵的充分体现
包辰初:1928年3月生,汉族,浙江龙游人。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绘画系。在校受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诸大师教诲。曾任《杭州日报》主任编辑,杭州画院副院长,浙江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艺术顾问,杭州市政协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杭州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校友美术研究院院委,杭州市西湖国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杭州浙派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是颇具影响的著名山水画家。
其作品曾在京、沪、杭、川、贵等省市和加拿大、荷兰、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展出。
几年来,包辰初的山水画创作已突破性地进入了一个新的表现样式,凝聚成一种与众不同、独具个性的色墨融合的新画法,形成了他那“浑朴自如,大气苍茫,墨彩流溢,气象万千”的个性风格,创造了一个充满无限生命意蕴的山水画艺术世界。
《山色空蒙雨亦奇》是包辰初的代表作之一,在首都北京展出之后,即被《中国画》、《中青年山水画家作品选》、香港《文汇报》等十多家画集与报刊选用。如果说,古人苏东坡用这首诗来赞美杭州西湖,使湖山因之增色,那么,今人包辰初则是以《山色空蒙雨亦奇》 等系列画作,用自己特有的表现样式,赋予传统水墨画以现代审美特色,以自己的绘画语言,表现出山水自然独特的美感,达到一种“大气、大度、大美”的艺术境地。
包辰初对此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诗画在创作构思和关于空间形象的审美感受与联想上,彼此确有沟通、统一的地方。然而,诗画毕竟是两门不同种类的艺术。由于诗画表现的物质媒介不同,诗用韵语、谐音、节奏;画用点、线、面及墨色(或色彩)。
因而,审美主体所构思的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意象,通过物质手段而外化为客观艺术形象时,诗与画的形象就有明显的差别。加之,绘画是在二维平面内表现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其物质媒介与表现手法与诗相比,表现力受到极大局限。中国“诗、书、画、印”的和谐统一,无疑对完善中国画的形式与内涵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中国画所谓的画中有诗,是指诗意在画内,并非另行题诗所致。
在他看来,当今的某些中国画缺少诗情画意,作品即使题有长诗,还是诗画分离,达不到画中蕴诗的境界。故他对诗词的迷恋并不亚于对画的迷恋,对画的迷恋又绝不仅仅为题几行诗。
包辰初研读了中西绘画发展史,重温早年潜心追求的大师——莫奈、科罗、透纳,以及康定斯基的画册与传记,悉心揣摩水彩、水粉、油画色彩的表现特色,对照比较马远、夏圭、石涛、石溪、黄宾虹、潘天寿各自不同的用笔用墨的神韵,以及刘海粟、张大千泼墨泼彩的技法等,这些都无不成为他学习借鉴的对象。
包辰初很好的借鉴了张大千的泼墨山水,甚至把“泼墨”这一风格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勾画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绘画体系。他的画与众不同,别具一格,极具艺术风格。而这一画风非常符合现代人对于画的审美观,甚至得到大量西方收藏家的青睐。
他以他那充满深沉、含蓄、瑰丽的想象,去追求色彩的效果和奇特的意象。而色彩,这一绘画语言,在他的画中已成为独具个性的语言。无论是墨破色、色破墨,还是大泼彩、大泼墨、大色块都已成为包辰初绘画的艺术主调,赋予了古老东方艺术现代色彩的元素。
他还通过时空错位,具象与抽象的交合,使得各种瞬间变化着的色彩世界、大自然原动力的表现欲望,以及画家对人生的感受、情思、希望与渴求等诸多人之生存的元素,在极富象征意义的驱使下,无不欢快地涌现在包辰初的脑海,令他遨游在这个艺术世界之中,终于一批全新面貌的绘画作品像火山爆发般地喷射出来,形成了自己神奇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无怪乎,著名美术评论家、前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朱金楼先生,生前赞誉他是“一位传统和现代审美意识结合得很好的画家,他的画既有诗的抒情,又具视觉艺术奇特的美感”,而且称他“在色与墨结合这点上,已超过了前辈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