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鲁迅《故乡》原型,晚年凄凉病逝,年仅57岁,如今后代却华丽逆袭

2021-09-16

在鲁迅小说《故乡》中,有着一个80、90后永远无法忘怀的角色,他是鲁迅笔下的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也是鲁迅现实生活中最好的童年玩伴,他就是闰土,现实原型章闰(运)水,有着中国小说中典型的农民形象。

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在鲁迅眼中,是一个朴实、活泼、健康、勇敢且富有表现力的农村少年,相比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鲁迅,少年闰土有着丰富的知识,开阔的眼界,他给鲁迅讲的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事件,为鲁迅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中年闰土在时间的打磨下,失去了年少的特质,成为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庄稼汉,他做事畏手畏脚,在与鲁迅阔别20年后重逢时,章闰水紧张地喊了声,“老爷”,接着就让儿子给鲁迅下跪磕头。

影视剧中闰土的形象

从鲁迅笔下“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的少年闰土,到“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的中年闰土;现实中的章闰水有着什么样的遭遇,让他产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出生于浙江绍兴的封建士大夫之家,祖父周介孚官至内阁中书,官阶为从七品,是清朝很受重视的职位,算是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权利中心,因此说鲁迅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也不为过。

少年闰土和鲁迅初识画作

有钱人家大多事物繁琐,那时的周家也是如此,而章闰水的父亲章福庆就在鲁迅家中做工。出于对儿子闰土的爱,在周家做工时,章福庆经常会和少东家鲁迅说到自己的儿子,这让鲁迅对这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有了莫名的亲切感。

时至周家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的大祭祀的值年,要摆放很多的贡品和祭器,还要防止祭器被人偷走,而那时鲁迅家中只有一名忙月,于是在经过鲁迅父亲同意后,闰土被父亲带来周家看管祭器,这也是鲁迅第一次和闰土相识。

日日盼望闰土到来的鲁迅,终于等来了比他大两岁的闰土,他飞快地跑去看,而见人就会害羞地的闰土竟完全不怕鲁迅,只要旁边没有别人,两人就聊了起来,不到半日他们就打成一片,仿佛是结实多年的玩伴。

闰土的到来果然没让鲁迅失望,让整天只和书本有接触的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事件后,鲁迅忍不住感叹,“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一朋友所不知道的。”

闰土给鲁迅讲故事人像

闰土还邀请鲁迅到他家中去玩,一起捡贝壳、管西瓜,虽然鲁迅从始至终都没体会到闰土所讲的装谅捉小鸟雀、海边拾贝壳和瓜田刺猹的乐趣,但这些欢乐的记忆也在他的脑海中蕴藏、发酵,成为了他童年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在《少年闰土》开篇一段,鲁迅是这样回忆的: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在鲁迅的印象中,少年闰土是一个在月光下奔跑的自信少年,他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给鲁迅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在见到闰土之前,鲁迅和他的朋友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少年闰土不仅带给鲁迅深深的震撼,更让鲁迅对他产生了浓浓的喜欢,在正月过后,闰土必须要回到自己所在的农村时,鲁迅竟然急得大哭起来,而闰土也是躲在厨房里不肯出门。

但阶级的不同注定了两人的命运只是一条“平行线”,在彼此寄过一两次礼物后,便从此没有再见面。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人之间的影响也是如此,在给鲁迅带来种种震撼的同时,闰土也深受鲁迅的影响。根据史料记载,闰土曾向父母提及过“上学”,而闰土父亲章福庆当时就同意了闰土的要求。

从当时闰土一家的经济条件来看,供闰土上学似乎也并非难事,但在这次决定后不久,命运给少年闰土开了个玩笑,父亲章福庆一病不起,直到去世;闰土关于上学的一切美好幻想也就此破碎。

无独有偶,鲁迅同样遭遇了命运的调侃,祖父入狱,父亲重病,周家家道中落,举家迁至乡下避难,就此不再需要帮工,原本可以继承父亲前往周家做工的闰土,也因此断了和鲁迅再见的机会。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笔者看来,这恰恰是在同样遭遇了命运调侃之后,鲁迅和闰土选择不同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道中落的鲁迅始终没有放弃读书,而闰土却在生活的压迫下不得已成为庄稼汉。

旧时代农民工形象

给父亲办完丧事后,闰土便身无分文,为了能够生活下去,他只能选择拼命做工,随着孩子的增多,闰土身上的担子也就变得越来越重,他的人生仿佛就是一个大大的“难”字。当中年的他被鲁迅问到生活境遇时,他只是摇头,说道: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1919年冬天,鲁迅回到了阔别20余年的故乡,母亲告诉他闰土很想见他一面,自己也已经将他到家的日期告诉了闰土,估计闰土很快就会来了。这一句话瞬间就勾起了鲁迅的回忆,让他仿佛又看到了美丽的故乡,但鲁迅却怎么也想不到此时的闰土早已不是他记忆中的闰土了。

一天午饭后,鲁迅坐在家中喝茶,中年闰土从外面走了进来,鲁迅看到后立即起身迎上前去。此时的闰土已是中年模样,身材增加了一倍,印象中的紫色的圆脸变成了土黄色,而且有着很深的皱纹,眼睛跟他的父亲一样,四周肿得通红。

中年闰土再见鲁迅画作

昔日阳光下奔跑的少年,如今浑身充斥着被岁月摧残的痕迹,头上戴着一顶破毡帽,身上穿着一件非常薄的棉衣,浑身上下打着哆嗦,一双又粗又笨的手就像松树皮一样。即便这样,中年闰土手上还提着一支长烟管,仿佛这是他潦倒生活的唯一寄托。

鲁迅见到闰土后非常激动,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就问了句,“啊!闰土哥,——你来了?……”闰土脸上同样洋溢着欢喜,但此时的他显得有些拘谨,最终还是表现出恭敬的态度,喊了一声,“老爷!”

正是这一声“老爷”,让鲁迅打了一个寒噤,再也说不出话来,直到闰土叫出身后的水声,鲁迅才在他身上看到些许昔日“闰土”的影子。

交谈中,鲁迅的母亲让闰土不要客气,让二人还是像以前一样以哥弟相称,但被闰土以“那时是孩子,不懂事……”给拒绝了。

影视剧中闰土和鲁迅相见画面

中年闰土恰如鲁迅笔下的穷苦人一般,真真正是苦到了极致,甚至有几分“哑巴吃黄连”的感觉,被问及生活近况的时候,闰土只是摇头、沉默、吸烟。

这次见面,是鲁迅和闰土人生的最后一次。

闰土家中有六亩地,那个年代能收获的粮食本就不多,而1934年浙江绍兴一场大旱,更是将闰土推向了深渊。那一年,浙江全境遭遇旱灾,闰土的地更是颗粒未收,来家中收租的人,甚至比地里长出的禾苗都多,无奈之下闰土只能把六亩地卖掉。

影视剧中的中年闰土

常言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闰土的身体终究没能撑住,背上生了一个恶疮,家里又没钱医治,致使伤口化脓,一直不能愈合,而且越来越严重,57岁的闰土因此被夺去了性命。

闰土病危时,仍旧惦念远在千里之外的鲁迅,他嘱咐孩子们,“想办法给周先生带一些干青豆去,他是一个好人。”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年鲁迅的身体也是每况愈下,在闰土去世两年后,鲁迅也离开了人世。

闰土去世后,水生(章启生)扛起了家里的重担,不幸的是36岁的他却因为染上了瘟疫而去世,而此时章启生的小儿子章贵只有3岁。

1949年新中国成立,16岁的章贵迎来了他的曙光,虽然早早就成为了童工,没有读书,但他也没有被生活磨平棱角,更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热情。解放后,章贵立志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为此他参加了扫盲学校,甚至卖掉了棉裤腰带,用来购买书籍。

1953年,绍兴市政府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特地在鲁迅家乡建了一座鲁迅纪念馆,章贵也因此被请到了鲁迅纪念馆工作。章贵自知文化程度低,于是更加刻苦的学习,白天在鲁迅纪念馆工作学习,晚上就在职工夜校,进行更系统、正规的学习。

章贵学习的画面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刻苦读书的章贵,从大字不识一个,到博览群书,并且开始相关创作,先后发表了几十万字有关鲁迅的文章,可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和跨越,而祖父闰土“上学”的愿望,也终于在章贵这里得以实现,可以说如今闰土的后代完成了华丽逆袭。

1982年,章贵被任命为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副馆长,因为潜心研究鲁迅著作,他成为了对鲁迅研究最深的人物之一,在笔者看来他甚至可以被称为鲁迅的“守护者”;虽然1993年章贵办理了退休手续,但他仍旧奋斗在工作岗位上,有时还会出现在鲁迅纪念馆,为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鲁迅及其作品。

说起现在的生活,章贵非常满足,“和我的祖父、父亲相比,我现在过得简直是天堂一样的生活。”章贵与妻子齐誉婷一共生下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他们受到鲁迅的影响,也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都经由自己的努力后成为了真真正正的文化人。

也许是受到鲁迅和闰土的影响,周章两家关系非常亲密,1976年,鲁迅逝世40周年之际,章贵和鲁迅之子周海婴一同前往日本。期间,年长几岁的周海婴就像老大哥一般照顾章贵,甚至过马路时都要拉着章贵走,生怕他撞到车上去。章贵曾说,“希望我的儿孙和周海婴的后代继续交往下去,为什么呢?这叫一往情深,源远流长啊!”

章贵等人与周作人合影

结语:回顾闰土的一生,他的遭遇难免不让人心酸,但作为时代的产物,我们更多的是从中吸取教训。值得庆幸的是闰土和鲁迅之间难以跨越的阶层鸿沟,在他们的后代这里完全得以消除,章贵不会畏首畏尾的称呼周海婴“老爷”,义务教育也让他们的后代不用为了上学而大费周章。

闰土和鲁迅的故事虽然已不可考,但在文学作品中,他们仍旧会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而闰土的子孙后代在新时代幸福生活的例子,也将是我们为之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