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四川63岁绣娘,靠一根针与爱马仕合作,如今年入800万带富身边人

Image 2021-09-15

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寨子里,女子将头发盘起,红酥手上起了一层薄薄的茧,手中拿着的是一根细细的针。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了刺绣作品上,她们的脸上荡起了幸福而满足的微笑。

杨华珍一直是这些女子中的一员,6岁时,她跟着母亲学习嘉绒藏族编织刺绣技艺,有时会与寨子中的其他姑娘展示自己的成果,而那些女子亦兴冲冲地跑回家拿出自己的作品,从针脚歪歪扭扭到不露痕迹,二十几年来她们都靠着这门技艺傍身。

但杨华珍有也许不同,这不同不仅仅在于她是寨子里手最巧的女子,还在于她曾出门看过世界。改革开放后,百废俱兴,一切都如雨后春笋般茂密地长高。常常去镇上卖刺绣作品的她看到很多没有接触过的行业。心蠢蠢欲动,杨华珍决定说干就干,她将卖刺绣攒的钱拿着去学了几个月的摄影。

那时候的摄影技术自然没有现在这般高超,光与影的交织成为了令人疑惑的难题,那时候人们只要拍出一张美美的照片,就感到心满意足,至于艺术,那是不需要考虑的问题。由于长时间和外界打交道,杨华珍的表达能力十分高超,在摄影的加持下,她成为了报社的记者。

那个时候,她没有想过回到刺绣行业,但去汶川报道后,她发现人们的生活实在是太难,家破人亡的沉重打击令很多人嚎啕大哭,尤其是那些身无长物又年老的人。她秉承着最大的希冀来用自己的力量帮助灾区重建,这个时候带领人做工艺品的想法涌上了她的心头。

这个时候,杨华珍已经是报社里资历非常深的人了,每个月的收入足以支撑她过一个幸福的晚年,但心中的善意还是让她做出了选择。她在家乡成立了藏羌织绣协会,这个位于四川的边陲小镇很快就闪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团队的工作做得越来越好的同时,杨华珍开始了进一步的努力。2009年,她将团队带到了四川成都,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成员都接近花甲之年。为了推陈出新,她将传统织绣与现代艺术结合起来,以此将工艺品的适用阶级扩大。

在几年的努力下,杨秀珍凭借着这根针获得了巨大的力量,而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大牌的合作接踵而至。2014年,植村秀请杨秀珍团队来设计包装,双方取得了友好合作后,星巴克同样找上了门,后来爱马仕也发现了杨秀珍团队的“宝藏”之处,他们同样达成了友好合作,杨华珍获得了800万元,而身边人也因此富裕起来。

2014年,杨华珍被授予“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她凭借着一根小小的针走上了人生巅峰,创作的作品被多国元首和博物馆收藏。

在现代社会,你我生活在互联网的前端,屏幕与键盘不仅是精神粮食,还是生活粮食。缝纫机的快速工作代替了穿针引线,科技的进步节省了时间,过去常见的东西却慢慢地被掩盖于尘土之中,但它的宿命却不应该是退休,而是一直活跃在社会上,因为它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美,代表着传统而高深的技艺。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