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时节秋意浓,一首《杂诗》,感悟左思对岁月流逝的伤感
一场秋雨一场凉,此时的京城,已经完全没有夏日的炎热,空气中弥漫着秋日凉爽的气息,让怕热之人倍感欣喜。
每个人对秋天都有不同的解读。在刘禹锡眼中,秋天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情,对欧阳修而言,秋天则是“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的伤感。那么,对左思而言,秋天又意味着什么?
左思,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人,其创作的《三都赋》颇受推崇,一度造成了“洛阳纸贵”的局面。他曾在秋日写过一首《杂诗》,描写了他在晚年理想破灭之后的悲凉心境,这首诗语言质朴,却直击人心,堪称佳作。
在这秋意浓浓的白露时节,我们不妨欣赏左思的这首《杂诗》。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决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秋天的风,没有冬天那般凛冽,却足以令人感到阵阵凉意,晶莹剔透的白露在低温的作用下凝结成晨霜,才感觉到秋天真的来了。
曾经在春风中肆意摇摆的柳条,如今不再柔软,一天天变硬变老,而柳叶也被秋风染黄,随风飞舞。
秋天的月更是美妙,一轮明月缓缓地从云边露出,万物仿佛披上了一层皎洁的月光。
月色寂静而朦胧,诗人辗转反侧,一夜无眠,黎明之时,打开轩窗,看看庭院中的景致,清晨的大雁在空中发出一声声长鸣,整齐地飞向温暖的南方。
对左思而言,他年轻时志在四方的理想就像一场梦,如今已然化为虚无。人至暮年,诗人只能孤独地守在这小小的空堂之内,令人感伤不已。诗中“四海”与“空堂”的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青春时光虽然美好,却总是很短暂,每个人都不能永远保持年轻,正如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的那样“朝如青丝暮成雪”,倏忽之间已然衰老,留下的只能是一声叹息。
这首诗既描写了白露时节素雅的自然意境,更表现出诗人不得志的忧愁。细品这首诗,字里行间感受到左思在诗中的自我慰藉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真正做到了哀而不伤。
白露时节,花草凋零,不免感伤,但是从令一个角度看,花落花开,日出日落,循环往复,这才是大自然最大的魅力。于我而言,萧瑟之景何尝不是一种美,有的时候,这种残缺之美更具震撼力,正如李商隐笔下的残荷:“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所以,我们无须伤春,也用不着悲秋,从容面对人生的各种得失和岁月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