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诺亚方舱是如何建成的

Image 2021-09-03

诺亚方舱

Noah's Fangcang

这是诺亚方舱最后实现的样子——以一种出版实验的方式落地

年初的时候,高元找到我说他想做一本出版物,以一种流动的方式不定期的邀请不同的人来编辑它,作为“西宁当代”艺术机构存在方式的探索延伸,可以把这个出版物当作另一种艺术现场去理解,另一种策展实践的空间形态。出于对西宁当代这些年所做的事情的认同,同时也觉得在当下做纸质出版物是一种“逆流”,2021年我对所有“逆流”之事充满莫名好感,于是我就兴奋起来,欣然应邀参与到“风马Art Zine”创刊号的策划编辑中。

很快,我们便确定下来主题诺亚方舱

“诺亚方舱”效果图 建筑设计师李泳征设计团队

如你所见,这个概念本身很直观的体现出一种叠加的空间形态,一种建筑感……随着囚牛的加入,也随着诺亚方舱概念的进一步挖掘,事实上我们并不满足于只做出版物,我们计划在2021FIRST电影节期间以建筑的形态来呈现诺亚方舱,在舱体内实现超短片单元特别项目及以“诺亚方舱”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览。至此,建筑设计+艺术展览+出版是我们当初最理想的设想。但因为种种原因,建筑及展览失去了落地的可能,最终我们保留了出版的方式并实现出来。

准确的说诺亚方舱不是一本常规意义上的“书”,而是由若干印刷品及物质集合而成的概念实体

一 封 信

每一封信都有一个独立的专属编号,这是诺亚方舱给你发来的邀约。信里附有方舱探测仪所拍摄的建筑明信片,以及一把来自各地的粮食种子。

图 纸

建筑设计师李泳征设计团队对于落地舱体的实体设计图纸,对空间内容进行了基础介绍。

脱 机 生 存 手 册

为了保障您拥有一个安全平稳的航行,请您收起电子设备或者将其调至飞行模式;如产生任何突发状况,焦虑不安或任何心理不适应,我们为您配备了由艺术家张永基制作的数据脱机生存指南手册,请仔细阅读。

良 友 之 友 报

为了服务您在航行中的实时新闻需求,由舱体派出的《良友之友报》助你打发航行时间。已经进入赵大新纪录片《寻宝》中的镜像时空,为您带来了最前沿的时空报道。

■ 诺 亚 方 舱 主 册

乌有之书/ 左右右

灵丹妙药/ 莫佳青

正当我孤独盛开时,世界还在沉睡/ 陈萧伊

走向时间的腹地/ 宋轶

废墟/ 童文敏

云抵抗/ 赵邦

荒原肉与AI哲学/ 张正

关于永生/ 孙智正

诺亚方舱是“诺亚方舟+方舱”这两种空间形态叠加而成的第三种空间。诺亚方舟是物种存留的容器,是对灾难的撤离——通往别处,那个未知的拯救之地。所以它的时态是指向未来的,未来意味着重获新生的希望,诺亚方舟是一种虚构的寄托。而方舱是指立足于此时此地紧急状况下临时搭建起来的应急场所,一个提供短期庇护、疗愈的已经实际存在的功能性空间,它的时态是指向当下的。诺亚方舱是这两种空间性质的合并再造,是未来与当下互相镶嵌为一体的新时态。在诺亚方舱里,未来不是对当下的逃逸,未来不在更远的时刻,未来是隐含在当下中重新生成出来的新的时间。

“诺亚方舱”概念的提出不仅基于疫情时期的语境(疫情只是加速了世界现存问题的全面爆发,使危机提前了到来已),同时也基于当代社会更为普遍的困局。而面对困局,人们的态度总是逃逸的——寄希望于未被开发的别处,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未来。地球出问题了,那就移民火星,社会危机出现了,期待未来AI的发展来超越......而主流话语对未来的想像是基于一种确定性,是在现有科学技术、政治经济、人文、社会形态的原先逻辑下推导出来的假设,一种顺理成章的因果关系。而疫情的到来推翻了这一切,我们需要对不确定性有新的认识,需要在不确定性的基础上重建。如果废墟是对当下的隐喻,那么诺亚方舱就是关于如何在废墟中重建的一次概念上的实验,一种重新想象。

《风马Art Zine》是西宁当代出品的独立杂志,也是当代艺术为核的出版实验。杂志不定期出版,致力于让不同的观念和思想如马而至随风传播。《风马Art Zine》每期将会邀请不同领域的创作者和研究者合作编辑,并尝试实施新的设计和发行方式的实验。

此次我们联合手机玩我、囚牛,艺术家杨欣嘉为特邀编辑,以“诺亚方舱”为名推出《风马Art Zine》的创刊号。

诺亚方舱囊袋共有5种颜色,随机配套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