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晏殊两首春秋岁月感怀:春花秋草,春去秋来,往事知何处

Image 2021-09-01

晏殊岁月感怀两首,春去秋来,光景千留不住,温柔惆怅

春去秋来,往事知何处。

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宋朝晏殊清平乐·春去秋来

晏殊是北宋的名相,江西人,他身上颇有传奇色彩。比如他从小就被称为神童。5岁就能作诗,诗才敏捷。他的家庭状况是怎样的呢,有说,他小时候就显出孤独的特性,貌似与众不同,但孤独,又可以理解他的父母双亡。他还有一个小他四岁的弟弟,从小也读书,但是走的是道士修仙路。那么晏殊很可能从小失去了父母,和弟弟一起寄居在族人家中或者道观里,如果按部就班地考试,晏殊很可能到20多岁才能考进士。

但是他13岁就破格被江南安抚 张知白 以神童的身份推荐给宋真宗。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此时正当盛年的宋真宗为什么赐给了这个少年进士出身?难道仅仅是晏殊的文学才华吗?从宋真宗对晏殊的培养,可以看到晏殊很多年从事的是皇帝身边的文书机要工作,反过来可以证明,晏殊很可能是孤儿,而宋真宗需要一个没有太多背景的可以调教的年轻人成为他的心腹,而晏殊以天资聪慧,性格笃定,成为了首选。

而晏殊也没有辜负宋真宗,当宋真宗准备给他进士出身时,寇准说,晏殊是外地人,其含义是他来自偏僻的地方,可能融入不了皇宫和京城的氛围,担任不了重任,这么年少,浪费了进士名额,发展不好,辜负了皇帝的厚爱。但是晏殊毫不怯场地说,唐朝的张九龄也是外地人。张九龄是广东人,唐朝名相。晏殊言外之意很分明,英雄不问出身。

但是晏殊在明面上是有父母的,比如他父亲亡故的时候,他丁忧过,母亲亡故时,皇帝却不放人。只有可能这是他的养父母,或者名义上的族内父母。

晏殊的弟弟因为晏殊也得到很好的安置,以一个道士身份,赐进士出身。

晏殊忠心耿耿地为皇帝服务,已经是最好的命运。而他诗词里自有一番典雅的皇家宫廷气息。他和皇帝的关系,类似康熙和曹寅,只不过康熙曹寅是同龄人,而宋真宗和他隔了君臣辈数,但是宋真宗每次都是用密摺小纸条问询晏殊,晏殊也是以密信方式答对,做得非常谨慎完美。

宋真宗死了之后,太后和新皇帝也非常信任他,让刘太后垂帘听政,以稳朝局,就是他的建议和首创,在仁宗一朝,晏殊贵为丞相,以自己的智慧辅佐皇帝。

晏殊有如此特殊的地位,自然荣华富贵不缺,但是享受的是他的孩子们,比如有宋朝贾宝玉之称的儿子晏几道。但他本人,身在权力的巅峰,却朴素平和,甚至是非问题上非常有原则,显示着刚毅责任的一面。

后世谈论晏殊词时,往往惊讶于词中的典雅大气,华丽平和,称为“丞相词”,但却不知道这种厚重浑然,是一种特殊的人生阅历造成的。他在富贵中清醒着,他不像其他的官员,背后有家园势力的支撑,可以进退自如。而他生为责任,死为责任,个人的情感,已经融入了国家,就算是有诸多的感慨,也会淡化掉。但是淡化不等于没有,正是这种看似清淡,反而让诗词有着慢慢回味的深厚。

比如这两首秋来关于岁月的诗词。

”春去秋来

往事知何处“

春去秋来,岁月带走了往事,所有发生过的,已经没有痕迹。

只看到秋燕飞走,秋兰带着秋露。

这时光和美景,都是留不住的。

在宴会之后,繁华忽然散尽的草草里,

我拿着酒杯,在秋天的梧桐树下站了会。

记得去年的今天,也是一样的西风和黄叶。

这是什么日子,他的生日?某一场年年一度的宴会?因为没有明月,排除了中秋,因为没有星辰,排除了七夕,这每年都过的,大概率是他的生日了。

一岁西风一岁人。满院的狼藉是现实,也证明他是这场宴会的主人。

可以在酒宴阑珊后带着点微醺,靠在自家的梧桐树下。

但是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有一点点熟悉的味道?那红楼梦的贾家,所有的权贵都是皇帝给予,晏殊也深刻地知道吧。他没有退路,他的家族也没有太多的退路,不像许多世代在某地扎根的大地主,他也不是血缘上皇亲。

他在故而家在,但是他还是感觉自己老了。且一年比一年老,富贵虽然浮云,然而时光会把眼前和过去的都带走。

一种洞悉岁月和命运的淡淡之悲,不浓重,也不需要浓重。

“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

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

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

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晏殊《清平乐·春花秋草》

这种岁月之感,在这首词里,更加直白点。

春花秋草,匆匆岁月只是催人老。

就算把自己拾掇得和俊俏少女一样,眉翠唇红,那岁月流逝,红颜老去的悲哀,哪里真的掩饰得住?

来来来,我们不要多想,来劝一杯绿酒金樽。

来来来,不要觉得音乐吵闹,且将自己沉醉。

你看看月走日出不断循环,带走了岁月流光。

人生能有几次,能站在高台之上,睥睨人世和人生?

有酒当醉,有歌当听,不要沉溺别愁。

这是劝人,也是劝自己。尽今日事就好,不要多想,因为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事眼前人。

晏殊属于那种极度聪明的人,没有永恒的权位,也没有永恒的富贵,他看得穿,只求竭心尽力在眼前事上,在他的任中,开办学堂,公正选拨人才,知名的范仲淹,欧阳修均出自他门下,为北宋选拔输送了很多流芳千古的人才。

但是联系到他个人呢?他真的满意自己的命运吗?

我没有看到他另外的表达,但是在这种淡淡的温柔惆怅里,我还是能够感受他的被束缚和无奈。有种人生中年或者暮年,既然已经如此,不如就如此,且必须如此的一种自我催眠,虽然有一根神经永远醒着,偶尔让你觉得牙疼的痛苦。

晏殊死后,看起来的权贵的晏殊家立马败落,门前冷落车马稀。晏殊或者早已经料到,只是这没落的真实残酷压在了和他同样聪慧的儿子晏几道身上。

人生,有时候是无可选择的,比如晏殊,比如晏几道。

你有哪些岁月和人生的感怀呢?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