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清朝时期石头眼镜

2021-08-28

每天了解古玩知识

石头镜就是水晶眼镜,用来制作石头镜的水晶以白色和茶色天然水晶为主。

白色水晶是佛教七宝之一,制成眼镜佩戴,能使人心灵宁静,净化人体自身负能量,据说可辟邪,给人带来好运。

茶色水晶能使人体细胞活跃,减缓衰老,促进再生能力较发达。

水晶属三方晶系的宝石,我国的新疆、内蒙古、广西、湖南、江苏等地都出产水晶,其中江苏东海是水晶的重要产地。

水晶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制作的眼镜硬度高,大约6.5~7.O,密度大,脆性也大,透明度高,具有天然防雾功能。水晶眼镜属水,具有凉性特点,所以,佩戴茶色水晶眼镜会感觉凉意,在西北地区有护目功能,可防风尘,有隔热养目一说。

眼镜是当今社会人们离不开的日常用品,其利用镜片的光学原理校正视力,以实现观物清晰度。那么很平常的眼镜,怎么也会成为了收藏者的目标呢?

事实上,眼镜在国外的收藏历史悠久,一些人还将眼镜作为投资对象,在拍卖行内拍出高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从拍卖的情况看,一副清代石头镜片的古董眼镜,目前的价格至少在50万元以上

不过眼镜并非中国人的发明,而是正宗的舶来品。据未经完全证实的考证,欧洲的眼镜是由意大利比萨城一个玻璃工创制的,时间在1286年之后不久。为了挣钱养家糊口,他一直将眼镜制作方法秘而不宣,这种早期的眼镜是将镜片装在可折叠木框或金属框里,镜框可以开合,配戴时夹在鼻子上,不用时将其折叠置于镜盒里。这一发明的大部分形式到目前依然存在,显示出该工匠的非凡发明能力。好在眼镜出现有据可查的是一幅画作,1352年托马索在布雷维索作的普罗旺斯像中,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戴眼镜的人物画像,而作于1380年的教皇保罗画像中,保罗所戴的正是意大利玻璃工匠所创制的眼镜。

眼镜传入中国约在15世纪,从文字记载来看,明代张宁在其著述中提到他见过的两副眼镜。与此同时,罗懋登在16世纪末著《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书的第五十回写道:永乐八年(1410年),满剌加国王朝贡“叆叇十枚”。叆叇就是当时中国对眼镜的称谓,是眼镜的阿拉伯文al-unwainat或波斯文ainak的音译,不过现在叆叇一词早已不为人所知,而意译的眼镜一词却一直沿用至今。因此,可以说眼镜传入中国已有600年的历史了,但眼镜大量出现则在清代初期,后广东人仿其样式以水晶石制之。

欧洲眼镜后来发展为系绳式眼镜,随西洋传教士和胡商传入中国,初期价格非常昂贵,被视为奇珍异宝,稀罕之物,绝非普通人可以拥有。至清代乾隆年以后,苏广工匠已能小批量生产,店铺云集,价格亦随之回落。并有聪慧工匠加以改进,发明了中国式镜架,从存世的实物可以观察,较早的镜架以马粪纸制形,外用黑漆涂刷,干后坚硬光洁,镜片夹在圆圈内,轻巧而避震,圈旁有两小孔,穿绳索挂于耳后,以后又用白铜牛角甚至玳瑁等良材制作镜架,同时又增加了眼镜脚,这就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眼镜的使用。

清代中叶眼镜日趋普及,由于眼镜成为人们的眼中之宝,所以保护眼镜的眼镜盒也应运而生,其材料更是争奇斗艳,制作手法融入中国传统工艺,精美程度令人目不暇接。

在清代的眼镜中,白铜雕梁玳瑁水晶眼镜颇显珍贵,因玳瑁为长寿吉祥之珍,国传中医认为水晶有清心明目降压消炎之效,常佩可趋吉纳福避邪消灾。

通常年代越早的眼镜其市场价值越大,因为早期眼镜产量少、价格高,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且许多眼镜的用材上乘,这也可以解释古典眼镜为什么现在身价高昂的原因,而有百年历史的老式眼镜价格同样不菲的道理也在于此。

(图文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声明:尊重作者原创。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时,欢迎广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创好文章。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请另取标题,以免读者误会。如使用本刊标题,必须注明“转自公众号:四海博缘收藏平台”。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