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武学大师李仲轩:曾答应师父永不收徒,34岁退隐后给商场看大门

2021-08-27

提到中国武术,大家第一反应会想到的是李小龙、叶问等电影中大家耳熟能详的近代名人,还是金庸笔下飞檐走壁无所不能的武林大侠?

亦或是成龙、吴京等如今活跃于大银幕上的武打演员呢?中国武术到了如今,已经成为了神话一般的遥远存在,令许多现代人都感到神秘和向往,但却不真实。

最后一位见证中国武术的巅峰的大师

在当今时代,传说中神奇的武功似乎不曾存在过一般了无痕迹,如今的武功似乎只存在于电影里的依赖威亚和特效的画面和舞台上眼花缭乱却华而不实的“大师”表演里,这让人们不得不心存疑问,这个世界上真的会有飞檐走壁的武功吗?

而想要解答这个大家心中疑惑已久的问题,似乎也只能从“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身上去寻找答案了。

李仲轩,名軏,字仲轩,最后一位见证中华武学巅峰的武术大师。

1915年,李仲轩出生于天津河县的一个官宦世家,父母均为京津地区的官宦大族出身,从小衣食无忧的李仲轩长大后却毅然拒绝了做官的机会,先后拜入当时民国武林的巅峰人物唐维禄、尚云祥、薛颠三位形意拳大师的门下醉心学习武学。

习得真传的李仲轩后来再未收徒,而中华武学也在民国末期彻底没落下去。

可以说,李仲轩是中国最后的功夫宗师,他身为三位形意拳大师的弟子,亲身经历见证了三位大师的生活、功夫造诣,深受他们身上的武学之道的熏陶,见证过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见识过中华武林的最后风貌。

形意拳是什么?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很好奇,什么是形意拳?形意拳,又称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之一,基本可分为三体式桩功、五行拳和十二形拳。

其中,三体式桩功是形意拳所独有的基本功和内功训练方式,正所谓“万法源于三体式”,可见一切的拳法招式都基于此。

五行拳,顾名思义,其中包含了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思想,金为劈拳,水为钻拳,木为崩拳,火为炮拳,土为横拳;十二形拳则是以龙形、虎形、熊形、蛇形、骀形、猴形、马形、鸡形、燕形、鼍形、鹞形、鹰形等十二种动物的动作特征为参考而创编的实战技法。

1911年,国内爆发辛亥革命,国外侵略者虎视眈眈,正值国家新旧交替,内忧外患的时期。

在当时的情况下,相较于文,武学的兴盛显然更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孙中山先生开始提倡全民习武,以武强国。这时形意拳便顺势脱颖而出。

当时的形意拳第三代的知名拳家李存义创编出象形拳,壮大了河北形意拳,在1911年在天津创办了中华武术会,将众多武林众人召集起来,立意培养更多优秀的武学传人,李仲轩的三位师父之一,薛颠便是传自李存义。

1918年,形意奇术韩慕侠在北京击败了俄国大力士康仄尔,让中华武术一时之间在全国都名声大震,自此,全国各地学习形意拳技之事开始兴盛起来!

一直到1936年,全国各地的国术馆(会)中均有聘请形意拳师任教,传授形意拳,自此,形意拳的学习开始普及起来。

李仲轩有三位“各显神通”的师父

当时的形意拳在全国各地名声大噪,李仲轩虽出身官宦世家,却立志学习武学。

当时的武林规矩中有一条倒是颇有意思,“武林人士不得有官职在身”,这倒与我们在电视剧中所见的江湖有几分贴合之处了。

这条规矩由来已久,武林人士在武学造诣上远高于普通百姓,在朝廷管理之中插入过多反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平衡,因而江湖与官场一向是维持江水不犯河水的形势。

李仲轩于是毅然放弃了为官之路,正式拜入唐维禄门下,开始了他的武学之路!

拜入唐维禄门下后,李仲轩就一门心思跟着唐维禄学拳。唐维禄遵循古法,要求学拳时李仲轩必须与外界隔离,用他的话来说:“想在人前逞能,得在旮旯里受罪。”师徒俩于是吃住都在李家祠堂里。

李仲轩天赋异禀,又与唐维禄日夜相处,悉心教导,很快便小有所成,而唐维禄也的确是个一心为弟子着想的师父,他将师父李存义所传的药方“五行膏”也传给李仲轩后便已是倾囊相授了。

李仲轩天资聪颖又醉心于武学,他便希望他能够在武学之道上走得更远,便请求尚云祥收他为徒。

尚云祥与唐维禄、薛颠同样师从李存义,后又得到郭云深的真传,他创下尚氏形意拳,在武林中有着“铁脚佛”的称号,曾被聘为清朝大内总管李莲英的护院。

他虽身材矮小,却有“半步崩拳”的美称,独创的尚氏形意拳有着刚劲迅猛,爆发力强,起势如奔雷,落时如风而去的特点。

据历史记载,在当时的武林之中,没有人敢与他较技争名分,由此可见尚云祥的辈分之高,威名远扬。

李仲轩拜师时,尚云祥已经年近70高龄,而李仲轩当时年仅十九,他虽然欣赏李仲轩少年有成天资聪颖,但却不愿收他为徒。

盖因武林中人讲究辈分,尚云祥比李仲轩年长51岁,门下已有了数位徒子徒孙,他若是破例收下李仲轩,便是一下子给门下弟子们找了个祖宗,而李仲轩以后的弟子辈分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凌驾于众人之上。

因而便有了拜师后不可收徒的格外条件。李仲轩醉心武学,便与师父立下了终身不收徒的承诺。

李仲轩的第三任师父是国术院的继任院长——薛颠。薛颠是李存义晚年最得意的弟子,李存义过世后,他便继任了国术院的院长。

当时正逢薛颠与同门的师兄傅剑秋比武,听说此事的李仲轩一时心痒难耐,便与师傅唐维禄提出自己欲与师叔薛颠一较高下。

最终这个想法自然被唐维禄驳回了。但李仲轩倒也并非不知天高地厚,自此反而是更加勤奋,全心扑在武学上。

唐维禄见这个徒弟醉心武学之道,加上他又是个一心想着弟子的,自知单以他自身的武学造诣终究有限,便引荐李仲轩给薛颠。

武术一界中,各人往往各有所长,李仲轩的第一任师傅唐维禄更擅技法方面的功夫,而薛颠便非常擅于身法一类,尤其擅长猴形(五行拳法之一)。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影视剧中常常出现的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薛颠的长处便在于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变换身法,好比此时你看到他打第一拳是起始在一条长凳的左边,眨眼间却不知打第二拳时他人已经出现在条凳的右边了。这种鬼魅般的速度倒很像我们所了解的轻功不是吗?

武学的末路,以文传承武学的学术大师

到了1937年,日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形意拳术的发展之路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当时的形意拳师们很多都有着铮铮铁骨,中国习武之人有着以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强烈责任感,许多青年拳师都站在了抗日的第一线。山西的陈晓峰、胡殿基、史克让等多名形意拳师那时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

其他的老拳师们虽然年迈,无法上战场,却也冒着重重磨难,不顾自身安危将形意拳传授了下去。

李仲轩先后跟随三位形意拳大师学艺,尽得他们的真传,他的武学之路还远远没有走到尽头,但在他34岁时,明明还是年轻气盛的年纪,却早早的跟随师傅们退隐江湖了。

此后一生,他都遵守着和师父的承诺,一生未曾收徒。一身武学真传,却无人传承,不得不让人偎叹。

李仲轩退隐后,成为了西单商场的一位看门员,信守承诺不再收徒,但当时的中华武学逐渐没落,身为形意拳的传人,空有一身武学真传却无法传承下去,那当真是李仲轩以及中国的武学爱好者的一大憾事!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之前讲过,李仲轩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受到文学世家的熏陶。

习武之人许多出身乡野,或不喜文墨,老拳师们的教学往往是言传身教,点拨切磋,真正的拳法要领都须得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体会。

李仲轩无法收徒,却也不愿让一身真传埋没,便在《武魂》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华武学的文章。

《逝去的武林》是他晚年时所著,其中不仅记述了李仲轩当时所见所闻的许多武人武事,再现了中华武林最后的风貌,还以他的三位形意拳师父为主要叙述人物,讲述了他们神奇的武学造诣,将许多形意拳的拳法尽数展现在书中。

尽管没有将实战中的形意拳法传承给后世的中国人,但李仲轩以他独有的文学素养,打破了中华武学言传身教的禁锢,以文字的形式将中国武术呈现在了世人面前。让中国人在面对外界的质疑时,能够更有底气地告诉世人,中华武学曾经的辉煌!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