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戴锦华教授的女性写作与学术人生
六月,B站上一个名为“戴锦华讲电影”的账号(UID:1424556475)翩然而至。
两个月后,北大中文系戴锦华教授已成为B站上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27.4万人成为她的B站粉丝,许多人兴奋地以“云学生”自居。
“经由电影屏幕,望向他者”——这是戴老师的B站账号简介,而她从事的研究,不仅限于电影,大众传媒与性别研究也是她的重要课题。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份书单,这些书中有学术、有人生、有女性主义立场、有电影文化……希望各位喜欢。
01
《昨日之岛:戴锦华电影文章自选集》
戴锦华 著
培文·电影
“坦言学术和人生思考的心路历程”
戴锦华教授的反思回顾之作。10篇本人精选文章与1篇访谈,从中可以看到戴教授多年以来电影为基点,对当下与历史议题所展开的思考,尤为可贵的是能够从中读到作者思想发展的断面。
02
《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
孟悦、戴锦华 著
文学与当代史丛书
“从女性主义立场,重述现代女性创作脉络”
借助精神分析、结构、后结构主义理论,以作家论形式深入阐释了庐隐、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九位现代重要女作家,同时在现代中国的整体历史文化语境中,勾勒出女性写作传统的形成和展开过程。
将理论切入、文本分析、历史描述有机融合,呈现女性书写在不同时段、不同面向上的主要特征,及其在现代文学史格局中的独特位置。本书被誉为中国女性批评和理论话语"浮出历史地表"的标志性著作。
03
《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
戴锦华 著
培文·电影
“论述对象是中国电影历史上最辉煌的20年”
《雾中风景》涉及的电影现象,贯穿了中国新时期20年历史——自1970、1980年代之交的斜塔望出,经过1980、1990年代之交的无地彷徨,绵延穿过整个1990年代,终了于新世纪将临未临之时。
这是中国社会历史性转轨的20年,电影作为文化表征,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症候。戴锦华教授以自己对这个时代的体认,依靠对理论武器的娴熟运作及对电影文本的敏锐感知,用绵密的意象,勾勒出这个时代的图景,已成为研究新时期电影的必备文本。
04
《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
戴锦华 著
“深刻剖析90年代人文精神内涵”
戴锦华教授文化研究领域的经典代表作,详细铺陈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文化的种种面向,从高雅艺术到大众文化,从精英到市井,都有精彩描述。
更为重要的是,戴教授从各种扑朔迷离的现象中勾勒、提炼出中国当代文化的成因、本质与走向,拓清了身在其中的各种文化迷障,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隐形渐显的文化内涵。
对于读者来说,本书能带领我们重温或新识90年代中国社会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因此它首先是一本有趣、好读甚至充满“怀旧感”的书。其次,它还能让我们从现象中看出本质,从迷障中找到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又是一本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当代中国人心灵托付、精神归依的带有强烈“启世感”的书。
05
《给孩子的电影》
戴锦华 编著
“看五十部精选的电影,如果尚不足以改变你的人生,也一定会充分地富足你的生命。”
《给孩子的电影》由当代著名人文学者戴锦华编选,在世界范围内,遴选出50部经典电影,几乎囊括了世界电影版图的各个角落。在编选过程中,戴锦华跳脱出“横”的地理空间,以“纵”的时间的概念串联百年电影时光,除大陆以外,还囊括港台及海外的各语种影片。值得一提的是,编选这50部电影, 戴锦华和她的编选团队,注重第三世界电影的发展,除好莱坞外的国家,比如伊朗的《小鞋子》以及东欧的电影。力求让电影在孩子心中不仅是“眼睛的冰淇淋”,还是心灵和视野的启蒙者与拓荒人。除选出的这50部外,还特意又以列表的形式,列出50部影片。一来求其全面,有些同样精彩的电影,遗漏可惜。另一方面,也是让有兴趣的读者作为延伸阅读与观摩的参考。
彩蛋
···重版中,敬请期待···
《涉渡之舟》
文学与当代史丛书
戴锦华 著
(2007年版书封)
“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
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的研究专著,非常彻底而全面地用女性主义的观点对新时期代表性女性作家作品进行了富有创新的研究(包括张洁、戴厚英、宗璞、谌容、张抗抗、张辛欣、王安忆、铁凝、刘索拉、残雪、刘西鸿,方方、池莉等重要作家),发现女作家作品中时隐时现的女性视点与立场的流露,提出了女性写作的“花木兰式境遇”——化妆为超越性别的“人”而写作的追求,在撞击男性文化与写作规范的同时,难免与女性成为文化、话语主体的机遇失之交臂,并在有意无意间放弃了女性经验的丰富庞杂及这些经验自身可能构成的对男权文化的颠覆与冲击。本书是国内研究新时期女性写作的奠基性著作。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