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给家长的传统文化启蒙课来了|《陶渊明也烦恼》出版

2021-08-20

“孩子几岁应该看四大古典名著?”

“孩子不爱看《红楼梦》只爱看《哈利·波特》怎么办?”

“学习传统文化要不要重视性别差异?”

“学习传统文化,有没有所谓的关键期?”

……

在传统文化日益凸显重要性的今天,你作为家长也有这样的疑问吧。别急,有这样一本书可以帮到你——《陶渊明也烦恼》。也许你会觉得《陶渊明也烦恼》是一个奇怪的名字。这是讲陶诗的吗?他烦恼什么呢?这是青年学者黄晓丹的第二本书,目的是让家长解除焦虑,引领孩子共同学好传统文化。

《陶渊明也烦恼: 给家长的传统文化启蒙课》

作者: 黄晓丹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乐府文化

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件终生的事

黄晓丹在大学中文系教中国古代文学课,也在小学教育系教授儿童文学课。在过去的几年里,她常常会遇到小朋友家长问她各种关于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教育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每周都会被问到。于是,她把这些常见的问题整理起来,写了这本书,希望能对家长有用。

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孩子家长看的,它也适合所有想要找到合适和愉悦的路径去进入传统文化学习的成年人。在《里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里,黄晓丹说:“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就是逼着儿童学,把一生中大部分的学习任务压缩到青少年时代,等他长大了,反而不再学习,所以有个段子说‘我一生中智力的最高点是我高考时’。高考是十八岁,对于孔子来说,这个年龄,学习才刚刚开始。”传统文化的学习,本来就是一件终生的事,而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想要开始学习自己的传统文化,都不晚。

给孩子制造一个亲近传统文化的氛围

内容上,这本书有三十堂传统文化课,包括了经典推荐课和观念革新课。经典推荐课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介绍《诗经》《庄子》,唐诗宋词,一直到“四大古典名著”等文本,告诉大家这些书为什么经典、有趣在哪里;观念革新课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包括《弟子规》究竟要不要背、如何选择好的传统文化老师、孩子在不同年龄该看什么经典等操作性问题,还有汉服等受大家关注的传统文化现象。

传统文化教育当然也培养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增加修养、培养品位、提升气质。孩子能按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当然好,但就算之前错过了,中间只要能激发兴趣,也很容易补回来。但说实话,在孩子能学点什么之前,如果父母自己心里有个底,知道传统文化是什么,学起来的感受是多么愉快,就能给孩子制造一个亲近传统文化的氛围,日后也会避免很多不需要的焦虑和开销。这样一来,孩子自然就被潜移默化了。

展示真实复杂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在课程设计上,这本书遵循了以下几个宗旨。

第一,讲正宗、高雅的“传统文化”。有些虽然“传统”,有些虽然“高雅”,但从来不是主流,这就不讲。

第二,讲有趣、有用的“传统文化”。人确实可以学习一些无趣而重要的东西,但在入门的时候,趣味性还是很重要的。而且这个课是开给家长的,所以作者就把它设计成看完就可以去照着做,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教育决策的课,实操性强。

第三,讲适合儿童接受心理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学习是终生的事,一股脑儿把古人五岁学的、十五岁学的、五十岁学的打包塞到孩子脑子里,他不仅吸收不了,反而会对“传统文化”产生“枯燥无味”的印象。所以这本书的方法,是充分引导孩子学习的兴趣,尽量帮助他打好基础,做一个传统文化的终生学习者。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概念,黄晓丹特地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延到底有多大,我也说不清楚。我甚至认为这是个中性的概念。我们的工作是尽量展示真实复杂的传统,寻找其中的精华,把那些对今天还有用的知识介绍和阐释给读者,同时也提醒读者注意传统中可能有的糟粕。如果大家能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具有一种理性的精神和平等的心态,既能够客观地了解传统的真相,又能从中找到真正的乐趣,我们的工作就算是有价值的。”

这也是这本书出版的初衷。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孙珺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孙珺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孙珺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戴雨静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