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秋语三则(散文)

2021-08-20

文/宾泽文

在乡下过秋,是一种享受。

走过林间,知了用尾声向人们告别,翠鸟隐在树枝中,追逐啁啾。

阵雨过后,湿了少女的衣袖,秋风徐来,轻轻为她们梳头。

夜幕垂下,月照西楼,农家晚餐飘香,顽童咂嘴,视盘中餐跃跃欲尝尝,爷爷的铜壶空了,直唤:添酒添酒……寂寞的上弦月,空挂在枝头……

古代诗人写秋诗,爱抒发悲秋之情。往往把人们笼罩于“秋风秋雨愁煞人”的伤感之中。我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古人徐再思诗曰:“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我家门前就栽有几棵梧桐树,八月秋日,我回乡探亲,发现月夜中的梧桐树魁梧伟岸,举着一轮明月,并无秋悲之状。

古诗人贺铸也悲秋,他有诗句:“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我想,他当时一定是失恋了,借秋风秋雨发泄一下罢了,他失恋决不是秋天造成的。

如果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霞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不完全是悲秋之作,那么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是地地道道的悲愁之叹。我想杜甫作此哀苦之诗,一定是有原因的,翻书查寻一番才得知,原来此诗是他的晚年之作,那时他无官无禄,流浪他乡,饥寒交迫,余日难熬,才发出如此悲叹啊!

于是我懂得了,过去写悲秋的诗人,其实是他心中有悲愤,有愁苦的一种借题发挥而已。其实,秋天是“春华秋实”之时,是收获的季节,是美好的时光。我们决不能被一些诗人忽悠了而消沉于秋天啊!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不是我说的,而是刘禹锡《秋词》中的佳句。

宋朝周敦颐者,著名倫理学家、文学家,他写了篇千古奇文《爱莲说》,说牡丹是富贵之花,说莲花是清廉的象征,说菊花是“隐逸者也”,为陶渊明所独爱。

我也爱菊,之所以爱菊,性格使然。我一生沉默,所以也爱菊花“隐逸者”的风格,它轻枝细叶,不出风头,不争妖艳。每年秋风送爽时,它们悄悄地开放,默默地将清香弥漫大地,洒向人间,从无声张取宠。

我的故乡地处山野古地,没有富贵的牡丹,也无荷池莲塘,隐逸的野菊花却是遍山遍岭地开。那时,我常背个小竹篓,上山採回野菊花,置太阳下晒干,拿到镇上收购站卖钱交学费。还留得一些细嫩之花,给父母制成菊花茶,或卖钱或自用。诚然也有一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之成就感,尽管菊花不是玫瑰。

家乡人于是有了一种菊花情结,生儿育女起名时,很爱带个“菊”字,如男孩,就叫“菊生”、“菊富”、“菊荣”或“菊仔”什么的。女孩名带“菊”字的更多:如”菊香”、“菊珍”、“菊英”、“菊姣”、“菊妹”,有的直接就叫“菊花”。菊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寄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里人爱菊,源于自然。像我这样出生于乡野古村,成长于军营沙场的人,爱野菊,爱战地黄花,那是自然。于富贵之牡丹,终归是爱不起来的,因为我一生与富贵无缘。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