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若是遇得湘灵,甘愿终其一生,他的一首长恨歌被日本上下顶礼膜拜

Image 2021-08-10

1100 多年前的一个夜晚,

唐宣宗李忱做了个梦。

他梦见来到黄帝的天宫,

黄帝的身旁,站立着一个玉面童子,童子唱着《长恨歌》,衣袂飘飘,声脆如铃。

宣宗大为惊奇,问黄帝:

“这童儿是谁?小小年纪竟能背唱出《长恨歌》。”

黄帝笑曰:

“这小童的前世,就是长恨歌主白居易啊。

只因尘缘未了,他才到大唐走了一遭。”

宣宗还想再问,却见黄帝和童子腾云驾鹤而去,瞬间无影无踪。

醒来后,宣宗忽闻内侍来报,

白侍郎已于几日前在洛阳病逝。

宣宗潸然泪下,挥毫落纸: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居易一曲《长恨歌》,足以压倒全唐的叙事诗。

但世人多以为,曲里写的是李杨的爱情,却少有人知道,他是在借李杨之事,述说自己抱憾一生的相思。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句话,他最开始是说给他的湘灵听的……少年成名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白居易十六岁时写的,

这首诗惊艳了盛唐,惊呆了顾况。

顾况何许人也?

唐人将其视作李杜的衣钵传人,

是天下学子争相拜谒的文坛巨擘。

少年白居易,也曾带着自己的诗去拜谒顾况。

顾况初看到白居易的名字,调侃道:“长安米贵,白居可不容易。”

但看到“离离原上草”的句子后,他又惊叹:“有才如此,居天下不难!”

白居易的诗名,很快就传遍了京城,据说,他曾因为这首诗,在酷夏的长安,免费得到了一筐只有贵族才用得起的消暑的冰。

但就在天下人把这个少年捧上天的时候,他却选择离开京师这个名利场,回到故乡符离,因为故乡,有一个女孩让他魂牵梦萦。

初遇湘灵

母亲陈氏,十五岁嫁给了自己四十一岁的舅舅,老夫少妻本来就有隔阂,加之白父又常年在外做官,聚少离多,压抑的婚姻让陈氏变得心态扭曲,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早慧的白居易身上,严厉监控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书斋苦闷,又有严母在侧,

白居易终日郁郁寡欢。

十二岁那年,为了躲避政敌报复,白家举家搬到了符离。

路程遥远颠簸,白家幼子染疾去世,全家陷入悲痛。

就是在这个时候,邻家姑娘湘灵,走进了白居易的世界。

两个人,在中秋灯会上彼此一见倾心。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是对她最好的形容。

她虽是农家之女,却身材姣好,清新如莲。

因为贫苦,她侥幸逃过那时礼教的束缚,保存了一颗天真烂漫心。

白居易善谱曲,而她的歌喉让人如此着迷。

一个谱曲,一个唱和,

才子佳人很快就坠入爱河。

少年白居易,连梦里都是湘灵,

“还有少年春气味,时时暂到梦中来。”

不见湘灵,他害上了相思。

“抱枕无言语,空房独悄然。

谁知尽日卧,非病亦非眠。”

儿子突然变了个人,

母亲肯定是最快察觉的。

婚姻从来都是人生最重要的砝码,但从来只有大家闺秀下嫁风流才子,哪有名门之后娶村妇为妻的道理?!

她相当恼火:

“我白家是贵胄之后,三代为官,书香门第,岂是你一个农妇可想入非非的!”

为了把这段感情扼杀在摇篮里,

陈氏把白居易送到了南方的叔叔家,再后来,白居易就去了京城游历。

所以,此番从京城回乡,已经时隔三年了。

偷尝禁果

阔别几年后回到家乡,白居易直奔湘灵家去,却只见木门紧闭,荒草丛生,湘灵一家不见踪影。

他失魂落魄地回家,问起弟弟白行简。

“哦!你走后,他们家也搬走了,不知道去哪儿了,走之前,湘灵还抓了一把土放在锦囊里,估计要永别家乡,不会再回来了吧。”

白居易怅然若失,但也只好作罢。

不多久,他就结识了家乡名士们—“符离五子”,终日和他们游玩唱和,谈诗论文,不亦乐乎。

母亲又看不惯了,又动了让他走的心思。

“符离五子不过乡野之人,你每天和他们混在一起,对你的仕途有什么帮助!

看来我也要学一学孟母三迁了。”

这一次,白居易据理力争,并向母亲保证,以后不游玩,只切磋学问,才勉强留下来。

七八年后的一个春日,

白居易手捧书卷,漫步湖边,

他嘴里念念有词,却被远处的一辆马车吸引住了。

车里的人,是湘灵!

他们又回来了!

“我们一家去了越中给人种地,那里赋税轻。

但爹爹病了,想回家,所以我们就回来了,这次回来了就不走了。”

白居易激动地抓着湘灵的手,语无伦次:“我也回来了,我也不走了。”

这次见面,他们的感情急剧升温,白居易常以与“符离五子”切磋为由,在半夜无人时,就溜进湘灵家,他们偷尝了禁果,享尽了云雨之欢。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有一晚,“符离五子”来到白家找白居易,无意间跟白母说起,许久不见居易了,想念得紧。

白母眉头一皱,

他不是每天晚上都找你们去了吗?

怎么会许久不见?

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

白母又隐约听到了湘灵的歌声,

她疑惑,难道七八年过去了,儿子还没忘了那个村妇?

她找来白行简一问,

一切都明白了。

白居易清晨回家,

堂上老母脸色铁青,

“搬!去襄阳!全家都到你父亲那里去!即刻走!”

白居易苦苦跪求母亲成全,

但母亲不仅不为所动,甚至连给他们告别的机会都不留,“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一夜之间,白家消失得杳无踪迹。

一路上,白居易强忍着悲痛,写了一首《潜别离》: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我不敢哭,不敢说,只能在心中和你暗暗告别,暗暗相思。

我母亲会有回心转意的时候的,湘灵你要等我。

天各一方

到了襄阳才半年,白父就不幸因病辞世了。

按风俗,白居易要带老父灵柩回符离。

一路颠簸坎坷,他终于回到家乡,但湘灵一家又不知所终了。

他走之后,流言四起,

湘灵一家在符离真待不住了,只好远走。

白居易失望至极。

但自父亲去世后,失去靠山的白家,已经要靠着举债度日。

为了白家,也为了湘灵,

白居易只能忍住悲痛,发奋科考。

唐朝考进士难度极高,

白居易参加的那年,3000 多人只录取17 人,他当然位列其中,还是最年轻的一个。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意气风发,自比李杜,

立志成为唐兴两百多年来第一人。

他骑着高头大马,吹吹打打回到家乡,白府大红灯笼高高挂,人流如织,喜气洋洋。

但邻家却孤灯一盏,隐约还传来几声啜泣。

是湘灵回来了,不过这一次她选择避而不见。

新科进士和乡野村妇,他们之间的距离,已经比年少时更远了。

但白居易有心寻她,两人自然很快就又碰面了,再见面,湘灵已经二十五岁了,像她这个年纪的女孩,很多早就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了,只有她还在傻傻地等着白居易来娶她。

白居易感动心疼,他拉上湘灵,跪求母亲成全。

“当年你是布衣学子,她尚且配不上。

如今你是天子门生,她就更配不上你了!”

抗争了十几年依旧是这样的结果,湘灵终于绝望了。

没过多久,白居易要回京赴吏部的选拔了。

临别的渡口,湘灵送了白居易一双她亲手做的千层底。

鞋成双,人孤单。

鞋尚能双行双止,人却要天各一方。

白居易肝肠寸断: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岁月让所有的我爱你,都变成了对不起。

上天于他们,何曾有一点善意。

误我百年

到京之后,白居易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朋友,就是那个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

初遇元稹,他正在写《莺莺传》。

官家千金崔莺莺,为处理老父后事而暂居普救寺,在这里,她遇到了张生。

张生爱慕崔莺莺的才貌,以诗传情,以琴撩拨,莺莺春心大动,在婢女红娘的牵线下,和张生私定终身,张生也是“夜半来,天明去”,俨然恩爱夫妻。

岂料,到最后他还是为了仕途选择放弃莺莺,决绝地抛弃了莺莺。

一年多后,张生路过莺莺家,

此时莺莺已另嫁,张生却还想以莺莺兄长的身份掩人耳目,请求一见,被莺莺断然拒绝。

后来的后来,这个故事被改编为流传甚广的《西厢记》。

故事写得令人愤恨,却是以元稹和表妹的初恋为原型。

元稹就是那始乱终弃的张生,

他在故事里,把张生的这种行为称为善于补过。

因为他抛弃表妹之后,就攀上了丞相之女韦丛,从此青云直上。

元稹得意地把他的作品拿给白居易看,白居易唏嘘感慨,他为莺莺怜惜,也想起了他的湘灵,深感负疚。

他又借此之事说自己的遗恨: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放浪形骸

湘灵,好像从此在白居易的人生里消失了。

心如死灰的白居易,开始疯狂狎妓。

在唐代,以他的官职,只能蓄养三个家伎。

但他则一人占了三十多个青楼女子,他把天下女人都当玩物,三年一换,之后就遣散,“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

他放浪形骸,任凭天下人戳他脊梁骨,都不遗余力地糟践自己。

年近四十,身边依旧变换着各种女人,他拒绝了所有说媒的人,坚决不娶妻。

再凶恶的母亲,也有体衰年老的一天,她找来族人相劝,生死相逼,寡母楚楚可怜,湘灵杳无踪迹,娶与不娶,又有什么差别呢。

三十七岁,白居易终于在万般无奈下迎娶了杨氏。

同床异梦

白居易讨厌杨氏,

他对杨氏最有情的一句诗,

是新婚时的一句说教:“君虽不读书”。

他忍不住拿湘灵和杨氏对比,

湘灵是农家女,但她“娉婷十五胜天仙”,杨氏是名门之后,但还“不如农妇识时节”。

他因功受封,杨氏沾光,

他觉得她不配:

“吾转官阶常有愧,君加邑号有何功?”

“倚得身名便慵堕,日高犹睡绿窗中!”

在他留传下来的诗里,

提及妻子的,除了说教,就是训斥。

被贬江州后,失意让他更无法抵御思念。

有一次,他在晾晒衣物时,翻到了那双藏在箱底的千层底。

心中再度翻江倒海: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