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连线|菲律宾沉睡千年的宋元瓷器,见证与世遗之城泉州的历史渊源
新华社马尼拉7月26日电 25日,随着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现场落锤声响,“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
这是泉州晋江安海镇的安平桥(无人机照片,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会议决定认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独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间结构,其所包含的22个遗产点涵盖了社会结构、行政制度、交通、生产和商贸诸多重要文化元素,共同促成泉州在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逐渐崛起并蓬勃发展,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对东亚和东南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位于老城区的国家人类学博物馆收藏了数以万计在菲律宾发现的中国陶瓷藏品。这些古陶瓷当年出海的主要起点,正是泉州港。文物无声,却讲述着两地绵延千年的交往故事。
闽南沿海地区的泉州古称“刺桐”,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宋元时期,泉州在繁荣的国际海洋贸易中蓬勃发展,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
从泉州出发,经澎湖抵达吕宋岛、民都洛岛和巴拉望岛的海上交通线逐步兴起,陶瓷器是这条商路的主要商品之一。
这是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国家人类学博物馆。(视频截图)
博物馆陶瓷研究部主任鲍比·奥里拉涅达说,菲律宾迄今发现最早的一件中国陶瓷器可上溯至大约9世纪,出土于吕宋岛奎松省一处大约11世纪的墓葬,来历已不可考,而其形制式样与长沙出土的同时期陶瓷器相似。
奥里拉涅达说,大约南宋时期,中国陶瓷器已风靡包括如今菲律宾在内的南海各地,既作为日常生活用品,也用于墓葬和礼仪,还被当作贵重礼品相赠。拥有中国陶瓷器,便是显赫身份的象征。
依据他的考古研究,在菲律宾发现的中国古陶瓷器主要产自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和福建德化等地,发现来源包括墓葬和水下沉船。
7月21日,游客在菲律宾国家人类学博物馆观赏中国陶瓷藏品。新华社发
奥里拉涅达的研究结论,也得到中国同行考古发现的印证。
1973年,泉州湾后渚港海滩4米深的滩涂下,发现一艘距今700多年的南宋木船。包括陶瓷器在内的大量出水文物,从起点处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繁华盛景。
这是7月21日在菲律宾国家人类学博物馆拍摄的中国陶瓷藏品。新华社发
奥里拉涅达研究陶瓷已有20多年,对馆内每件藏品都如数家珍,而一提到他最钟爱的那件元代青花瓷碗,仍然难掩兴奋,连呼“精湛”“绝妙”。
他说,这件瓷碗烧制于14世纪,在巴拉望水域一艘15世纪的沉船中被发现。无论从色泽、纹饰还是工艺来看,这件瓷碗都堪称上品。
这是7月21日在菲律宾国家人类学博物馆拍摄的中国陶瓷藏品。新华社发
贸易交往也催生文化交融。不少在海外发现的中国古陶瓷器,不仅是繁荣交往的见证,更是不同文化间奇妙碰撞的注解。
奥里拉涅达说,在菲律宾发现的一些中国古陶瓷器,从式样到纹饰,都有明显的阿拉伯特征,原因是这些陶瓷器当时专为阿拉伯市场客户定制,而菲律宾所在区域是当时重要贸易中转地。
这是7月21日在菲律宾国家人类学博物馆拍摄的中国陶瓷藏品。新华社发
南海之上,千帆竞发的热闹已被万吨巨轮的轰鸣所取代,而从未改变的是人们对互通交往的渴望,以及对文明交流的向往……(记者:刘锴、闫洁;视频:夏鹏、刘锴、闫洁;剪辑:钱铮;编辑:金正、唐志强)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