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下的青春|欧阳文彬:与党共同成长的“00后”
【编者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机关青年发起“党旗下的青春”初心寻访活动,走访上海宣传思想文化战线20余名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邀请老同志回忆初心故事,共同唱响“永远跟党走”的时代赞歌。即日起,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推出“党旗下的青春”初心寻访系列稿件,记录峥嵘岁月,聆听青春之声。首篇稿件聚焦沪上百岁文化老人欧阳文彬。
青年时期的欧阳文彬。上海人民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图
【人物简介】欧阳文彬,女,1920年4月生,湖南宁远人,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学林出版社离休干部。历任桂林新知书店秘书、校对,重庆亚美图书社经理,开明书店编辑,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报刊处、文艺处干事,《新民晚报》编委、办公室主任、副总编,上海作协《萌芽》编辑部代主任,学林出版社编审等。1962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传记文学《斯大林》,长篇报告文学《刘连仁》,散文集《书缘》《金色年华》,文学评论《赏花集》,长篇小说《在密密的书林里》(合作)、《幕,在硝烟中拉开》(合作)等。
番禺路222弄26号是位于上海老浦西番禺路的一栋平凡无奇的旧公寓楼。穿过一片略显杂乱的路边商铺,大楼下的铁门白日里都敞开着。循着老旧电梯上到3楼,最里头那间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小屋里,住着出版界赫赫有名的老前辈、上海三联书店创建人之一、101岁高龄的欧阳文彬老人。
巧遇徐老受教诲 明灯照引革命路
生于1920年的欧阳老人,是一位特殊的“00后”。谈起入党初心,她依然印象深刻——
17岁那年,欧阳文彬从南京市立第一中学毕业。原本她考取了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随后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改变了一切。战火迅速在江苏蔓延,局势陡然严峻起来。祖籍湖南的她想到回乡,跟着母亲、妹妹逃难到长沙。欧阳文彬想读湖南大学,可湖南大学的招考期已经过了,几经周折,她只好进入北平迁来的民国学院。
那个时候,长沙聚集着许多流亡而来的进步知识分子,经常有知名人士公开演讲,宣传抗日救亡。彼时,中共“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担任长沙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又是共产党的驻湘代表。年轻的欧阳文彬初到长沙,没有固定住所,也没有收入,面对风雨飘摇的局势、流亡的现状,既对抗日无为的国民政府充满悲愤,也对家国的未来充满了迷茫。她了解到早年做过毛泽东老师的徐特立经常在长沙发表公开演讲,便怀着崇敬之心慕名前往。
演讲中,徐特立向参会青年介绍了中共的抗日救亡方针。年轻的欧阳文彬听了以后很兴奋,但自己一个女孩子怎么去帮助推动这些事情呢?
在母亲陪同下,欧阳文彬见到了徐特立,她满怀期待地问道:“我听了您的演讲,很受启发,但我一个女学生,能为抗战做些什么呢?”徐老语重心长地告诉她,长沙有不少抗日团体,像文化界的“抗敌后援会”,以及各种抗日宣传队等等。年轻人要抗日要救国,首先要武装自己的头脑,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你可以跟同学们一起,参加救亡团体,宣传抗战、鼓动民众,到街头、到农村宣传,让更多人明白抗日救亡的道理。”说完,徐特立还向欧阳文彬推荐了几本书。
此后,欧阳文彬如徐老建议的那样,进入九战区政治部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她每周都要跟战友下农村,把长沙周边的村落走了个遍。他们积极地向广大农民宣传,为什么要抗日救国,抗日战争是什么回事,欧阳文彬自己也在持续的宣传工作中深化了对共产党的认识,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一年,她只有18岁。
80余载过去,欧阳老人对这段经历依然难以忘怀。她动情地说,当时对她这样一个流亡青年来说,徐老的话好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让她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出路。
考生变身主考官 新知书店初结缘
乡村宣传工作十分辛苦,再加上长时间跋涉以及卫生条件落后,欧阳文彬患上了皮肤病,原本娇嫩的皮肤生出了大片疥疮。她不得不一路减轻辎重,减少负担。丢弃财物没有使她痛心,令她深感遗憾的是一直珍藏、随身携带的爱书《鲁迅全集》,也在跋涉过程中被迫一本接一本地舍弃了。祸不单行的是,国难未已,国民党当局却加重了对共产党人的清洗和迫害。欧阳文彬所在的宣传队屡遭讯问,凡是有共党嫌疑的队员都要被抓起来。感到不安的欧阳文彬向中共地下党组织请示,上级便安排她及时撤退。
退出宣传队后,欧阳文彬觉得,不应该要求党组织分配工作,而是应该自己去找一份工作,再利用业余时间为党进行宣传。1939年秋天,她从报纸上看到出版过《共产党宣言》的桂林新知书店招考实习生和店员的启事,喜出望外,便当机立断,只背了一条被子、一个背包,从长沙南下桂林。
抵达桂林后,新知书店的创始人之一徐雪寒接待了她,他让欧阳文彬先回去休息,留个地址,等考试的时候再通知她过来。欧阳文彬急忙说:“我没有地址呀,我的地址就是新知书店!”看着这个“耍无赖”的19岁小姑娘,徐雪寒哭笑不得,只得答应留下她。
初入新知书店的欧阳文彬。解放日报百度官方账号 图
留是留了下来,可到底让这个小姑娘当店员还是实习生,徐雪寒颇费踌躇。他让欧阳文彬试着出一些有关进步思想的招考题目,想看看对方水平到底怎样。令他惊奇的是,欧阳文彬出的题目,不论文字功底还是对进步思想的理解,都超出了徐雪寒的预期。他十分欣喜,想到店里正是缺人的时候,就让欧阳文彬来主持书店接下去的招聘考查工作。就这样,这个倔强的19岁小姑娘,从考生摇身一变成了主考官。白天她在书店工作,晚上就把被子一摊,睡在高高的书堆上。
从这个小小的前奏伊始,欧阳文彬终生都与出版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新知书店后来与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一起合并为三联书店。
皖南事变后,桂系军阀加强了对广西的管制,一大批文化界人士被迫转战香港,宣扬进步思想的新知书店也被勒令查封。好在当局在勒令书店关门之时给予了三天“关店拍卖”的时间,欧阳文彬等书店工作人员便利用这宝贵的三天,将书店出版的进步书籍不计成本、半卖半送给远道而来的读者。他们已无暇考虑卖书是赚是亏、亏多少钱,只想尽快将这些革命的“火种”传播出去。当时,桂林城乃至郊区、外地的读者蜂拥而至,书店前的马路上挤满了前来买书和道别的人。
敌方腹地开书店 地下工作频涉险
1943年,在党组织安排下,欧阳文彬去了重庆,在国民党政府腹地、当时机关单位云集的上清寺地区开了一家名叫亚美图书社的书店,想利用这家书店打进敌人内部开展我党的宣传,影响和改造国民党公职人员。
在当时局势下,进步图书哪里能公开售卖?胆大心细的欧阳文彬将进步书籍藏在柜台里,平时打量和接触一些前来书店的顾客,感觉这个人像是愿意接受进步思想的,就偷偷向他介绍,把进步的书卖给他。
访谈中的欧阳文彬。张磊 摄
没多久,国民党特务像闻到肉味的狗一样找上了门,把这家“胆大包天”的书店查封了。作为书店经理,欧阳文彬也被他们带走,一度被软禁起来,等待提审。她在亚美图书社工作时结识的中共地下党员冯雪峰知道后,迅速展开营救。冯央求他的文友、时任重庆文风书局总编,同时也是国民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主任的韩侍桁营救欧阳文彬。韩侍桁向特务证明,欧阳文彬是他的学生。在韩的力保和营救下,欧阳文彬才幸免于难。
韩侍桁是一个爱才惜才的人,他很欣赏欧阳文彬的才华,向她传授了自己的翻译本领。勤学的欧阳文彬也在教导下很快掌握了英语、俄语、世界语,并自己翻译一些国外进步思想的文章,陆续发表在韩侍桁主编的《文风》杂志。
不过,尽管有韩侍桁力保,进过监狱的欧阳文彬还是被特务盯上了。她担心此时回书店的话会使同事们遭到牵连,只好先去《时事新报》社做了一段时间的专业绘图员。1945年的一天,叶圣陶从成都到重庆开明书店商谈业务,商谈间隙与《中学生》杂志的青年作者见面。当时,经友人介绍,欧阳文彬第一次见到叶老,并给叶老留下了良好印象。不久后,她在叶老的帮助下进入开明书店工作。
欧阳文彬与叶圣陶。上观新闻 图
迎胜利激情工作 为出版热情如火
不久,抗战胜利,欧阳文彬与叶老等开明书店同仁一起回到上海,住在虹口四川路开明新村。在上海,欧阳文彬和叶老一起主编《中学生》杂志,当时编辑部只有两名工作人员,除了主编叶圣陶之外,就是欧阳文彬了。他俩既是作者,又是组稿、编辑、校对……两人撑起了一本畅销的杂志。叶老平时工作和活动很忙,杂志的实际运作主要依赖欧阳文彬。除了《中学生》外,她还同时编辑运作另外两份刊物,发行量都很可观。
在忙碌中,欧阳文彬终于迎来了上海解放和新中国成立。访谈中,欧阳文彬对解放后自己在出版界的工作贡献并没有过多的提及,只是谈到了先后到《新民晚报》和《萌芽》杂志工作,参与了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学林出版社等出版社的组建。据了解,在上海学林出版社工作期间,欧阳文彬责编了被专家誉为“汉语语言学一个里程碑”的《近代汉语指代词》(吕叔湘著),以及具有学术和史料价值的《图腾艺术史》《编辑记者一百人》《我与开明》等书。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热潮也带来了出版业的蓬勃发展,欧阳文彬北上驰援北京三联书店,编辑了《闻一多文集》《夏丏尊文集》《宋云彬文集》等。在北京三联工作的三年间,她走访三联的老同事,听取他们对学林出版社的建议。回到上海后,欧阳文彬又马不停蹄参与筹建上海三联书店。此时的她已过花甲之年,在上海三联“以老带新”的机制下勇挑重担,迅速带起了一批批年轻的出版骨干。
与此同时,欧阳文彬与费三金联手创作了长篇小说《在密密的书林里》。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反映“皖南事变”前后由地下党领导的进步书店与国民党文化围剿开展斗争的文学作品。该书出版后,一版再版,印数达19万册,成为1981年中国十大畅销书之一。之后,欧阳文彬又创作了姐妹篇《幕,在硝烟中拉开》,出版后同样好评如潮。
寄语青年冀厚望 百岁初心至真纯
访谈快结束,当问及对年轻人的寄语,欧阳老人抿抿嘴露出笑容。她提到,前些年去开会,一些出版社的编辑问她有没有想过改行,因为编辑行业的收入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比较微薄。老人当时的答复是:我从来没想过改行,我感觉我生来就是干这个的。老人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不要过多受“快餐文化”的影响,不要过分在意金钱,要踏踏实实工作,静下心、沉下去多阅读、多学习那些好的作品。
欧阳文彬向来访青年表达期望。张磊 摄
临别时,欧阳老人艰难地想起身相送,反复强调:“假如你们看到了什么好的作品,可以介绍给我,或者发给我,我眼睛(白内障)看不见,但是可以(请保姆)念给我听的!”这位“00”后老人,依然如同最初加入党的宣传工作战线时那般好学、那般赤忱、那般热爱自己一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