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钓鱼城遗址
一、遗址概况
钓鱼城遗址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城半岛的钓鱼山上,西距合川城区约5千米,南距重庆主城区约56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7′32″~106°19′22″,北纬29°59′30″~30°1′15″,最高海拔391.22米,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行政隶属钓鱼城街道办事处,管理机构为重庆市合川钓鱼城风景名胜区事务中心,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先后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和《“十三五”期间重要大遗址名单》,2016年5月被评选为“重庆十大文化符号”。
钓鱼城遗址历次发掘地点分布示意图
在13世纪宋蒙(元)战争中,钓鱼城为宋廷川渝山城防御体系的“八柱”之一,雄关高峙、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扼嘉陵江、渠江、涪江之口,居高临下、凭山控江,实为巴蜀要冲;合城军民“婴城固守,百战弥厉”卅六载,竟“以鱼台一柱支半壁”河山,创造了以山城设防击败蒙古铁骑的奇迹。
二、历年考古工作情况
“十三五”期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先后在钓鱼城遗址的范家堰、大天池、大草房、薄刀岭、九口锅等重要文物点开展四次考古发掘,其中2017年5月~2018年4月,范家堰遗址(三期)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2019年6月~2020年3月,范家堰遗址(四期)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974平方米;2020年4月~2021年2月,大天池遗址地灾治理项目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500平方米;2020年6月~2021年1月,钓鱼城遗址考古发掘,发掘面积850平方米。上述考古发掘总面积达7324平方米,共清理揭露城门、城墙、石墙、围墙、房址、水沟、水窖、水井、道路、墓葬、水池、灰坑、石塔等重要遗迹177处,出土陶、瓷、铜、铁、木、骨、石等各类遗物2963件。范家堰遗址考古发掘荣获2016~2017年度“田野考古奖”三等奖,并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范家堰遗址发掘区全景
三、主要收获
钓鱼城遗址“十三五”期间的考古工作进一步丰富了遗址文化内涵,初步廓清了宋蒙(元)战争时期大天池遗址-范家堰遗址-大草房遗址-薄刀岭遗址-九口锅遗址一线的遗存分布、路网体系及城防设施等,并与既往发掘的古地道遗址、石照县衙遗址和南一字城遗址连为一体,对于深化钓鱼城遗址功能分区、结构布局和综合防御体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与展示利用价值,为钓鱼城大遗址保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是范家堰遗址基本得以完全揭露,规模宏大、遗存丰富、布局规整、轴线清晰、性质明确、年代精准,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经过大规模考古发掘、保存极其完整的宋代衙署遗址,作为钓鱼城宋蒙(元)战争山城遗址的核心,它见证了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始于碰撞、终于融合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发展脉络上的重要节点和历史实物见证。
范家堰遗址房址(南宋)
范家堰遗址出土铁雷(南宋 )
范家堰遗址出土青白瓷碗(南宋)
二是大天池遗址调查、试掘初步确定了两条围墙的位置和基本走向,围墙之内有券顶建筑、高台、水池、水井等高规格建筑设施,这些遗存的时代和性质,以及与范家堰遗址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以后钓鱼城考古研究和申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大天池遗址券顶建筑、水池(南宋)
三是大草房遗址有高规格的房屋建筑、宽阔的上山踏道、精美的石雕神兽、传神的人面琉璃构件等重要遗存,推断此处应为一处高规格的、具有祭祀性质的祠庙类建筑,且有道路与范家堰遗址相连,关系十分密切。该组建筑遗存为钓鱼城军民战时的宗教、精神生活研究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大草房遗址出土石雕神兽(南宋)
四是九口锅遗址和薄刀岭遗址发现的城门、城墙及石墙等遗迹丰富了钓鱼城“内城”的城防设施与路网体系,对探讨钓鱼城的战争精神、城防思想及其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九口锅遗址城墙(南宋)
薄刀岭遗址城墙局部(南宋)
作者:袁东山 胡立敏
责编:徐 进
审核:林必忠
编务:刘 微
转载自: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