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北京红色印迹|鲁迅称之为“绿林书屋”,亲植的丁香郁郁葱葱

2021-06-16

鲁迅曾在散文《秋夜》中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样描写两株枣树的笔法,为当今很多文学爱好者借用。实际上,鲁迅发表此文是中国处在最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秋夜》以象征的笔法描写对黑暗的抗争,亦如他那一篇篇冷峻深思的文章,点醒了数不清的国人。

北京鲁迅故居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胡同21号,如今那两颗枣树早已经不在,但鲁迅在院中种植的丁香依旧郁郁葱葱。

1912年5月-1926年8月,鲁迅在北京生活、工作将近15年,曾经住过的地方有四个:宣武门外绍兴会馆、八道湾胡同11号、西四砖塔胡同61号和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胡同21号。这些地方都在北京城的西半部分,大概和鲁迅一直任职的教育部也在北京西城有关。

在鲁迅的西三条住宅,北房呈“品”字,北面是接出的一间屋子,用玻璃窗,近乎画室,作为鲁迅先生的写作场所。在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内,鲁迅创作了许多战斗的文章。著名的《野草》《华盖集》《华盖集续篇》,以及《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大部分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鲁迅曾称自己的工作室为“绿林书屋”。

1918年5月,周树人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揭露了中国封建制度非人道、虚伪和吃人的本质。这时他居住的是宣武门外的绍兴会馆,在这里他还创作了《孔乙己》、《药》等文章。院中还有《〈呐喊〉自序》中描写的大槐树。

随后,鲁迅搬至八道湾胡同,在这里撰写了《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杂文,显示了“五四”新文学的成绩和力量。《阿Q正传》刊登在孙伏园主编的《晨报副携》,孙伏园每周都要到鲁迅家中,每次重复着一句话:“先生,请别忘了《阿Q正传》。”因孙伏园出差更换主编,《阿Q正传》被鲁迅草草结束。

与鲁迅故居一同开放的还有鲁迅生平展,共有两层,分阶段、分地点详细介绍了鲁迅从1881年在绍兴出生,一直到1936年在上海去世期间遇到的人和经历的事,藏有大量先生的文稿和遗物。在鲁迅生平展的结束处,有一处1:1复刻的他12岁时在绍兴就读的私塾三味书屋,还摆放着复刻的书桌,上面刻有“早”字。

一位姓魏的先生驻足在鲁迅故居后院,感叹说:“参观鲁迅故居时,仿佛感觉先生仍在房间里写作生活。房间里陈设简单,但先生的内心是炙热的、思想是伟大的。院里还有先生亲手种植的丁香树,生机盎然,仿佛先生还在,脚下也有了温度。”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