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转心瓶拍出2.66亿元成史上最贵瓷器:被嘲讽的乾隆审美为啥这么贵?
撰文|赵立波
编者按:
2021年6月8日凌晨,在北京保利春拍现场,备受瞩目的乾隆御制转心瓶最终以2.31亿元成交,外加付给拍卖行的15%佣金,买家为这支陶瓷瓶子付出了2.66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这个价格打破了之前由北宋汝窑天青釉冼保持的2.5亿元的史上最贵中国瓷器拍卖记录。
乾隆爷在艺术上的审美品味,近年来被网友嘲讽得不轻,诸如“俗气”、“农家乐审美”、“弹幕鼻祖”之类的评价纷纷被发明出来。而乾隆浮夸式审美风格的登峰造极之作,就要数转心瓶了。这件破了瓷器最贵记录的转心瓶,全称需要喘两口气才能念完:清乾隆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雕瓷镂空“有凤来仪 百鸟朝凤”图双螭耳大转心瓶。光听名字就透着工艺复杂,视觉花哨。这件最贵瓷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正文分割线……
书案面前,刚刚三十而立的乾隆正仔细端详着由督陶官唐英小心翼翼呈送上来的转心瓶,这个物件的创作者战战兢兢的跪着偶尔抬头瞥一眼乾隆和他呈送的作品,生怕有瑕疵让相当挑剔的乾隆不满意而再度引发训斥。督陶官唐英,供职宫廷近三十年,为皇家制作出许多精美绝伦的作品,在他负责督陶期间,唐英不断吸纳古今手法,创烧出大量新样瓷器,转心瓶就是其中最瑰丽华贵、新奇精巧的一例,在不断的创新下,终于成了后世一件精品。
网络画面
纵观后世乾隆时期瓷器,大多以奢华铺张为特点,加上新皇帝本人对于这些极端精巧的物件非常感兴趣,,所以在制瓷一事上,也是极尽所能,不惜工本。在乾隆母亲过寿之前曾下旨,要求唐英烧造“新拟瓷样”、“新样瓷件”作为送给其母的生辰寿礼。
面对皇帝的旨意,唐英挖空心思,终在乾隆八年,创烧出转心瓶,内胆可随颈瓶旋转,犹如走马灯,所以又唤作「旋转瓶」。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里记载:“瓶之腹玲珑剔透,瓶内更有一瓶能转动,若是,名曰‘转心’,乃内府珍殊品也”。作为设计者与监督,唐英呈上转心瓶时,心情忐忑:“其新拟各种系奴才愚昧之见,自行拟造,恐未合式,且工料不无过费,故未敢多造。”可以想见此时的唐英心理压力相当之大。
乾隆年轻画像
清代雍乾两朝最顶尖的御瓷都和督窑官唐英有着密切的关系。雍正到乾隆早期,景德镇御窑几乎可以烧出任何釉色、器型或是复杂组合,几乎达到了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的地步。但乾隆皇帝仍然不满意,希望加大追求新、奇、巧的创作力度。这给负责制瓷官员唐英为此感到压力十分巨大,经常被十分精细追求完美的乾隆批评。乾隆六年,唐英接到皇帝朱批:“数年以来,所烧造者,远逊雍正年间所烧者”,甚至乾隆还要唐英拿出自己工钱两千两银子赔偿自己。因此两年后的这件作品,几乎熬尽了唐英的全部心血和创意,这次唐英终于意外的看到了由这件宝贝折射出来的乾隆的满意眼神。
唐英画像
乾隆虽然刚刚做了八年的清朝皇帝,在宫廷之中,一边忙碌着政务的同时也不忘自己的爱好,其实很有点子承父业的感觉。他父亲雍正登基不久,数次下发批示说:“外间所进香囊中,有装饰华丽、雕刻精工者,此皆开风俗奢侈之端,朕所深恶而不取也。”他的一等大秘张廷玉撰文称颂说:“世宗宪皇帝时,廷玉日值内廷。上进膳,常承命侍食。见上于饭颗、饼屑,未尝废置纤毫。”他甚至在臣下如何节省用纸上反复絮絮叨叨“可惜绫子,向后除面封套,折深用黄色纸好。”、“请安折用绫絹为面,表汝等郑重之意犹可,至奏事折面概用绫絹,物力艰难,殊为可惜,以后改用素纸可也。”
雍正朱批
这些节约在表面都是真的,但仅仅可解读为雍正想要引领简朴的帝国作风,其实,雍正在生活品质和文玩艺术的追求上的完美精致,在清代历届皇帝中首屈一指。尤其对于文玩,容不得一点瑕疵。他对文玩的改造均提出了十分特色的鲜明观点,并将其付诸行动,变成令其自己无可挑剔的一件美品。
网络创意图
有其父必有其子,何况清代皇帝们的宫廷生活从来都是雍容华贵,处处彰显着皇家气派,在这一方面乾隆比雍正玩的更高端、更繁杂,而给他干活的臣下就显得压力更大。与雍正相比,乾隆的造办处规模更大、人员更多,设计的种类样样俱全。成立了“养心殿造办处”由于“作”的数量过多,乾隆亲自进行分类:将匣作、裱作、画作、广木作为一类,将木作、油作、雕变作、旋作、刻字并为一类等等,总之乾隆对造办处投入了巨大物力财力和自我精力。
《清乾隆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雕瓷镂空“有凤来仪 百鸟朝凤”图双螭耳大转心瓶》局部
从乾隆性格上来看,其属于典型的完美主义,往往是自己脑洞大开,然后把创作思路交给工匠。比如“命活”就是做何物,做什么样式,装饰什么花纹,这些都要按照乾隆旨意完成。乾隆对瓷器要求严格而又规范,凡是他旨意要做的物件都需要承作者先“画样”、“做样”或者“贴样”,得到乾隆“准样照做”之后才开始动手。乾隆得到满意的瓷器的同时也付出了较大财政支出,甚至感叹说:“南匠所食钱粮比官员俸禄还多”《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既然花这么多钱,乾隆认为就要拿出更好的物件,由于他十分内行和挑剔,对所呈送的东西往往提出批评。
此转心瓶由上下内外四部分组成,分别为颈瓶、腹瓶、底瓶、内胆瓶;两侧贴塑魑龙耳,腹瓶外壁精雕祥云山林之景,山石嶙峋,花木葱茏,还有五彩凤凰飞于云端,寓意“有凤来仪”;跟着瓶身转动,透过镂空处仔细观看,各种瑞鸟纷飞,好像是迎向凤凰而来,若朝觐队列,象征“百鸟朝凤”之意,这些物件的内涵无不隐含了浓厚的大清彼时强盛的大国气象。乾隆一朝的瓷器,以奢华著称。当时乃清朝国力最鼎盛之时,加上皇帝本人尤好新奇之物,所以在制瓷一事上,也是极尽所能,不惜工本。乾隆曾下旨,要求唐英烧造“新拟瓷样”、“新样瓷件”,显然这个“新”就是创新的新。
《清乾隆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雕瓷镂空“有凤来仪 百鸟朝凤”图双螭耳大转心瓶》局部
乾隆显然对成品颇为欣喜,表示:“俱各留下”。不过,圣上也同时降旨:“不必照随常瓷器一样多烧,嗣后按节进十数件”。据《乾隆记事文件》中记载:乾隆十八年五月十二日皇帝传旨,命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烧造斗龙舟打(角力)斗人旋转瓶一件”,而唐英烧成的时间却是十九年十一月初四日。做一件转心瓶需费时十八个月,将近一年半时间,其复杂的工艺及艰难的烧制历程可见一斑。
《清乾隆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雕瓷镂空“有凤来仪 百鸟朝凤”图双螭耳大转心瓶》
众所周知,与其父雍正素净的审美相比,乾隆更喜欢繁华,后世常以此讥笑他的审美。
其实,在乾隆心理认为只有如此繁华、恢弘才能配合此时的盛世气度。与雍正审美相比,乾隆审美更广阔全面,从整体风格来看,走了多个极端,主要以大色彩着手,出现了一大批精雕细刻,做工越复杂越好,颜色越多重越好,用料越奢华越好的作品,以至于很多作品让人感到太俗艳,甚至怀疑乾隆的审美水平为何如此之低?乾隆似乎对后人的评价早有心理准备,他曾说:“玩物丧志一言皆可以概之而有不然者。盖古之物朴于今。今之物华于古。”接着他又补充说:“崇尚朴实和今天的崇尚华美与品位和失德毫无关系。”翻译现在的话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乾隆可能没想到,他盛世心态的收藏爱好,让今日的故宫增添了许多斑斓色彩,透过泛黄的带着宫廷体温的这些东西让人浮现出一段有趣的历史画面。
《清乾隆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雕瓷镂空“有凤来仪 百鸟朝凤”图双螭耳大转心瓶》局部
从青年执掌帝国开始,他努力克服天性的多欲、好动,带着对大清的责任感,开启了前半生兢兢业业的治理。此后中年开始,乾隆的审美之眼已经开始走向世界,以至于乾隆接待英国马戛尔尼访问团所赠送的礼物时表达了诸多的不屑,对此评价说:“现今内府所制仪器,精巧高大者,尽有此类……至其所称奇异之物,只觉视等平常耳。”虽然有许多自大,却也反映出乾隆对外国的东西并不陌生,甚至是看着英国手表长大起来的。
但是他可能没想到自己给他母亲祝寿的作品最终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世人眼界,这个转心瓶还只是他所有皇家珍品中的一个。这件重器于在两百年前便流落他国,由英国伦敦的一个苏格兰贵族家庭在中国购得保存百年。1999年,这件重器在英国伦敦拍卖,被一位华人买下收藏。2005年,大英博物馆特意从这名华侨手中借到了这件文物在“1662-1795:中国清朝三代皇帝展——盛世华章”上展出,考虑到宝瓶举世珍罕,博物馆竟然给这件转心瓶上了3个亿的保险。
参考资料《乾隆帝》、《清宫那些事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