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16年前山西发现千年古墓,出土珍贵文物,专家:将填补历史空白

2021-06-07

引言

《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建周之后,周公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封赏有功之臣,先后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来拱卫周朝王室。

据后来的统计,周朝791年的历史之中,周天子们共分封了“千八百国”。而如今这些诸侯国大多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在16年前我国山西的运城市,就曾发现了一个3000多年前的周朝诸侯国——古倗国。与此前山西临汾地区发现的霸国类似,倗国也没有任何史料文献记载。

01

2004年春,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北村的村民们在村北的麦田里发现了几个由盗墓者挖掘的盗洞。难道村子里存在着古墓?他们连忙将情况上报给当地的文物部门。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们闻讯赶到现场——在横北村北边的麦田之中发现了大大小小九个盗洞,并且在其附近找到了部分盗墓工具和些许文物残片。在确定了横北村附近确实存在古墓之后,他们连忙组织考古队在此地进行考古发掘。

经过最初的考察,专家们认定此处墓地属于西周时期。而此次考古发掘一直持续到了2010年,总共发掘了8000多平方米的面积,发掘墓葬191座,在其中出土了两千余件文物。然而,这还不是该墓葬群的全部,其总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共有300余座墓葬。

02

考古队在最先发掘出的一、二号大型墓葬中,共清理出包括数十件国宝级文物在内的漆木器、陶器、青铜器和玉器等14000余件。其中,在一号墓中清理出了八件带有铭文的青铜器,经过对这些铭文的解读分析发现,这些青铜器是倗伯为自己打造的。而所谓的“倗伯”则是西周时期被周天子分封于此的伯爵,一个叫做“倗”的人。

令考古专家们感到惊奇的是,二号墓的陪葬品明显多于一号墓,这几乎在我国所有的封建王朝中都是越礼之举,更何况是礼乐还未崩坏的西周之时。随后,其中又出土了周王室宰相所赠送的青铜鼎,因此他们推测“毕姬”的“姬”很有可能是周天子的“姬”,倗伯的夫人很可能是由周朝皇室成员甚至是周天子的女儿下嫁。

在二号墓中,专家们又发掘出一件带有铭文的青铜鼎,其上刻着“倗伯乍毕姬宝旅鼎”,这是一件倗伯为毕姬打造的青铜鼎。经确认,这一、二号墓葬的主人为西周时诸侯之一的倗国国君“倗”及其夫人“毕姬”。

03

在考古发掘工作进行到第5天时,有考古队员在一号墓也就是“倗伯墓”中的泥土里发现了红色的痕迹,定睛一看居然是丝织品!这可是极其难遇的考古文物,丝织品并不如青铜器、瓷器和陶器等物品那么容易保存,更何况这次发现的还是3000多年前的丝织品!

由于山西省的考古专家们并没有关于丝织品的发掘经验,经研究后决定先停止发掘工作、退出古墓,立刻向西安和北京的专家们求援。在赶来的西安和北京的专家指导下,从两层淤土之间共提取出大约10平方米的丝织品。

经鉴定,这件丝织品正是《周礼》和《仪礼》中记载的西周时用来遮盖棺材的“帏荒”,过去只存在于史料之中,如今正是其首次出土。这件由两幅布横拼而成的“帏荒”是中国考古工作中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好,并且面积最大的墓内装饰图案实物,为研究周朝时的宗法礼制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时,我国曾在横水地区出土过一件周朝诸侯国晋国的青铜器,被保存于上海博物馆,因而横水地区被认为是晋国的统治范围。而此次发掘的从未曾出现于史料记载的倗国的古墓,解答了那件青铜器上的铭文:“晋侯令追于倗休又禽”。其实这也是考古的意义所在,通过对文物的研究和探索,能够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和人文风貌,而文化传承更是一个民族的力量源泉。

结语

唐朝时的诗人刘禹锡曾作《乌衣巷》一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时间的流逝下,周王朝与其诸侯国现在也不过是古墓中的尘土,沉睡于横北村村民的脚下,一如那飞入百姓家的燕子。不过我们还是能够从墓葬出土的文物里管中窥豹,看见3000年前周朝的辉煌显赫。

参考文献:

《荀子·儒效》

《乌衣巷》

《山西倗国墓地考古发掘报告》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