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造物虽小,但价值无穷——以汉服为例探析华夏衣冠中的造物之美

Image 2021-06-06

华夏大地幅员辽阔且物产丰富,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时期人们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只能依靠在原有物质生活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最基础的劳动再创造——中国多样且充足的自然资源也是其能成为中国四大文明之一的直接原因和决定性因素

华夏文明史上下五千年,这期间朝代更迭无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服饰出现作为人们摆脱原始生存形态的重要标志之一,也一直在推陈出新的过程中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新生”

一、华夏衣冠的发展历程和特色文化

人类在还未学会直立行走时,就已经开始尝试用兽皮、树皮来抵御风寒、阻隔外界环境诸如蚊虫、尖锐物品等的冲击,在人类社会属性逐渐增强之后,出于社会规则约束、男女性别意识的自发界定以及对于外在审美的追求,人们的衣服也逐渐出现功能的分化、不同群体、性别乃至阶级之间的服饰也展现出较大的差异化

差异化逐渐鲜明催生着服饰产生了更多的推动因素去革新和发展,进而铸就了一篇浩瀚的“华夏衣冠发展史”。

1.简述封建历史时期华夏衣冠的共通点和历史共性

衣着服饰开始有矩可循并自发地被人们以特定的形式建立成体系,要从先秦时期说起——经过数百年的奴隶制社会形态的生活方式的锻造,人们的阶级意识迅速增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权力分化、资源分配的界定标准也愈加清晰明显,由是不同阶级之间的衣冠区别开始产生发展。

我国古代服制虽然各个朝代都存在或大或小的细节区别和特色差异,但总体来看无一不是上衣下裳的服装模板,“宽衣博带,飘飘飒然”是华夏文化和封建时期社会上下各个不同阶级审美的共同标准和理想模板。

2.详析“华夏衣冠”中的“造物之美”美在何处以及汉朝特色“造物文化”

毫不夸张地说,华夏劳动人民智慧体现都凝结在了这些微渺的“造物文化”中——造物文化包含范围宽泛,玉石设计、衣冠服饰甚至日常劳动用具外形都可以归功到造物文化锻造的美。华夏人民自古便有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传统,甚至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要“顺应自然造物规律”,视“天法道道法自然”为真理和铁律。

在这种思维惯性的引导下,华夏衣冠的造物之美也注重对于自然和谐的体现。汉朝的特色造物文化更是在此基础上辅以巧妙的装饰,在展现自然理念和精神价值的基本要求下,最大化利用物品的使用功能、多维度展现服饰的美学价值,从而不断扩充造物文化的具体蕴含内容,极大程度上加速了汉朝“服饰造物美学的历史发展进程。

二、汉服相较于其它历史时期的“华夏衣冠”的特色所在

汉朝结束了自秦朝以来长期割据、社会动荡经济停滞的局面,实现了久违的统一愿景汉朝是典型的“草根政权”,上到汉高祖刘邦,下到辅助打天下建立政权的臣子,大都是布衣平民出身。

他们在汉朝建立的过程中实现了极其快速的权力和阶级飞跃,“识人术”的能力要求使得他们也对社会几乎各个行业、阶级和出身背景的衣着服饰的差别有深切细致的体会,而这种深入理解对于汉朝服饰颇具时代特色的造物蕴意和美学内涵都起到了重要导向作用

1.汉朝的服饰造物中所蕴含的核心内容和智慧体现

汉朝的服饰会有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竖直垂线——叫做“中缝”,汉朝统治者认为此举不仅能体现出“中缝垂直则人道正直”的美学造物理念,还能加强所着服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此外,如今“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哲学观念最早其实是汉朝服饰造物的理念借鉴来源——袖子为圆、领子为方,圆方棱角之间,不仅可以展现出社会规则和人之间的关系,为人处世之道也以这种方式得到了强调

此外,汉朝服饰更为注重社会属性和条理规矩的作用,除“上衣下裳”的外衣基本模板之外,中衣和外衣的重要性也被强调,三种起不同作用和所属性质不同的服饰都带有“领襟”的设计,三个领襟互有层次相连且被允许袒露在外,这种设计除了兼顾美感和保暖的实用性之外,很大程度上也被作为封建时期统治的“制度化民众”工具,统治者朴素直白的治理统治智慧在这种服饰设计中被展露无遗

2.汉朝的衣着服饰相较于其他历史时期有何特色和创新

在汉朝舆服制度还未建立之际,人们的衣冠服饰统一程度较差——色彩鲜明、造型各异,这也可以和当时秦朝覆灭多年未能实现统一,中原地带割据混乱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环境相联系起来。汉代的服饰制度很大理念设计和参考标准都是先秦时期的深衣,并且由于朝代初实现统一、舆服制度也刚刚定型,总体观念较为保守反激进,服装的整体氛围较为端庄、严肃。但由于汉朝的生产力水平提高较快,使得人们对服饰的审美和舒适度有了更高追求:特别是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服饰的面料和花纹都迎来了创新和改动

汉朝服饰深喑“器用以载道”,经由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政治经济文化都迎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服饰的花纹调整、样式细节的调整都满足了人们物质生活条件提高后迫切需要服饰美化的需求。

三、汉服衣冠中的造物之美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后世的影响

汉服相较于之前历史时期的衣冠服饰,实际上整体是在前代基础上结合统治者智慧和时代具体文化导向、政治经济基础情况等多方面综合在一起才得以成型的。服饰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必然是直接被汉朝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所影响的,而这种作用力又必将直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进而影响至汉朝社会的方方面面

此外,汉朝作为中国古代具有极高文化影响力和政治辐射力的朝代,其衣冠服饰对于中国后来朝代的历史走向乃至其它国家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1.详述汉服衣冠中的“造物之美”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

汉朝服饰相较于先秦时期单调的深衣以及后来颜色绚烂样式华丽的唐宋服饰而言,可以说正处于一种“恰到好处的调和舒适的愉悦美感。”汉朝的“造物文化”直接受董仲舒发展的新儒学思想影响,故其发展导向主要以服务皇权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为主——汉朝的儒学更加强调了阶级性和等级观念,这在汉服衣冠的“中正”、“规矩”等颇具社会属性要求的设计中都可见端倪。

清朝著名朝臣陈名夏先生曾经说过“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汉朝的服饰直接影响了社会上下阶级的思维观念乃至行为作派,虽然这成了封建制度禁锢人性的开端,但不可否认确实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统治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社会平稳发展乃至后代的中国的大一统疆域的完整。

2.分析汉服衣冠中的“造物之美”对后世多方面的悠久影响

从微观角度来看,汉服衣冠中的服饰美学对群体的审美导向有直接且深远的影响,且服饰背后体现的“造物文化”和“造物美学”也可以使后代通过衣冠服饰这个较容易接触到的事物了解到特定历史时期的美学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发展导向等

从宏观角度来看,汉服衣冠中的“造物之美”作为中国古代文明成就中的代表性智慧结晶,不仅影响了后代数千年的服饰发展导向、打造了封建文明史上最早一批服装雏形,还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华夏子孙的文化自信力和民族影响力——周边国家的传统服饰几乎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出留有汉代衣冠的文化烙印。总而言之,从衣冠服饰之中不仅可以直接看出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和文化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还可以反映出当时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风俗习惯乃至政治导向——“造物虽小,但其价值无穷。”

四、结语

俯瞰整部华夏服饰发展历程,才发现衣服这一看似只为了满足人类这一社会属性群体御寒保暖、隐私部位遮挡等基础需求的物什,不仅还具有审美价值,还可以作为政治工具来彰显权力等级体系的严明和划分标准、引导人们的意识形态发展方向从而为皇权和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等。

而汉朝作为一个风云诡谲的朝代——文化革新、政治创新、经济飞跃,在这种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共同作用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自然受到了直接的作用力,从而催生了汉朝服饰的转变和诸多服饰元素的创新,由此产生了独属于汉朝物质生产资料基础上的“造物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

《通鉴纪事本末》、

《前后汉故事新编》、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印染织绣》、

《中国服装史》、

《中国历代妇女妆容发饰》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