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镰刀湾遗址
镰刀湾遗址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谷陇镇岩门司村浦江组,地处清水江中上游南岸一级阶地上,地理坐标为 N26°48′21.84″,E108°09′45.84″,海拔高度 574 米。2019年11月-2020年12月,为配合贵州省清水江干流平寨水电站工程建设,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镰刀湾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在遗址及周边共钻探20000余平方米,发掘1450平方米。
镰刀湾遗址远景
一、考古发掘与发现
1.地层堆积
遗址堆积主要分布于临近江边的区域,遗址发掘按正南北方向以象限法布方,现以Ⅰ区T0302北壁为例,镰刀湾遗址的地层堆积共分为7层,主体堆积为第-层,年代约为战国至秦汉时期。
遗址发掘现场航拍
遗址地层堆积
2.遗迹
遗址共发现有3 座房址,22 个灰坑,3 条沟,1 座墓葬。房址的分布格局清晰,柱洞排列规整,面阔约为5米,进深约为3米;灰坑年代多为战国至秦汉时期,灰坑内出土少数陶片和石制品。遗址发现的沟年代较晚,可能与近现代修建水利设施有关。
F1
遗址中发现墓葬1座,为竖穴土坑墓,坑壁较整齐,仰身直肢,人骨朽坏严重,墓口宽64厘米,墓口长200厘米,墓向74°,无陪葬品。
3.遗物
遗址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制品、青铜器、骨器、石范等。石制品共计800余件,原料多为河滩砾石,多为打制,少量磨制石器,器型主要有刮削器、砍砸器、石斧、石锤、磨石等。出土陶片20000余片,目前已修复10余件,以夹砂陶为主,陶色主要有夹砂黄灰陶、黑灰陶及灰陶,另有少量夹砂红褐陶、泥质灰陶等。可辨器类仅有罐、尖底器、平底器、器盖、纺轮、网坠等几种。陶片纹饰较为丰富,计有绳纹、方格纹、弦纹、直线水波纹、曲线水波纹等。在这些纹饰中,通常是多种纹饰组合在一起使用,多饰于器物的肩部至口部之间。遗址出土3件青铜器,铜箭簇、铜釜(口沿)、铜扣各1件,铜箭簇保存较好,而铜釜(口沿)和铜扣锈蚀严重;遗址出土的骨器2件,1件为骨锥,1件为用鹿角磨制而成的角锥。出土铜矛石质合范1件,石质为红色砂岩,保存完整,是此次发掘的重要发现。
铜箭镞
石范
瓷碗
陶网坠
石斧
二、初步认识与收获
通过此次发掘,我们确认了镰刀湾遗址主体堆积时代为商周至战国秦汉时期,是清水江中上游一处内涵丰富、保存较好的重要遗址,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首先,遗址出土的建筑遗迹,均为排洞式木构建筑,形制规整,可能居室建筑还是以干栏式为主。其次,出土遗物以陶器、石器和极少量铜器为主,陶器在形制和纹饰上与清水江下游天柱县溪口遗址相似。遗址内出土的铜矛石质合范,保存较好,其特征与清水江流域发现的铜矛特征吻合,该石范的发现,为研究清水江流域早期青铜器的来源和铸造工艺提供了难得的资料,为进一步追索清水江流域的青铜冶炼遗存提供了重要线索。
文字:董 州
图片:董州、熊俊
编排:方 芳
编审:赵小帆
审定:张兴龙
转载自 考古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