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圣经》还古老的泥板,记载了洪水的传说,诺亚方舟是真是假?
提到诺亚方舟,大家都有所耳闻,这个出自《圣经》的故事如今已是家喻户晓。也许大家并不知道,在大英博物馆中保存着一块比《圣经》最早的版本还要古老400多年的泥板,上面也记载着一个类似的故事。
一、诺亚方舟
诺亚方舟可能是《圣经》中最著名的故事,它出自《创世纪》的第6章至第9章。造物主耶和华看到人间充满邪恶和犯罪的行为,十分震怒,于是想向人类施加神罚。但是上帝也看到在人类中有一位名为诺亚的好人,他多行义举、品行端正,于是也有心拯救他。上帝便告诉诺亚,自己将降下大洪水来清扫尘世的污秽与罪恶,让诺亚造好一只大船带着家人在里面避难,同时还要带上牲畜、鸟类等各种动物,待洪水退去后繁衍生息。诺亚遵从指示建好了一艘大船,即“诺亚方舟”。船建好后大洪水也开始了,诺亚带着自己的家人与各种动物躲入方舟之中。《创世纪》记载:“当诺亚六百岁,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洪水淹没了大地,陆地上的生物全部死亡,诺亚方舟在洪水之中漂流,保全了船上众生灵的性命。
在220天之后,洪水开始退去,方舟也在阿勒山附近停下。最终又经过了许多天的等待,洪水全部消退,诺亚带着家人和万物从方舟中走出,开始了新的生活。之后,诺亚将一只祭品献给了耶和华,上帝见状决定原谅人类,在世间降下一道彩虹作为见证。关于圣经中的这篇故事,历来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有人认为这是个真实可信的历史记载,有人却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传说。
洪水中的诺亚方舟
二、大洪水记录板
虽然我们无从得知是否真的有诺亚这么一个人,曾接受神意制造了一艘大船,使尘世免于毁灭,但这则故事真的有可能不是凭空捏造的,也许在上古时期,的确有这样一场使得生灵涂炭的大洪水爆发。证明就是大英博物馆里就有一块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今伊拉克)距今近3000年的泥板,上面记载着一个与诺亚方舟很类似的故事,神指示一位男子建造船只,把家人和动物都安置在船上。因为将要有一场大洪水席卷整个人间,抹去一切文明的痕迹。
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
1872年,一位叫乔治·史密斯的英国人在大英博物馆闲逛之时无意间看到了这块泥板。他原本是当地印刷厂的一位学徒,由于迷上了古老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楔形文字而自学成为了专家,正是这个人揭开了这块泥板的秘密。史密斯成功地解读了这块泥板上的文字后,发现这个故事与《圣经》中的诺亚方舟出奇地相似。“在被遗忘了两千年后,我是第一个读到这故事的人。”史密斯在解读完这块泥板上的文字后兴奋不已,在屋中连跑带跳。
乔治·史密斯
这一发现确实值得庆祝,这块泥板如今被称为“大洪水记录板”,比现存最早的《圣经》版本还早了约400年。19世纪末对这块泥板的发现和解读,无疑冲击了人们对《圣经》的认知,以往人们认为《圣经》中的文字是对上帝选民独一无二的神谕,然而这块泥板上记载的故事似乎说明诺亚方舟的故事不过只是一个在西亚地区广为流传的神话而已。这对当时的宗教界来说,相当于打开了一个潘多拉宝盒,其影响力不亚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基督信徒和无神论者们都根据自己的立场对这块文字进行了解读。无论大洪水记录板还是诺亚方舟的故事引起了多少争议,其真实性到底有多少,当剥去宗教的面纱后,也许文字中确实蕴含着一些历史真相——曾经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确爆发了一场滔天洪水。
大英博物馆
三、《吉尔伽美什史诗》
大洪水记录板的重要意义不仅限于宗教史,在文学史上也具有很高的地位,要想理解这种重要性,就要让我们将这块泥板上所记载的故事置于一个更加宏伟的篇章之中——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而这块大洪水记录板所铭刻的故事正是这部英雄史诗的一部分。吉尔伽美什生活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是乌鲁克的统治者。他是一位伟大的统治者,被当时的人视作半神的存在,而《吉尔伽美什史诗》就是记载他生平功绩的一部英雄史诗。
乌鲁克(想象图)
在史诗的前半部分,吉尔伽美什原本是一位暴虐的昏君,他无情地压迫乌鲁克人民。为了阻止这位暴君,众神创造了恩奇都去和吉尔伽美什战斗。恩奇都向吉尔伽美什展开了挑战,但两个人经过一番鏖战后反而成为了朋友。吉尔伽美什也幡然悔悟成为了一代贤王,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都一起建立了许多功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女神伊斯塔尔看中了吉尔伽美什,向他求爱,但却遭到了拒绝。盛怒之下,伊斯塔尔联合众神决定杀掉恩奇都,以惩罚吉尔伽美什这位冒犯了神明的国王。挚友的死亡对于吉尔伽美什的震撼很大,为了拯救恩奇都,乌鲁克国王踏上了寻找复活仙草的旅途。历经千辛万苦之后,他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死亡是人所注定的,因为那是神的旨意”。
吉尔伽美什(右)和恩奇都(左)
《吉尔伽美什史诗》诞生于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流传至今。它似乎成为了某种共同文化的起源,其中的故事更是可以在许多东地中海地区的其他作品中寻得踪迹,比如《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圣经》。毫不夸张地讲,这部作品包含着一种世界性,而这部作品也说明了文化之间也许本无对立,各文明间应采取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彼此。如此一来,双方的误解和冲突也将迎刃而解。
文史君说
在各文明上古的传说均有大洪水的身影,美索不达米亚的大洪水记录板、《圣经》、甚至是中国的大禹治水,都与大洪水这种灾难密切相关。这种共性可能源于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里人类对巨大自然灾害的共同恐惧心理,有些文明将这种自然灾害视为神对人类的惩罚,也就不奇怪了。去辨别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在如今显得似乎有些多此一举,不如让我们透过这些故事的表面去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在许多故事中借洪水这场灾难,警示人类不可堕落作恶,否则将受到神的惩罚,因此也许大洪水记录板和《圣经》中都记载了这个故事,正是为了借此来教化人类。
参考文献
[英]麦格雷戈著:《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余燕译,新星出版社,2014年。
拱玉书译注:《吉尔伽美什史诗》,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年。
(作者:浩然文史·ABC之友)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