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乾隆为啥下江南?这个展览里藏着答案

2021-05-12

影视剧中,“出镜率”最高的皇帝,莫过于乾隆。而和乾隆有关的剧情,总是绕不开“下江南”。

乾隆爱江南,曾在《御制南巡记》中总结自己的一生:“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

从1751年到1784年,乾隆六次南巡,六下江南。每一次下江南,乾隆必至姑苏城。每次都为此地的人文、风景赞叹不已。五月,正是苏州一年中最舒服的季节。距离六下江南近240年后,乾隆“第七次”来到苏州。在吴中博物馆,“下江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时期文物展”正在展出。

吴中博物馆特展厅内整体色调以故宫建筑中的红、黄二色为主,宝座间的设置,将文物置于情境之中。

展览由吴中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精选故宫博物院所藏与乾隆皇帝密切相关的宫廷文物116件(套),共分为“密诏传位,君临天下”、“稽古崇文,靖边宣武”、“怡情乐志,物阜工巧”、“龙袍袈裟,兴黄安蒙”四个单元,翔实回顾了乾隆时期的繁盛人文。

从紫禁城到吴中博物馆,行至苏州,移步换景。本次展览还精选了与苏州息息相关的宫廷文物60余件,包括缂丝彩云金龙纹男夹朝袍、青玉交龙纽“御书房宝”、乾隆款脱胎朱漆菊瓣式盘等。这些苏作雅物,不仅展现了清代苏州织造的丝染织绣、玉雕、漆器等独特工艺,也承载着乾隆六巡江南的文化记忆。

乾隆皇帝朝服像轴(绢本设色) 清乾隆(1736-1795)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六经苏州,其中五次行居于苏州织造署。精于纺织的苏州自元代起就设立了织造局,康熙十三年(1674),将其改为苏州织造署,后来也作乾隆南巡时的行宫,苏州织造署的旧址现位于苏州市第十中学。

此次展出的《乾隆皇帝朝服像轴》为乾隆老年肖像。该画作如实摹写了乾隆身着龙袍,端坐龙椅之上,为典型的清代帝王朝服像。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时期朝服像轴两端的玉轴头,通常由苏州织造制作完成。

朝袍为清代皇帝礼服之一。乾隆时期苏州织造曾多次按照旨意制作缂丝朝袍或龙袍,展出的明黄色缂丝彩云金龙纹男夹朝袍整体构图庄重,色彩搭配和谐,做工十分精细。

展出的剔红嵌玉荷花宝座为皇帝临时召见臣工之用,三屏式靠背扶手,以剔红手法装饰,由宝座、围屏、宫扇、香薰、香筒等组成。

宝座间

乾隆帝十分喜爱汉文化。他自幼熟读经史,即位后主持了大规模的图籍收集和编撰,数量多达百余种。修书文兴礼乐之余,他也不忘马背民族本色,征战边疆,巩固了多民族的统一。

平定边陲后,乾隆对经济发达、文人士子云集的江南地区也予以相当重视,当时的苏州织造署,自康熙时期不仅是织造锦绣、玉雕篆刻的皇家工厂,已作为“呈递密折”的织造衙门。

展出的《清人画弘历射狼图像轴》是乾隆皇帝谕令宫廷画家绘制的巡狩题材系列作品之一,图绘乾隆皇帝在围场驰马射狼的生动一刻。图中乾隆皇帝及白马当由西洋画家郎世宁主绘,山石树木则由中国宫廷画家所绘,画套粘有旧签,题:“乾隆七年三月吉日”,时值乾隆皇帝32岁。

乾隆勤于政务,也乐于调养情志。他醉心于绘画、书法、音律、园林,一生鉴藏了大量名家墨宝、传世重器、西洋奇巧,还亲自主导宫廷中各种工艺品的生产制作。这些宫廷珍玩,每一件都精细雅致,赏心悦目。他不仅器重苏州织造的精雕细作,对于江南文人雅客的画笔书墨也青睐有加,收藏江南山水,运笔临摹书画,还在苏州织造的行宫题写对联,“南园莺花多胜赏,吴中山水称清吟。”

一直以来,“乾隆下江南”的故事,似乎总给人以帝王度假游的错觉,又或者在影视剧中被编排进了各种猎美传奇。“我们选择这样一个主题是因为人们对于乾隆下江南或者明清宫廷与江南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一些误解。大家觉得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是来游山玩水的。”故宫博物院宫廷部馆员,典章文物组副组长,筹展组组长刘国梁说,“乾隆重视江南的原因:其一,江南是当时的经济中心。便是江南给国家贡献了三成的赋粮、赋银和七成的盐税。其二,江南文化是治理国家的重心。”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