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张耕全篆刻艺术:根植经典,师古出新

2021-05-12

张耕全,字石稔,1948年生于北京,现居海口。海南珠崖印社顾问,海口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自幼喜爱书画篆刻,初学颜真卿、柳公权,后习孙过庭《书谱》和智永《真草千字文》等。1964年进新华字模厂,工作之余跟篆刻家段炼先生学习篆刻。后到北京印社和中国书法杂志社学习篆刻、师从王镛、崔志强、骆芃芃和刘文华等先生。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第四届篆刻大展,北京印社第三届篆刻展,海南省第十届书法篆刻展等,并多次获奖。

治 印 心 得

图文/张耕全

一,胎息汉印,根植经典。学习治印,首先要解决取法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要特别感谢启功先生。启老博学多识,德高望重,曾是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长。1996年春,恩师华尉蒼先生领着我拜见了启老,后又数次前往北师大求教。启老待人和蔼,幽默风趣,他很认真地看完我的印谱后说:“学治印,首先应从临摹汉印入手,取法乎上嘛。把汉印的精髓学到手,不会刻印都难啊!” 说罢哈哈一笑。先生的音容笑貌我至今记忆犹新,先生的谆谆教导让我受用终身。印宗秦汉,汉印古朴厚重,典雅大方,是上千年来形成的经典,只有临摹汉印,才不会误入歧途 。

二,印从书出,以书入印。治印,篆书是基础。像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的印章都出自他们的篆书,所以学好篆刻必须要认真地学习书法,特别是篆书,所谓印从书出,以书入印。篆刻就是融书法,章法和刀法于一体的艺术。我在刻姓名印时,多取法汉印,一方印的成功,配篆是核心。所以字与字要呼应,字形要取势,注重分朱布白,再配以灵动的刀法,如冲切互用,以刀法传笔法,让线条古朴厚重,边框稍加残损,增其蒼茫之感。如果是刻闲章,我多以秦印为基调,参与古玺的章法,跌宕起伏,开合适度,配篆注重笔画的疏密关系,字法欹侧向背,顺其自然,下刀注意细节处理,于细微之处见学养。

三,师古出新,融入个性。刻印要刻出“新意”,即刻出自家面目是每个治印人梦寐以求的追求。包世臣说: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虽然他指的是书法,但对于治印来说又何尝不是。“形”就是外像,形体,对刻印来说就是如何配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质”就是线条的质量,就是刀法,技法,不管是白文,还是朱文,线条的质量始终是刻印的灵魂。“性情”就是个性,个人的审美情趣,个人的刻印习惯。有了扎实的传统技法作基础和高质量的线条作支撑,再融入个人的审美情趣,我想假以时日就可以慢慢地形成自己的风格,刻出自己的个性。

张耕全篆刻作品欣赏: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