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程郁缀:古诗中的大境界和大情怀

Image 2021-05-08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李白在60岁游庐山时,写下名篇《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百家讲坛主讲程郁缀看来,这首诗表达了人类所能拥有的高远情怀和高尚境界,熟读古诗,不仅可以拓阔人们的胸怀,净化人们的心灵,亦能提升人们的人文精神。

5月4日,东方出版中心和中版图书公司在中版书房奉贤店联合举办的“以学习致敬青春”——《登高壮观天地间:古典精神与人文精神十五讲》图书首发式。活动现场,程郁缀结合结合新书,给读者作了题为《古代诗歌与人文精神》的主题讲座。

古诗中包含的“大境界”和“大情怀”

《登高壮观天地间:古典诗歌与人文精神十五讲》共十五讲,从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讲起,然后讲汉魏六朝的诗歌,最后讲到中国诗歌的高峰——唐代诗歌。把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大致分类收罗其中,展现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丰碑。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分析,阐述诗歌中优秀的传统精神和人文情怀。

程郁缀提到,中国哲学大师冯友兰在《人生的境界》中说:“一个人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冯先生将人生境界由低到高分成四种,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按照冯友兰的四种境界说,古诗中常常弘扬和称颂的“大境界”,属于第三种境界,即求社会的利的“行义”境界、“利他”境界、奉献境界。这种“大境界”,乃是不为自己求利,而为他人求利、为社会求利、为普天下黎民百姓求利的崇高境界。

在程郁辍看来,这种“大境界”包括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认准美好目标而上下求索、百折不挠的精神境界;“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的怀瑾握瑜、一尘不染、光风霁月的人生境界;“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傲骨嶙峋、独立特行、风骨铮铮的精神境界;包孕宇宙、吞吐日月的壮阔浩瀚、宏大高远的海纳百川的精神境界;以及像诗仙李白那样“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放飘逸的大境界。

除大境界之外,古诗中亦有“大情怀”。诸如:“苟利国家生死以”“愿得此身长报国”的爱国情怀;“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热爱故土情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关爱黎民百姓情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悯农忧苦情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敬慈母情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重视友情情怀;以及像诗圣杜甫那样“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伟大的利他主义大情怀。熟读古诗,这样的“大境界”与“大情怀”自然能充溢人心,令人感动和震撼。

能背“床前明月光”,是有怀乡恋土情结

若干年前,程郁缀曾与时任香港城市大学校长的张信刚教授一起参加一个论坛,张信刚提到,现在香港青年人中国传统文化很差,问他们会背什么唐诗,他们只会背“床前明月光”。而在程郁缀看来,张信刚只是说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能背上“床前明月光”的,就是中国人,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怀乡恋土情结,无形地、悄无声息地融入了他的血脉中。

千百年来,千千万万个游子,有千千万万种思念家乡的内容,但都可以借助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十个字来抒发。换言之,这十个字中涵盖了历代人们千千万万种丰富的情感,可以被人们永远借用。这是伟大的十个字。

他曾给全校开通识课“中国古代诗歌选讲”。全校文、理、工、外各院系共有二三百名学生选修此课,当时恰逢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程郁缀利用下课前半个小时,特地给学生们讲了几首古代著名的咏月诗。讲完后,他突有灵感,便为离家的学生吟诵了一首原创的诗歌:“求学暂为燕园客,适逢中秋倍思亲。遥知父母倚栏处,正叹圆月照离人。”

北大学子求学北大,本科四年,都是燕园匆匆过客。当天适逢中秋佳节,免不了加倍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遥望远方故乡的父母亲,此刻正倚靠在家里阳台的栏杆旁思念孩子,叹息圆月照离人,月圆人未圆。

“我讲这门课,每次都布置课后作业,那就是背诵一首诗,下一次课开始讲课前,先用五分钟逐一检查。”程郁缀说,这次他没有布置背诵诗歌,而是布置了这个作业:凡是家里有电话的,今晚给家里打一个电话,向父母问安。“周二上课前我检查作业时说,请中秋节给父母打过电话的同学,举一下手。”望着那一片高高举起的手臂,他不禁热泪盈眶。

“整个古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怀乡诗,实在是不胜枚举也。炎黄子孙不管走到天之涯、海之角,都不应该,也不会忘记华夏故国这一片热土。”程郁缀说。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