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元代盗墓者“留下”的半个碗也成了文物

2021-05-07

唐代墓室结构

出土的陶碗

出土的铁耙

□毛亚珂 张弋文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五铢铜钱、墨纹陶碗、温酒铁醮……一件件“沉默无声”的文物,历经风霜变化,终于在今年年初又重见天日。或粗糙,或精致,或奇特,或可爱,时间的年轮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印记,引领着人们去不断认识、解读古老的中国。

曾有网友说道,在河南不要小看一块砖头,那都有可能是文物。郑州地处中原腹地,自古以来,人口稠密,地下隐藏的墓坑更是数不胜数。去年年底,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根据相关规定,在郑州西郊秦岭路附近一处建设工地进行前期考古勘探和发掘时,发现地下有古代墓葬,并随后进行了配合性考古发掘。

数座唐墓惊现郑州市区元代盗墓贼也留有“文物”

4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考古发掘现场,20余位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工作。

中国古代有着“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历史上的多个时期都盛行厚葬。此外,在历史长河中,郑州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每到战乱年代,盗墓行为就会甚嚣尘上。所以在考古界有这么一句话“古代墓葬,十室九空”。

“综合墓葬形制结构和随葬形式判断,共清理出魏晋时期墓葬2座、唐代墓葬2座。”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现场负责人王鸿驰痛心地说,“我们还是来晚了,这四座墓室仅出土了2个陶碗和数枚五铢钱,墓砖也被盗了多半。”

王鸿驰介绍说,其中一处唐代墓葬,由长斜坡墓道、2个天井、甬道、墓室组成,虽然在历史上也遭受了严重的盗扰,但墓葬形制基本完整。墓室内未见有棺椁和墓主人骨,仅残存部分墓砖和零星随葬品。在其中一座唐墓的墓室上方,工作人员还发现了直径近1米的盗洞,盗洞内出土有元代的瓷碗、瓷罐等,可以看出该墓葬在金元时期就已被盗。

这是元代“摸金校尉”在郑州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盗墓笔记》呀。盗墓者为一己私欲,盗取财物,叨扰墓主,破损墓葬形式,对历史研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由于墓葬盗扰严重,所以墓主人身份无法确认。不过从墓葬形式和随葬物品来看,这墓主人不是一般的平民阶层,也应该是个有钱的主儿。

普通酒杯不入眼,唐代有钱人拿啥喝酒?

此次出土的为数不多的文物中,有一件温酒用的铁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虽然外形略显粗犷,但是制作精巧。“墓主可能是个酒闷子呀!”工作人员打趣道。

覆巢之下,古墓几无完卵,魏晋时期墓葬也未能幸免。墓坑里裸露、散落着大量墓砖。虽经千年,但砖块仍完好无损,坚硬不腐。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从外观上来看,该墓室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还有一座墓带有耳室。耳室内一般存放的是陪葬物品,包括陶罐、陶碗等炊具。

袅袅炊烟,我们似乎看到了在这片富庶的土地上寻常烟火气。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耕耘劳作,安康且喜乐。

“这四座墓葬的发掘、保护工作已经全部结束,接下来会进行回填工作。虽然墓葬被盗严重,但通过本次发掘,使我们对该区域内魏晋至唐代时期的文化遗存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完善这一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研究当时该地区的社会生活、丧葬习俗、经济状况、手工业等情况提供了较为翔实的考古学资料,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谈及这几处墓葬的考古意义,王鸿驰说。

转载自 猛犸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