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首钢琴曲都有自己的表情!”钢琴教授韦丹文大师课在甬开班
视频制作:记者 顾嘉懿
5月6日下午,2021中国(宁波)大运河国际钢琴艺术节暨郎朗杯钢琴大赛大师课系列在宁波音乐厅开班。带来首场课程的是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教授韦丹文。在1个半小时的课程里,韦丹文分别就三名琴童现场弹奏的乐曲进行了指导和点评。
“8岁的孩子,弹出来的曲子要活泼一点、欢快一点”“这首曲子表现效果很好,但是快曲要慢弹”“《梦幻曲》不是困,不能让人睡着了”……大师课上,韦教授金句频出。
韦丹文大师课在宁波音乐厅开班。
大师指点直切要害
韦丹文,4岁学琴,9岁第一次公开演出,1992年毕业于纽约著名学府茱莉亚音乐学院。作为职业演奏家,韦丹文的足迹遍布美国和欧亚数十个国家,举行过数百场音乐会,2013年当选为中国音协钢琴学会副会长。1991年韦丹文尚在校就读时,就被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选中与纽约爱乐乐团合作,于林肯中心莫扎特逝世200周年系列纪念音乐会开幕式上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6日下午,8岁小朋友蔚倚诺率先上台,演奏了巴赫的《帕蒂塔》BWV825(前奏曲、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这套曲子是被誉为“古典音乐之父”的巴赫最成熟的作品之一,也是专业学习钢琴演奏的常选乐谱。蔚倚诺年纪虽小表现成熟,获得评委认可。
在鼓励的同时,韦丹文也提出了新思路:“音乐是载体,乐手某种程度上只是二传手,需要通过我们去体现作曲家希望表现的东西。”巴赫的作品大部分时候呈现一种“正能量”,不太有浪漫派后期伤心痛苦的情绪,韦丹文建议,弹奏的时候不妨“活泼一点、高兴一点……弹得快一点、给点重音、突显节奏感”。经指点,男孩的演奏效果瞬间产生很大变化。韦丹文指出,这套《帕蒂塔》来自舞曲,很多音乐名都是舞蹈的名字,演奏亦需要旋律性。
韦丹文在授课。
第二个上台的是10岁女孩姜心妍,她演奏了普罗科菲耶夫的《托卡塔》Op.11。“这首曲子难度很大,对本科生来说也具挑战性,这个孩子的表现让我们所有人都记住了她。”韦丹文巧妙指出,“演奏效果好的曲子,‘维护保养费’特别贵,花费的精力相应也要更大。”听说姜心妍学这首曲子刚3个月,韦丹文提醒她:“快曲要慢练,慢练可以让手产生肌肉记忆。对能力强的孩子来说,规范更为重要。”
最后一个受教的是黄贾思铤,他演奏了德彪西的《梦幻曲》。“《梦幻曲》是德彪西早期作品,非常好听。但是‘梦幻’不是睡觉,乐谱上指示的‘轻’不是表情,‘安静’才是表情。”韦丹文风趣地指点,“梦幻不是困,两者是有区别的。”
为琴童示范演奏。
希望与宁波有更多合作
大师课结束后,韦丹文接受了记者采访。“很高兴在宁波跟大家分享学习音乐的心得,这些问题是很多小朋友在学琴时都会碰到的,具有普遍性。”韦丹文的名言是,“学琴不要怕错,错也要错得轰轰烈烈。”
作为本次钢琴大赛的评委之一,韦丹文看到了很多好苗子。“选手整体水平很好,最小年龄的那组特别好。”这一点上,韦丹文和郎朗有相似感受,“说明社会钢琴艺术水平在提高,教学也越来越规范。”
韦丹文接受采访。
他觉得,所谓“音乐神童”是特例,所有“神童”离不开从小的刻苦训练。韦丹文看到有才能的孩子,总鼓励他们多练技术、学练习曲,“重要的不是谁15岁时弹得最好,而是谁50岁时还在弹。”
乐器中,钢琴是幸运的,钢琴比赛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了,且做得很好。“中国的钢琴比赛,动不动上10万人参加,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比赛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是为了给孩子一个上台的机会,能保持这种心态就好。”
韦丹文说,艺术归根结底是文化,不是手艺,“音乐的表现永远是艺术形象在前,技术手段在后。”他建议,琴童在练习技术的同时,也应该花更多时间学习音乐背后的人文故事,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大师班免费向市民开放。图片均由通讯员提供
韦丹文透露,他的外公是宁波人,他也算有宁波血缘。“这是一座很漂亮的城市,很有文化氛围,有河的地方都特别美。”在甬数日,韦丹文接触了不少宁波的钢琴老师,他希望,“未来有更多机会来宁波,包括跟当地钢琴协会、老师合作,为这里带来更多的音乐节和比赛。”他觉得,宁波有很好的场地,也有艺术发展的需求,政府支持力度也高,“以后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郑莹 编辑 钱元平
一审 郑昕玮 二审 任晓云 三审 卢科霞 终审 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