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农家乐审美”?我们该如何看待乾隆与中国18世纪宫廷艺术

2021-04-30

记者丨何安安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乾隆皇帝?”这似乎是当下不少人的疑问。一方面,这是如何看待乾隆皇帝历史地位和贡献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如何看待乾隆皇帝审美的问题。近些年来,在公共传播领域,乾隆皇帝的审美是饱受诟病的,类似于“农家乐审美”“盖章狂魔”的评价并不鲜见。人们往往认为,乾隆皇帝的审美不如他的父亲雍正皇帝,在影视娱乐节目中,也往往倾向于表现他的文治武功,而并非他在书画艺术等领域的研究。

“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已于4月23日启幕,展览以首现的私人珍藏最大宗《乾隆御制诗文稿》和“缂丝之王”乾隆时期《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两组重磅展品为轴线,涵盖玺印、书法、缂丝、瓷器、玉器、古琴、文房砚墨、宗教法器与工艺陈设等诸多品类,百余件宫廷艺术珍品。

那么,回到问题本身,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和评价乾隆皇帝的审美呢?显然,这一问题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公众问题。4月23日、24日,“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新保利大厦召开。

为期两天的时间里,近三十位来自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分别围绕乾隆皇帝与中国18世纪的宫廷艺术,乾隆御制诗文的清宫档案价值和文化价值,乾隆流杯亭与清宫园林建筑美学,乾隆皇帝与宫廷缂丝工艺的繁盛等主题进行现场交流,以期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分析乾隆皇帝的思想世界及艺文活动对18世纪盛清时代的影响,并在此维度上重估乾隆宫廷艺术的成就。

4月23日“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在4月23日的研讨会现场,沈阳故宫博物馆副馆长李理表示,对乾隆皇帝政治、文化、艺术等方面成就的肯定或否定,不可用现代的观念来理解。去评价乾隆皇帝,首先要认识到他是一位古代封建的君王,而从现实结果来看,乾隆皇帝将历代书画艺术品、各种古代文物之中的精华部分都收入清宫内府,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无论是否出于他本人的意愿,最终形成的结果是乾隆皇帝为我们留下了不可胜数的清宫艺术品。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馆员、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罗文华从事故宫研究已有三十年,通过这三十年的研究,罗文华如何认识乾隆呢?他认为,乾隆是一个多面人,跟我们每个人一样,有着性格里的多样性。罗文华说,从诗文、陶瓷、书画等角度认识乾隆,可能看到的是一个对于艺术很有品位的人。但如果据此认为他非常具有文人气,没有游牧民族或者满族的文化痕迹,罗文华对此表示不认同。

“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展览现场。

在罗文华看来,乾隆的艺术审美实际上有着双重标准,比如他说到喝茶、作画,用的是文人的标准,但在另外一条档案中,却记载了乾隆在打下金川以后,特地从金川召集工匠进京并给予鼓励。从中可以看出,乾隆对于不同的东西、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的有着不同的审美。今天的我们以纯艺术的角度来评估一件物品,但作为皇帝的乾隆,却并不是单纯的艺术家,他是政治家,也是文人,他有着汉族和满族的血统……当这些角色放在一起时,对于宫廷艺术的评判也会使用不同的标准。

清乾隆御制铜点金异兽钮“乾隆御览之宝”宝玺。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故宫学与明清宫廷研究中心主任何孝荣认为,作为一位政治家,乾隆皇帝对中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社会方面、军事方面等,文化当然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显然不是他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想要得到一个全面的评价,需要考虑当时的环境,当时的角度,当时的审美,把这些都结合起来。何孝荣说,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来看,不能说留下大量的东西就意味着伟大,比如乾隆的各种釉彩大瓶,将17种釉彩置于一个大瓶之上,非常繁复。

清乾隆仿古铜釉彩描金浮雕“夔龙拱福”双螭耳瓶。

盖章也好,将诸多艺术品都收藏入宫中也好,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刘文鹏看来,这些举动一方面是因为乾隆皇帝的喜好,另外一方面也是出于政治目的。什么政治目的呢?刘文鹏认为可能是为了掌控艺术,“这是对汉文化的掌控,达到一种中国历史上的巅峰。”包括《石渠宝笈》这样大规模的编撰,没有人可以去与之抗衡。在这里,何孝荣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补充,在肯定乾隆皇帝贡献之余,也要注意到他的破坏作用,比如《四库全书》收录了许多图书,但被毁掉的几乎与收录的一样多。

乾隆御制文器物赏析端石砚铭系列之硃稿及墨稿。

乾隆时期《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收录的宋高宗御札。

“他让民间审美荒漠化了,大家都看不到了”,在刘文鹏看来,这正是乾隆皇帝将大量艺术品收入清宫内府的“副作用”。“为什么明代的东西特别好?因为明代的东西都在民间,大家也在民间。”刘文鹏说,民间审美荒漠化影响的是整个社会的审美,“一个时代的审美不是靠皇帝等少数几个人,这个东西好不好看,是靠民间众多的创造性来决定的。”

作者丨何安安

编辑丨张进

校对丨赵琳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