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时间的答案:袁运生这幅饱受diss的毕业创作,39年后经修复重见天日

2021-04-28

【展览信息】

一段记忆的修复 —— 袁运生《水乡的记忆》作品史研究

展 期:2021.04.23-2021.05.01

地 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四层展厅

2021年4月23日,“一段记忆的修复——袁运生《水乡的记忆》作品史研究”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成为国内美术界的一段佳话。

展览以捐赠作品为契机,以时间为线索,围绕《水乡的记忆》一件作品的历史而展开,现场还展现了一批艺术家的创作手稿,那一张张泛黄的手稿静静地躺在画框里,诉说着曾经断裂的记忆,却流露着强烈的生命感召力,吸引了众多美术界名家、美院学子、热爱艺术的观者流连。

观众在欣赏《水乡的记忆》

作者手稿

袁运生特别将《水乡的记忆》及全套创作稿、笔记捐赠给了学校美术馆,为美院的教学研究留下珍贵的作品和史料。此项目还入选了今年的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先生代表美术馆向袁运生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水乡的记忆》,这件曾经消失多年的作品,经尤拉女士修复三年,重新焕发了往日的光彩,满载着时代的沧桑回归我们的视野。

袁运生为《水乡的记忆》签名

《自画像》 袁运生

修复记忆

又见39年前那“不安的灵魂”

袁运生受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董希文先生工作室,他思想活跃,受老师影响,在校期间便有着文化的自觉意识,在创作上敢想敢做勇于创新。1962年,他画了大幅油画作品《水乡的记忆》作为毕业创作,得到董希文的大赞,董先生为这幅画打了满分“5”,但另一些老师认为作品不能及格,只能得“2”分。最后在董先生的坚持下,经过折衷给了“4+”。这张作品可谓命途多舛,问世之际,先在系里成为争论的焦点,不久又在社会上成为论战的焦点。最初在展览会的留言簿上论战,随后便被抬到报刊上批判,再后来,干脆连影子都不见了。在艰难的岁月里,尽管备受打击,可袁运生依然刻苦钻研,磨练技艺,积蓄能量,努力追索……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103 袁运生 12×19.7cm 1962 纸本墨笔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安分”这个词貌似与他没有多大关系,袁运生从来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安分”的艺术家。2019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这座超大型航空综合枢纽有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号称“全世界最繁忙的艺术馆”。袁运生创作的八幅大型神话故事主题作品就在其中,这也让他又一次站在了中国艺术界争论的中心。早在1979年,他便为首都机场创作了壁画——《生命的赞歌》,作品绘入3个傣家女裸体洗浴的场景,通过一个少数民族的传说,意喻了人性和思想觉悟的先声,超前的艺术手法和大胆的题材被当年美术界乃至思想界广泛争论,作品完成不多久,立刻被封闭。之后,他去美国待了14年,经历了西方艺术转型时期的思潮风雨,在中西艺术碰撞中更加透彻地思考中国艺术应有的文化取向,1996年,他重新回到中央美术学院教书。

人生有着不可预知性,你可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时间终将给出答案。

承载时代

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

文艺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

在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看来,捐赠《水乡的记忆》,“对我们认识袁运生先生的艺术成就,学习他求索创新的艺术精神,将产生重要的学术意义。”

传统与继承这个大课题是任何时代都必须面对的。袁运生先生十分重视对传统的挖掘,尤其是在中国传统造型介入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袁运生先生上学期间,受到董希文、江丰先生的深刻影响,很早就树立了探索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形式结合的志向。《水乡的记忆》及大量手稿是他艺术探索的一个里程碑。” 吕品晶说。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19 袁运生 26.4×19.1cm 1962 纸本水彩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作品凝结了袁运生对于世界艺术与中国传统思考,寄托了他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自信。作品的题目还是袁先生和好友范曾考虑再三而定。39年后,重新再读这幅画,范曾感到它“既是现代的又是传统的。现代是指具有现代造型的思想,这是袁运生从年轻时就具有的对艺术的敏感。同时,《水乡的记忆》使用了散点透视,它的透视是鸟瞰式的,又是平视的,不符合常规焦点透视的规律,是一个难得的作品。”

《水乡的记忆》(2020年修复后) 243×245cm 1962 布面油彩

目睹了袁先生学生时代最重要的一件作品回归母校。让袁运生的学生、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刘商英感慨道:“这幅作品有着传奇一般的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一件本科毕业创作在当时受到广泛关注,并引起激烈的讨论,在今天也实属罕见。它不仅承载了一个时代,美院学子在艺术中孜孜以求勇于创新的精神,也印证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与它的姿态。”

《水乡的记忆》创作构图局部深化稿之3 25×19cm 1962 纸本铅笔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据了解,在2020年11月30日,袁运生就致信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提出捐赠《水乡的记忆》的想法,他在信中写到“这张毕业创作是我大学时期的代表作,也是董希文先生在艺术教育上关于中国传统、民族审美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的体现;更是美院教学历史文化见证。与我而言,是有着深厚的情感记忆的。”

对袁运生而言,捐赠便是这幅作品的最佳去处,捐赠也表达了母校培养的感激之情。而在整理作品的过程中又有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作品创作过程的画稿和笔记,竟有可观的一百六十余件!从最初的巴掌大小的采风速写,到有针对性的水粉人物写生;从认真制定的采风计划,到规定好每天创作时间和任务的笔记……点点滴滴,是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虔诚信仰。

《水乡的记忆》是袁运生第一张壁画稿,可以说是他艺术的起点,也是追寻袁运生艺术精神源头的例证。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