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之子舒乙病逝,从林业专家跨行成为作家画家,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呕心沥血
据中国现代文学馆发布讣告,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社会活动家,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4月21日14时1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舒乙1935年出生于山东青岛,那时老舍在山东大学文学院任教。
舒乙曾回忆,父亲没有期待过子女成为作家,中学毕业后,舒乙留学苏联攻读林产化学工艺木材水解专业,回国后被分配至中国林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
中青年时期,舒乙是林业化工领域技术专家,研究的是一门比较尖端而又偏门的技术,即利用木材的下脚料做酒精、酵母等。
到了不惑之年,舒乙跨行成了作家。当时,一些现代文学研究者找到舒乙,请他协助研究老舍。舒乙花了几年时间走访了100多人,掌握了切实可靠的资料,将寥寥三四行的老舍经历充实成长长一串年谱。与此同时,他选择用散文形式写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老舍的童年》,之后在《人民日报》连载,极受欢迎。1984年,舒乙调入中国作家协会;1986年,出版第一本散文专集,其后,他的创作一直以散文、传记为主,兼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研究,出版了《我的风筝》《老舍》《现代文坛瑰宝》等专著。
60岁的舒乙又拿起了画笔。谈及缘起,他曾说:“当时是我爱人退休了,到老年大学学画,她是一点天分都没有,我在旁边看着着急啊,就抢过画笔,‘我来给你画’。”没有师从任何画派的舒乙后来办了十多次画展。
2014年9月20日,舒乙在上海思南读书会与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学者周立民漫谈“老舍和上海的朋友们”,讲述老舍与上海的朋友赵家璧、巴金、叶圣陶、郑振铎交往的轶事、趣事。
在舒乙一生付出的心血中,中国现代文学馆是最突出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在巴金先生倡议下建立的,舒乙1984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后参加筹备中国现代文学馆,1985年开馆后历任副馆长、常务副馆长。1993年以后,舒乙负责筹建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历时7年,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在2000年建成,2002年对外开放,舒乙任馆长。
步入中国现代文学馆,无论是中轴对称的庭院组合,江南园林建筑的造园手法,还是十三位文学大师的雕像、巴金手印门把、彩色玻璃镶嵌壁画、作家签名瓷器等特色细节,都是舒乙一样样琢磨出来的。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博物馆就是一些资料、物品的陈列,舒乙大胆摒弃常规。他向文学大家们要著作、藏书,当作家们欣然同意后,舒乙还会“得寸进尺”,要他们的桌子、文房四宝等。文学界很多人士都说,舒乙先生奔放、率真、宽厚、好义的天性,是现代文学馆的“大广告”,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发布的讣告中写道,舒乙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筹备、建设和发展倾尽心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