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如果请你推荐两本书

2021-04-19

电影《春天的故事》

如果请你推荐两本书:一本理想国的,一本其他出版机构的。你会选哪两本呢?

发起这话题后,参与的读者朋友不少。理想君稍整理了大家的推荐。出于篇幅考虑,四位书友@稻米、@孔雀饼干、@Leonhardt、@不懂翁,加起来八千多字的推荐,没有收录,在此感谢。

阅读需要分享,有读者朋友怕分享,怕自己写得不好被人说笑。其实,只要你真心喜欢一本书,随意说点自己的感受,都是好的。

所以,也请你来推荐两本吧!理想君会选取几位,送点礼物(书或周边)。

01.

@Kollwitz

《文化失忆》。我们在后现代社会中成为“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我们正处于一种文化失忆的状态。詹姆斯的巨大拼图将我们带回“昨日的世界”,缓解失忆。

《树上的男爵》。卡尔维诺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它“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对个人的自我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我们在书中看到的面孔映射着我们自己,它是生活的寓言。“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丑娃阿轩

《小手》。就像书里说的,我们也不知道该拿我们的爱怎么办,明明想靠近,却总是用一种残忍的方式伪装自己。爱,成了一种狂怒混着暴虐的折磨。渴望如同一把刀,而我们是刀柄,刺向所有我们想要成为却又难以成为的人。

《母与子》。一个人的离去对另一个人造成的孤独感只是暂时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思而不得产生的孤独感才最为致命,如同半衰期长达一生的元素,在心中缓缓释放着,无药可解。在无法释怀的情感面前,我们所有人都是逃亡者。

@阿忆

《中国在梁庄》。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现状,透过文字我仿佛也经历过书里每一个人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也让我比以往更能清楚“活着”,到底意味着什么。

《漆黑清晨》。讲述山羊皮乐队主唱的个人故事,短短的两百多页让我知道,有些人纵使身处漆黑清晨,也能够通过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璀璨。

@CarpeDiem

《击壤歌》。初中时候看的书,是第一本带给我最完美阅读享受的一本,也从此了解了天心小姐所有的书、她的姐妹家人们,和那个时代的台湾历史;是闪闪发光无所畏惧的少年心气。她说的”除了看看黄淮平原外,再要走在无限的日月山川里,听不尽的渔樵问话。”是第一次感受到了真真切切那股“怒而飞”的劲儿。几年前还去厦门的旧书店,满心满意的淘到了天心封面的印刻杂志!

《寂寞的游戏》。因为天心入坑的台湾文学,之后因为《阳光普照》喜欢上袁哲生,所以买进很多华语文学;从一开始哲生国峻,到之后的赖香吟西西,内向世代真的写在我心里,最喜欢的一本可以是《寂寞的游戏》吧,恰巧前几天是袁哲生的忌日,还是一直能记得张大春那句“由于步履不稳而看似孤单颤抖的背影,或可能是出于生与死的渴望都过于纠结,他在哭与笑之间徘徊,落得啼笑皆非。”实在是太心疼他了,听着妈妈煮红豆汤的细密气泡上升,“一辈子很快就过完了”的男孩爸爸,每个角色都像是他自己,和观众之间永远隔了一层纱。

@从鳖鳖做起的墨某某

陈映真小说全集。想了想还是不能选出一本,还是一起推荐。陈映真先生作品,目前三部曲是《夜行货车》、《将军族》和《赵南栋》。初读陈先生的文字,就感觉到了熟悉的上个世纪的文学味道。他的目光总是从底层开始,短小的篇章却展现了长幅的画面。那些困于底层者的喜怒哀乐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带着生活的烟火气。《将军族》收录的是陈先生二三十岁时留下的作品,在看到文末的发表时间再回头来看会更惊叹于他的才华。在看了最后附录的关于陈先生的介绍,看着更有恍然大悟之感。陈先生一直是孤独的,他在早年的遭遇点燃了他不一般的想法。在他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是怒是哀,他的非同一般使得他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清醒者总是最痛苦的。

《这是不是个人》。是在阅读《文化失忆》时被慎重推荐的一本,也算是我正式接触欧洲二战史的第一本书。从前言开始就让人沉重,普利莫·莱维用他冷静谦逊的视角带开了那段悲伤的历史。第一段的文字就直击人心,幸亏、暂时、所以,每个词都没那么特殊担当组合在一起时带着一种荒谬般的庆幸。莱维的文字即使经过翻译也带着一种无法诉说的魅力,他站在冷静的视角没有痛哭流涕和声嘶力竭,但依然能够带你走入深渊之下。

02.

@缘

《轴心时代:人类伟大思想传统的开端》。那个时代,人类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和宗教的思考来直面这个世界以及自身。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人们习惯了使人眼瞎的“摩耶之幕”,只有哲人挣扎着要觉醒过来。

@玉米鉴赏大师

《断臂上的花朵》。这本书对我来说有很特殊的意义。我是在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看到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从这本书开始了解理想国的,说这本书对我有意义是因为那时候马上高三,感觉自己应该对未来有所规划,但是实际上一片迷茫,看到这本书后我产生了学法律的念头,后来的成人礼上妈妈送我的成人礼物也是这本书,因为自己买的翻得有些破损,妈妈就干脆送了我一本新的。现在大一,没有学习法律而是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是会把这本书拿出来看看,可以说是近几年陪伴我时间最长的书了。

《小王子》。这是一本很经典的书,我家里收藏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关于我们互相驯养的温暖的故事。

@西峰秀色

《娜塔莎之舞》。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中,从圣彼得堡的建设说起,展开对俄罗斯文化脉络的梳理,包括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诸多艺术领域的深入分析,综合不同时代,不同政治背景的因素影响,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特别是对于理解俄罗斯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的文化艺术有着独特的功效。

《二手时间》。这是一本不输《耳语者》的作品,摄人心魄的人性展示,社会转型期底层民众的多元化的心理,行为,语言和思想方方面面的具体展示,很多问题,诸多社会病态的情况,与我国社会遇到的有着强烈的重合度,令人深思。

@墨斯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因为这本书我与理想国结缘,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在一个网站。随后又在各种机缘巧合中知道了这本书的作者福山,对于他的好奇,驱使我最后得到了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他的观点姑且不提。就是对于某些价值观的肯定也使我心驰神往。最近在读《西方思想讲义》,这本书列举一些思想家,《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这本书的作者也在其中。我想这本书可以代表理想国对于人文的关怀。能出版这本作品这是一个好的出版社与好的作品的结合。所以我大力推荐这本书。

《学会提问》。这本书我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是我觉得他对于人的批判性思维的成长有些莫大的帮助。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文震

《战时的第三帝国》。整部书并没有把写作焦点落在二次大战的战况发展这条线索,而是着重落笔在德国和德国人的命运,既有纳粹政权内部疯狂意志绑架国家走向毁灭的过程,也有普通士兵和德国市民在战争期间的思想变化和固守。书中记述了大量的纳粹政权有系统地屠杀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血腥历史,令人不寒而栗。从入侵波兰、入侵苏联、犹太最终解决、战时经济、德国社会道德文化、毁灭等七个主要章节全景再现战时第三帝国的覆灭过程,但留给世人的思考却是万般沉重,第三帝国消亡了,但构建第三帝国的社会达尔文思想、军国思想、极权思想、种族思想并没有彻底从人类社会中消亡,一旦沉渣泛起,我们每个人是选择屈服还是抵抗?

《二手时间》。让人耳目一新的文学形式,不愧是诺奖获得者的作品,既有创作手法的创新,又有叙事力量的爆发,更有一位创作者的社会良知和历史责任埋伏其中。复调式写作,带给我的是一个初见的阅读体验,有点类似电影创作的“蒙太奇”,时空、事件、人物的交错体现,让我在阅读过程不断前后翻阅“我”这个第一人称的所指对象,让我不断前后比较不同的“我”如何在叙述同一段历史,哪些是“我”的主观在修饰历史,纯粹的情绪发泄,哪些又是“我”的客观描述,冷静的独立思考,哪些事是魔幻的现实,哪些事是真实的存在。二手时间的历史将近100年,作者通过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历史亲历者通过碎片式的回忆口述,拼接出红色帝国从1917年崛起到1991年解体再到后帝国时期充满光荣、恐惧、激进、没落、动荡的图卷,作者没有对历史提供答案。

03.

@CoveryRowe

《局部》,让我一个艺术的门外汉愿意走进来。那种体验非常好,是体面的走进来,你不会觉得艺术虚伪,也不会因为自己不理解面前的画作而感到卑微。在艺术家的故事中有种发现自我的力量,同时还学会了包容和尊重。

《斯通纳》。我25岁,对未来充满希望,为什么会读普通人的一生?

@非物质文化遗铲

《万古江河》。讲述了中国文化何处来何处去 怎么变更怎么融合,从中国的中国到世界的中国,中国文化偏向自然生活交融的独特性成就了中国的历史,成就了如今的中国人。

《平凡的世界》。因为曾经震撼过年幼的我,带我感受到了和我生活的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

@活着回来的耳语者

《网内人》。如今我们都活在网暴的边缘,我们在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也许仅仅是点的那一下分享而已,如同我现在分享了这本《网内人》,谁知道会不会有人因为我的推荐看了此书而产生了网暴别人的邪念;反之,会不会有人因为看了此书而放弃恶念。说你呢,看过此书你会怎样?

《乱世靡音》。看了此书再看相声,会多另外一层理解。而想知道的那些江湖事,都被他说了。是比相声还相声的相声。

@Robert Garcia

《伊斯坦布尔三城记》。读起来很有历史的厚重和沧桑感,作者对伊斯坦布尔的城市建筑,名胜古迹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来龙去脉如数家珍,如果不是在伊斯坦布尔工作生活很长时间,是写不出这样真情实感的作品的。另外就是这本书通过说明东西方文化贸易交流而使得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兴旺发达的故事而在书末总结传达出的是四海一家,文化交流的客观理性的观点和态度,也是我非常欣赏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时文明也是需要交流互鉴的。

《恐惧与自由》。我整个看书的过程,心情一直很沉重,这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历史并不是非黑即白,有时候历史是复杂的,多面性的,作者通过考察二战中和二战后的历史资料,以中立的态度,以具体的个人和某个人群为独特切入点,描写了二战结束后带给他们的影响。特别是关于慰安妇的问题,大家都知道那是日本军队的兽行,却不知道战后一段时间进驻半岛的苏联美国军队,包括南朝鲜自己的军队对待半岛妇女的行为和态度。这本书展示给我太多历史真相,触目惊心。作者中立客观流畅的文笔,驾驭总结历史资料的能力,两条加起来征服了我。有趣的是,这本书可以和理想国译丛《零年》对着看,因为都是讲二战影响的书,且都很棒。

@动物农庄一员

《活着回来的男人》。作者描述了作为普通日本人的父亲战前直至战后的个人生活史,许多内容诸如日本政府如何赔偿国内战争受害者都令人耳目一新。“所谓的记忆,是通过听者与叙述者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而所谓的历史,也属于此类相互作用的形态之一。”

《马丁·盖尔归来》。一个冒名者凭借其出众的表演才能、超人的记忆能力竟然在几年间成功取代他人扮演了丈夫、父亲、哥哥、侄子的近乎完美的形象,但这样的成功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最终走向毁灭。这样的故事其实在世界各地一直在上演,从未中断过。

@龙井海贼

与其说是选了两本书,不如说是选了两个人。《文学回忆录》带给我什么呢?木心洋洋洒洒,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信手拈来。无知如我,看得如痴如醉,像是一个干透的海绵扔到水里。文学回忆录,可教我接触的,倒是艺术。一直以为艺术是高的,艺术是隔的,木心聊起来好像艺术在生活里是理所当然。于是我去了他的美术馆,他的画由看得时候懵,到看的时候平静。他说做人,要求知识的综合。我一直记在心里,人生一世,若只钻一个专业,确实也无趣,尽量多的了解吧。一生,要活千万遍。

《史蒂夫·乔布斯传》。四年前看乔布斯传,觉得他真是传奇,虽然他为人有些方面很渣,但没想到竟然真有人能把科技与人的融合做得如此高明。不止人物好,作者也高明。我一遍一遍读乔布斯的话,毫无疑问,那些话埋在了我的心里。也许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想科技是怎么一回事情。一个只知道看书的传统呆子,开始关注科技给人带来的影响。

滑动,看看其他读者都推荐了什么书~

书摊儿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