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这个80后小伙儿,在面粉中建起一座成年人的童话世界

2021-04-13

01

东方蜡像,小中见大

在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大地上,诞生了种类繁多的艺术形式。面塑作为其中的一种,与其他艺术品相比,或许个头小,但因其材料易得、形象丰富、寓意美好,深受人们喜爱。尤其在北方的农村,面塑在时节风俗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满月、婚嫁、贺寿、供奉等展现生命意义的仪式上,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如今的面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更是收获了诸多外国人的赞誉,他们将面塑称作“中国雕塑”、“东方蜡像”。

传统面塑一般以中低筋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加入白糖、甘油、清水后揉捏成理想形象,再进行蒸制定型。

在80后面塑手艺传承人闫红超看来,面塑的确很小,但它的精妙之处从来不在“大”,而在于“小中见大”。外形无论多小都无所谓,但要经得起镜头的检验。如果一件作品,在镜头的转换下,越放大越真实,那它就是优秀之作。

经过面塑手艺人的长期摸索,如今的面塑作品能够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防水防摔,完全满足长期收藏要求。

02

为时代留下另一种注脚

闫红超的爷爷原本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面塑艺人,因为经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殊历史时期,这门手艺便不再轻易展露,因此闫红超的父亲也并没有得到手艺上的传承。

到了闫红超这辈,因为对武侠和童话的痴迷,他便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将那些书中、影视剧中的形象创造出来,于是他央求着爷爷教授他学习面塑手艺。2008年起,闫红超就跟着爷爷开始苦练基本功,一块面团、几样小工具,经过无数次的擀、压、切、剪、搓……渐渐地,他的作品越来越生动,越来越接近原型。

随着手艺的精进,闫红超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形象模仿和复制。他开始琢磨着创作一些能够展现时下热点,为时代留住些许记忆的微场景群像作品。比如在2020年抗击疫情过程中,涌现了大量感人事迹,闫红超便以这些事迹为来源,创作了展现白衣天使、警察、普通民众众志成城的作品;而在今年,他又创作了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过草地、翻雪山、三军会师面塑场景来为建党百年献礼……

没有具体的塑像做参考,闫红超就把自己当做模特,对着镜子观察表情神态,结合想展示的创作对象的五官特征,最后再着手捏制出来,如此倾注心血得来的作品,仿佛每个形象里都有自己的影子,仿佛自己也参与了那些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03

他的世界他的国

十多年时间里,闫红超每天就这样与面粉、颜料作伴,沉迷于自己创造出的世界里。作为年轻的一代,像他这样能沉下心来,传承弘扬一门手艺的同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事实上,在非遗的名录里,很多项目甚至面临着无人可传的尴尬境地。

在闫红超刚学成那几年里,因为欠缺名气、欠缺销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项技艺并不能成为他立业糊口的资本,但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或许这便是千百年来每一位传统“守”艺人不谋而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了进一步精进技能,闫红超每年还会抽出时间来,拜访绘画、泥塑领域的老师,希望能够综合前辈们的技巧与心得,让自己的作品可以再上层楼。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只有现实,没有童话,但闫红超却凭着最质朴最纯粹的初衷,十多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创建起一座属于自己的童话王国。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