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刀光血冷,从未远去——读止庵的长篇小说《受命》

2021-04-08

刀光血冷,从未远去

——读止庵的长篇小说《受命》

文 | 张欣

读书,比较好的读后感,在我看来是掩卷沉思,默默无语。

这部小说最显著的特点是零套路,不煽情,虽然是隐忍了三十年才决定呈现的前尘往事(八十年代)却并不陈旧和过时。

总的风格为干硬冷峻,宛若冬季的山水,萧瑟清疏寒峭逼人。

关于深与浅。

小说的难度在于写出层次感,一般意义上的人物、结构、情节、语言等元素要结合得融为一体己经并非易事,层次感是什么,就是读者若是和作者暗通款曲便可以感知主题深不见底的宏大,但若世俗起来却又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杀人故事,可以浅到好读和毫不费力。

《受命》这部小说就是这样,它所探讨的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严肃到可以形而上,可以审视我们今天的生活,可以凝视我们内心的深渊。

但是同时,作者采用的是侦探推理的形式,把所有的人物一点一点地卷进去纠结进去,整件事一如悬于读者头上的利剑令人小心翼翼。

所以,作者给人毫无野心之感,没有拉开架势用随时准备进入文学史的姿态写作。然而他显然又是有使命感的,字里行间直逼我们并未忘记却刻意回避的最后一点信念。

关于火与冰。

好的小说很难没有温度,而温度并不仅仅是炽热和甜宠。

这部小说饱含深厚的感情,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都是令人无法割舍的深厚,甚至是整部书的基石。

但是它选择的叙述方式是非常冷静和旁观的。

好的作家需要无情。

泛滥成灾的情绪简直是小说的毒药。

关于虚与实。

小说当然是虚构作品,这部小说也不例外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作者的想象力的延伸与探索,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信的经得起推敲的同时环环相扣。

但是在实的一面它也实到无以复加。

大白菜的价格,电影在哪个电影院放映,演唱会的内容包括歌星的名字和风格,流行时装的样式,画展的品位等等无一不让人赞叹作者强大的还原能力和写实能力,我怀疑作者记有变天帐。

否则不可能那么细致和准确。

这部小说虚与实的结合高度融合,无缝转换看不到接口或者说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真假莫辨。

关于饱满的细节和节制的书写。

小说的宝藏是细节,写过小说的作者都知道细节的宝贵,因为它真实是稀缺资源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所以作家常常可以在人物和故事方面任意挥洒,但是对于细节绝对是省着用。

止庵老师说他写完这部书就不写了,当时也就听听而已,因为有时聚餐说没胃口的人常常吃得最多。他如果再写谁还能拦着。

但是这部书里的细节有点随处可见的感觉,作者像个富二代花钱根本不问价,我也有点相信他会“杀人”之后拂袖而去不再理会江湖之事。

然而细节的饱满并没有带来书写的肿胀感,行文书写相当节制也是作者一贯的风格,比较追求内敛和精良。

这肯定是节制带来的好处,否则很难表达人物和事件的复杂性。

关于忘记与毁灭。

作者并没有说他要写一个大时代,写两代人的更替,写无奈的淹没和消亡。然而个人身上发生的故事以及点点滴滴何尝不是时代、时代中的人、时代中人的命运的缩影,那样一种毁灭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彻底。

当我们今天为钱为学区房为名利奔忙的时候,这一点也不可耻但也请不要忘记,我们曾经的苦难和绝望。

不要忘记曾经发生过的触目惊心。

当我们深刻的苦难变成别人嘴里的笑谈,便可知人性的幽微冷漠;当灾难和危险降临,人类也从未战胜过自己。好在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政治,还有情感,对于情感有时候体验比得到更重要。

它总是在黑暗中突显,犹如星光。

每每说到八十年代我们难以忘怀的通常是挥之不去的激情与热血,而作者却选择了这样一个清冷的故事不得不说是独具匠心。

三十年的沉淀与积蓄,相比起那种跑马圈地一般的书写,我们不得不承认作家和作家是不一样的。

作家宝贵的逆思维,小逆在于章节或者技法,大逆则是在繁盛中看到了悲凉。

作家 止庵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