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古融今篆通神——宋伯军书法作品欣赏
宋伯军,字林翰,宽博斋主,1960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后入中国政法大学深造,研究生学历。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等。曾担任中联国兴书画院驻会副院长兼执行秘书长等职。
幼承家训,其习字绘画弹琴。书法以其父及外祖父为启蒙老师,锻造其书法“筋骨”;后拜著名篆刻家、书法家马俊明为师,专门研习篆书。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北京市及其他省市的展览展示活动,多次获奖。其作品也曾走出国门,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匈牙利、意大利等国家展览、展出,其小篆作品《望岳》为韩国国会委员长李明洙收藏。
2019年12月,书法作品被人民网、新华网、海外网、雅昌艺术网、腾讯网等媒体报道。
2020年3月,入编国家级文化类核心期刊《文化月刊》。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98cm X168cm
篆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书体,其特点是结体严谨、瘦劲挺拔。自秦汉以来,我国的篆书名家可谓是人才辈出,从李斯、李阳冰、吴昌硕,再到赵之谦、吴让之、吴大澂等人,无不是名重一时的篆书名家;及至当代书法界,篆书依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五大书体(楷、行、草、隶、篆)之一。
然而纵观当今书坛,虽习篆书者不计其数,但能将篆书写出风神骨格者,实在太少,宋伯军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宋伯军的篆书艺术,以清代书法大家邓石如的书风为宗,其用笔朴实无华,文笔端庄自然,风格浑厚朴实、雄浑婉约,书法与篆刻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宋伯军是一位被篆书艺术感动了几十年的书法家,为了写好篆书,他临遍了历朝历代的名家名帖,夜以继日地探索、钻研篆书技法。
在继承中国篆书的骨法基础上,他力求瘦硬通神,颇有独到的创意。在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之下,他终于以其深厚的笔墨功底、充满创意的艺术构思,创造出了独具个性的当代篆书。
宋伯军书写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纵横大气、字体略方,非常注重气势之美、骨格之美、韵律之美。这幅作品不但字透纸背,而且笔法线条自然爽利,点划之间似乎蕴藏着无穷变化。在这幅作品里,书法家用具有篆刻笔意的点划、书写成铿锵有力的字体,尽显伟人诗词的一番凌云壮志、豪爽之气。
小篆 唐李白诗《早发白帝城》 138X68cm
小篆 《行稳致远》 68X68cm
再看他用小篆书写的唐李白诗《早发白帝城》,习古而不拘泥,创新而守法道。这幅作品俊逸舒朗、自然天成,与李白潇洒浪漫的诗风相得益彰。
宋伯军用笔气韵流畅、刚柔拙巧,秀丽中不乏挺拔,苍劲中不失含蓄。一个个篆体字既有清新脱俗之风,又有雄浑豪放之势。在他笔下,篆书的意趣和笔墨线条的韵律之美依然合为一体,水乳交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宋伯军书写的唐人李贺这首诗端庄雅正,线条悬针垂露、婉转流畅,尽显篆书秀丽之美。这幅作品既有清新脱俗之风,又有雄浑豪放之势,宋伯军将翰墨之玄妙、诗词之风雅融会于自己的笔墨风格之中,点划间暗藏秀润,充满了书法奇趣之美。
小篆 《华夏民族,伟大复兴》 180X65cm
宋伯军完美地继承了传统篆书的精髓,在点划之间饱含篆籀之意,于潇洒俊朗的风格中渗入一种独特的阳刚之美。其小篆《行稳致远》《祥云西至,紫气东来》《华夏民族,伟大复兴》等作品,看似寥寥数笔,实则暗藏玄机。这些书法作品笔笔清晰、廋劲有力,观之无不令人怡然有得、心醉神迷。
宋伯军在书法上的造诣能够如此登峰造极,准确传达出篆书的精神气质。一方面是因为他对中国传统书法的深刻体悟,另一方面来自于书法家自身的文化修养,以及他对几千年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和吸收。
多年来,他遍读典籍,对《散氏盘》《毛公鼎》《墙盘》《石鼓文》等大篆碑帖认真研究;同时,广访山川石刻,潜心追求。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引导之下,始创独具一格的个人书风。
唐 李贺马诗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68cm X68cm
祥云西至,紫气东来 68cm X138cm
有了这些深厚的艺术沉淀做基础,他的书法便能很容易把笔墨融入意境之中,以方正古健的字体结构,把篆书所具有的精神气质表现在笔墨中。他笔下的这些书体,以天人合一的精神性营造出一种特俗的气氛,这种气氛洋溢每一幅书法作品上、每一处笔墨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作为一位锐意革新的书法家,宋伯军显然不满足于保守地承袭传统。他在通透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笔墨意趣,并将篆书的钩沉补阙与现代意识相融,以传统书法精神与生活深度相融,从而打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目前来看,他在这条道路上已经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就。
总体来看,宋伯军的篆书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精神和学养,从而把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静气透过书法的特质传达了出来。人们欣赏如此书法作品,无不被其中的艺术魅力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