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作品”闪现出纯爱的光辉
——三岛由纪夫《潮骚》读后感
◆程千凡
《潮骚》是日本著名文学家三岛由纪夫(时代文艺出版社,2021年1月第一版,叶渭渠 译)的作品。译者叶渭渠告诉读者,“我在翻译时完全抛开原有手法,以全新姿态面对三岛。在文学意象的转化与遣词造句过程中,彻底调整心态,改换笔墨,即是翻译文符合汉语行文规范,又不失原作怪异与瑰丽本色,以求圆满保持三岛固有的‘灵性’和‘气场’。”对这种“意译”多于“直译”的做法,一向是褒贬不一的。有日语能力的,可以找来原著对读;无日语能力的,只能像游客跟着导游一样的跟着翻译走了。
据说,三岛由纪夫把每一次写作,都视为自杀前最后的“极限写作”。其“极限写作三部曲”则是“美的很好”的《金阁寺》、“爱的很好”的《爱的饥渴》、“纯的很好”的《潮骚》。如此写作,好像是要把读者的心拎起来一样,让读者必须直视“生命只限”时的写作。这无疑是一种残酷的行径。
三岛由纪夫亲自为这部作品题写了,“潮骚”两字写的有力度,有量感,也可以说是字如其人。从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三岛由纪夫是著名的“猫奴”,但与中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那种“猫奴”是完全不同的。三岛由纪夫曾在文章里说:“我很喜欢那个忧郁的动物……小聪明又爱耍脾气,喜欢得无以名状。”一个喜欢宠物的人,内心应该是孤独而温暖的。
长篇小说《潮骚》写成于1954年4月。小说里的歌岛是伊势湾口的一个小岛,原名神岛。人口1400人,周围不到4公里。小岛最美的景观有两处,其中一处是岛的顶端,那里有一座面向西北方的八代神社。对于海神的信仰,来自渔夫们的生活,平素祈求海上安全,香火不断。另一处美好的景观是靠近岛上的东山山顶的灯塔。歌岛是个远离现代化都市影响的荒海渔村。就在这个小岛上,演绎着老一代海女的儿子和年轻的海女姑娘朴素而真挚的爱情,这里没有现代都市居民的困扰和不安,有的只是明朗的阳光、喧骚的海浪,闪亮的灯台、扑鼻的潮腥,以及往来的渔船、欢笑的男女……
小说主人公青年“新治”过着清贫而安宁的日子,自从遇到“初江”姑娘,整个人变得坐立不安,精神恍惚起来,有时感到自己没有哪一点引起初江姑娘的注意。他身体健壮,游泳技术高超,可以绕岛游五圈,腕力过人,自信不必任何人差。可是他想,单凭这些,也不可能使得初江姑娘动心。相比都市里的少年,首先是从小说或电影里学会谈恋爱的方法,可是岛歌几乎没有可供模仿的对象。看到这里,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纯朴和平素。这篇小说最终以初江成为新治的未婚妻而结尾,收局圆满、纯洁。两人在灯塔上观望美景,他们是自由的,众神的保佑始终没有离开他们的身边,黑暗包裹着小小的海岛,守护者他们的幸福,成全着他们的爱情。
说实话。当初拿起《潮骚》,以为书名有些另类,甚至感觉到自己的脸红红,有点害怕室友看到。看后,方悟出“潮骚”是大海之中最纯朴的爱。三岛由纪夫说,他是以古希腊爱情的故事《达夫尼斯与克洛埃》为蓝本,塑造歌岛笔下《赫尔曼与德罗蒂娅》中那样一对理想的恋人!这,不像是自杀前的心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