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王雨婷:在苍茫的底色里感受人间烟火的暖意——评薛涛新作《猫冬记》

2021-02-24

文 /王雨婷

薛涛是一位个人风格极为明朗的优秀作家,他注重文化品格,坚守文学理想,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涉文坛以来,一直笔耕不辍,用一支滚烫的笔虔诚地描摹这块丰沃的黑土地和这块土地上孩子的欢欣与疼痛、生命与尊严、现实与梦想,为读者奉献了一系列意境深远而举重若轻的作品。

“猫冬”是北方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词。猫,在北方方言里常用作动词,意思是“躲藏”;“猫冬”,指的是窝在家里躲避寒冬,这是中国北方人民应对酷寒天气的一种生活智慧。

薛涛的新作《猫冬记》(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21年1月)就是讲述一老一小和一猫一狐在深山老林的小庙里“猫冬”的故事,小男孩果子和师父老歪因暴雪被困于深山,他们和山里的动物在粮食短缺、气候恶劣等危境下相遇、相助、彼此温暖启迪,共同探讨的生命意义。

薛涛在创作这部书稿时,恰逢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之时,举国上下都在家中“猫冬”(封闭隔离),薛涛也是在这种“猫冬”状态下进行《猫冬记》书稿的创作。这种心境让作者与书中人物的生命体验高度契合,能深刻地与故事中的人物进行灵魂层面的交流。

一、坚韧不拔、阳刚十足的孩童形象

薛涛的作品一改目前国内儿童文学“阴盛阳衰”的面貌,多以深刻的成长与成熟的担当来取代那些轻浅热闹的校园故事,读者往往能从中见到很多坚韧不拔的男孩形象,感受到一种昂扬蓬勃的阳刚之美。

无论是《满山打鬼子》里的满山还是《情报鸽子》里的小乞丐,无论是《九月的冰河》里的小满和尼古拉还是《砂粒与星尘》的砂粒和星尘,虽然这些孩子也会淘气调皮,但他们热衷于探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张扬着无限活力。

在《猫冬记》中,五年级的果子生了肺病,医生建议果子住到郊区去多多呼吸新鲜空气。爸爸提议将果子送到老歪那儿去——老歪是果子的姑父,也是技工学校的老师,是一个资深老木匠,他正好带着实习生在宝石沟里修理古寺。果子一听要跟着姑父学木工就欢欣雀跃,一来他以为“木工”是“积木”的近亲,两者应该一样好玩有趣;二来他恰好读完了名著《金银岛》,做梦都想去金银岛挖财宝,姑父所在的地方叫宝石沟,单听这个地名就让果子有了无限遐想,仿佛那里宝石遍野、富可流油。虽然妈妈极力反对果子去宝石沟学木工,但是在爸爸和医生的支持下,果子还是带着满腔憧憬来带了宝石沟。

果子在宝石沟从未将自己视为病号而偷闲躲静,而是每天热情满满地参与古寺的修葺工作,认认真真听从老歪的教导,认工具、磨刨刀、推刨花,兢兢业业,乐在其中。

可这种惬意的生活好景不长,初冬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将他们隔绝在深山中,为了储备足够的柴火,老歪不得不进山伐木,而外面积雪太深,老歪就像矮树一样被暴雪吞噬,进退两难。千钧一发的时刻,勇敢的果子挺身而出,顶着风雪找到老歪,将师父拉出了“鬼门关”。

后来,老歪爬上屋顶给硅板除雪时脚划从屋顶摔下来,腰和腿都受了伤,站不起来了。这时候,果子把老歪运回寮房、搬到炕上,还安慰受伤的老歪:“有粮食有蔬菜,有这么多劈柴,还有电影和我,没事……”老歪受伤后,果子就担起了照顾病人、做饭、劈柴生火和制定越冬的计划的重任,将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

果子本是一个被肺病缠身的小男孩,但是在经历了暴雪封山、食物紧缺、老歪病倒等一系列难题后,他骨子里那坚韧不屈、不畏艰难、自信果敢的性格特征就被激发出来了。对待小动物,果子也是有着无限爱心,宁可自己忍饥挨饿,也要把食物匀出一部分给老猫和狐狸吃,以维持它们的生命。

果子在这个冬天实现了真正的成长,不但成长为更勇敢、更独立的人,而且还能保持本性的善良和对世间万物的博爱,具有一种温柔而坚硬的生命力量。

二、凝练深邃、妙趣横生的语言叙述

薛涛是一个语言标识性很强的作家,他的文字具有经过千锤百炼后的凝练深邃,有一种洗尽铅华之后简约质朴,同时字里行间又带着东北人与生俱来的幽默风趣、豪迈乐观,具有鲜明浓郁的地域特色。《猫冬记》里类似的语言俯拾皆是,例如师徒俩闲聊打发时间时的对话:

果子说:“师父,我们在班里上课,如果有个屁要放,都会想办法憋回去……”

老歪说:“为师也会这样做。直接放出去影响课堂秩序。别叫师父,叫老歪。”

果子说:“老歪,那么徒弟的问题来了。憋回去的屁去哪儿了?”

老歪沉默不语,他在认真思考。

果子继续说:“那么还有一个问题,鸟和鱼会不会放屁呢?”

老歪决定打破沉默:“这两个问题不是木工方面的。我是你的木工师父和电影放映师父。”

果子问:“你想知道答案吗?”

老歪没吭声,点点头。

这师徒俩的对话虽然没什么实际内容,可是两人聊得津津有味。寥寥数语便将一个古灵精怪的孩童形象和一个外表冷峻其实内心丰盈的老小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一下就拉近了读者与书中人物的距离。幽默是他对童心的守护,也是他的作品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在描写老猫“守株待兔”、等待天上掉馅饼时,薛涛写道:

一只猫蹲在大殿下,绝望地盯着台阶。这家伙以为天上还能掉馅饼,竟然在台阶上等了一夜。结局凄惨,天上没掉馅饼,却掉下来一摊鸟屎。猫大喜,重新恢复信心。猫是这样分析的——既然天上能掉鸟屎,那么掉馅饼的概率也就增大了。

老猫的言行举止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认知和童年经验,童心曜曜,妙趣横生。作者在描写钟声时写道:

钟声抚慰了雪后的山林、友爱镇和银河水库。万物静默,沐浴在悠远通透的余音里面。

这段话如诗歌一般唯美悠扬,又巧妙地留下空白,既有朦胧的诗意幻想,又是真切的现实体验,让读者在文字的余韵中浮想联翩、思绪激昂。“在文学作品的构成上,语言是最富于个性化的因素,个性化程度越高,陌生感越强,往往隐含着作者最自由最充沛的内心世界,薛涛在小说里将自我的内宇宙外化为富有诗意、充满节奏感与想象力的语言,构筑他色彩缤纷的语言王国。读着他的小说,常常可体味出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魅力,深入万物核心的超然灵动、缜密细腻,恐怕是其他儿童文学作家不易企及的。”

薛涛的作品之所以魅力非凡,在很大程度上与他调侃幽默的语言、对种种社会现状的隐喻和反思有关。这种简约质朴而又不失幽默风趣小说的语言,为他的作品增添了悠长的韵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万物有灵、物我相融的生态书写

东北是薛涛的文学故乡,他深爱着这片充满“童话人格”的土地。他曾说:“这块土地就是我的命,如果让我失去这块土地,我的创作将毁于一旦、不复存在。每当我描写一段对话,我的耳边就萦绕着现实中他们说话的情形。每当我描写一片风景,我的眼前便是晨曦与夕照、连绵的山脉、起伏的平原和丘陵。哪怕是描写一片叶子的坠落,我也能听见金属的撞击声。就连书中的地名我都舍不得虚构,它们就印在这块大地上,太阳、银河、李千户、横道河子……何必去虚构一些不高明、不讲究的地名呢?”

在《猫冬记》中,堆积如山的白雪、寒冷厚实的冰河、郁郁葱葱的树林、连绵不绝的群山等鲜活的意象和獾子、鹰、野猪、大雁、小雀、山鸡等薛涛其他作品中常出现的老朋友,也在这里相聚了。“还是秋天的时候,落叶漫山遍野。每片叶子都闪着光芒,每片都不简单。”而“秋天的仪式还在进行,乔木按计划落叶,灌木换上秋装。冬天的特使突然从天而降,一层一层地抹去秋天的痕迹,秋草黄、秋叶红,杂乱、炫目。冬天要抹去烦琐的东西,一律改成白色”。

薛涛用诗意的笔触绘出不同季节的风景,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每个季节似乎都是性格迥异的孩子,在薛涛的笔下迸发出旺盛而又充满野性的生命力。

与天地自然物我相融、浑然一体的生命体验,让薛涛的文学世界开阔豁达、格局广大。从星空到森林,从动物到人类,他都满怀赤诚,深情款款。那些流水行云、闲花野草、飞禽走兽,无一不在他的笔下充满灵性。

在宝石沟这块“世外桃源”上,孩子和动物能和谐相处,老猫能对狐狸发出邀请函,狐狸能拯救人类……他们能读懂彼此、心灵相通、互相依存。当小狐狸因误食了发芽的土豆而死去时的场景让人感怀不已:

果子和星狐狸一前一后,缓慢游动。不觉间,太阳落到西坡后面,把整个山脊染红了。天黑透的时候,他们赶到西山坡下面。果子歪倒在一棵忍冬下面,呼出的白汽在脸上结成白霜,这是被雪坑吞没的步骤。星狐狸把小狐狸扯下来,咬住它的尾巴一点点拖上坡顶,一直拖到橡树下面。星狐狸也筋疲力尽了,卧在雪中哀鸣。哀鸣借助山风,在空旷的雪野中散播。

馅饼捕捉到风中的哀鸣,仰头望着窗外。

这场大自然的葬礼在他诗意的文字中表现出更深层次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于万物有灵且平等的生态观,流露出深沉的生命之思。他笔下的老猫和狐狸等小动物,知恩图报、 克己慎行 、有情有义,这种描写,绝不是简单的修辞学上的拟人手法,而是从动物小说的理论出发,写出了动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丰饶的生命体验。薛涛的生态书写,既有一种返璞归真、富有大地般坚硬的质感,又有对精神故乡的温情与敬意。

四、眺望心灵、追问生命的哲学之思

《猫冬记》是一部充满象征色彩的作品,故事的发生地宝石沟就是作者极力营造的一个哲思深厚、温馨诗意的心灵栖息之所。尤其是作品中的老猫这一意象,极具隐喻性,承载着独特的哲学视角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老猫馅饼原本生活在友爱镇上的一个小饭店,但它到了垂暮之年后便偷偷进了宝石沟,想寻一个隐蔽的地方默默等死。但是从深秋等到了寒冬,它还在苟延残喘,还被善良的果子和老歪收留了。起初,老猫被老歪驱赶后,老猫的内心和身体就“是要尊严还是要食物”的问题不断争吵。老猫的内心追求精神的自由,可身体追求食物的满足,这对矛盾体共存于一个身体,并且一次次互相妥协,寻求最好的和解、交融方式。内心与身体的对话流露出作者的哲思,探讨了人和动物之间永恒的相通的东西:人格尊严、生命意识和存在价值。

此外,作品中充满哲理的句子更是不胜枚举:“答案不止一个,有时候是两个、三个,还可能更多。”“所有的新生活都一样,欣喜、惶恐,有些手足无措。这就是新生活。”“面对赞美和批评,人们更愿意相信前者是真相,而后者是令人讨厌的谣言。”……

对于这种极具思想深度与哲学思考的书写,薛涛曾说:“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时,别拿小孩当弱智。如果你拥有最深沉动人的情感,那就别克制;如果你拥有最深邃开阔的思想,那就别忌惮。总之,你确定你拥有最好的东西,那就都献给他们。他们会接受,迟早会懂得你的珍贵。”无论是人、动物还是大自然,他赋予了书写对象多层次的内涵,却又以简洁明朗的方式来表达,将成人思悟与儿童心性完美融合,体现了他对儿童文学的深度追求。

薛涛在创作初期的灵感大多来自幻想与虚构,但如今的薛涛的创作渐渐从“仰望星空”回归到“俯瞰大地”,更为注重对现实世界的描摹。作为东北黑土地上忠实、倔强的守望者,薛涛继承了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东北作家们豁达、真诚、质朴、豪迈的创作风格,同时他又能关注儿童的精神生活,洞察儿童的心灵世界,自觉观照透童年的本质,呼唤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用温情脉脉又充满哲思的故事展现生命意识和人文情怀。

三十年来,薛涛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开疆拓土,构建出了一片风格独特、气韵宏大的天地。但更为可贵的是,他在坚守的文学品格的同时,又能在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上积极寻求突破,不断超越自我,向心中的朝圣之地执着前行。

(本文为薛涛所著《猫冬记》一书书评,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授权发布。)

华文好书选读

《猫冬记》

薛涛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2021年1月

木匠师傅老歪一直与树木打交道,熟悉大自然,虽冷峻自负、精明老练,但智慧豁达,有一种看透生命依然热爱生命的宽阔情怀。来自城里的果子,虽然有些任性,却与大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狐狸、大雁、老猫都是果子好奇探究的对象。然而还没来得及细细感受大自然的新奇,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将他和老歪关在了古庙里…… 这是一部关于人与动物如何和谐共生的儿童文学力作,主要讲述小男孩果子和师傅老歪因暴雪被困于深山,和山里的动物在粮食短缺、气候恶劣等危境下相遇、相助、彼此温暖启迪,共同探讨生命意义的故事。

华文好书

ID:ihaoshu233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