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中、中、中:河南的口碑为何如此之棒!

Image 2021-02-20

全文共2987字 | 阅读需7分钟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民俗是缘自共同需求而共同认定的方式。需求是精神的、情感的、心理的,而方式是一种文化。当这共同的需求“约定俗成”了,所有人就会遵从这种民俗方式而行动。“河南春晚”做到了。

今年河南的春晚,甩出一波波的“王炸”,人民日报连连点赞,国外亲友也惊呼——中、中、中,网友坐不住了,开始疯传、开始涌向博物馆……

面对线上线下不断预约的观众,河南博物院马萧林院长很从容,他知道,让文物从舞台上活起来、从馆藏中走出来,这只是开始。

那么,这到底是一档什么神仙节目?一场省台的春晚与一座城市博物院又有什么交集?

担任2021“当潮不让﹒你好﹒牛”河南省春节晚会的总导演陈雷,1984年出生于河南郑州,作为一名本土成长的新锐导演,他的大作可谓不少,其中2017 年的 “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发布暨颁奖典礼节目,获得了中央文明办的好评,并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台播出。不过,执导春晚节目是他的第一次,特别是执导在疫情防控中的春晚。

怎样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河南的“古”、老家的“味”、中原的“美”,是陈雷导演策划之“梗”。为此,他走访了很多专家、学者。去年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节,郑州歌舞剧院中的参赛并获得荷花奖的作品《唐俑》,给了他创作灵感。这个节目由14名小姐姐演出,她们表情俏皮,妆容惊艳,好像从长安街上走出来的一样。其实盛唐,不止是长安的盛唐,也是神都洛阳的盛唐,是河南的盛唐。距今1321年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在嵩山投下的“武则天金简”,就藏于河南博物院。而洛阳的牡丹花,更是国色天香,天下一绝。

河南的辛丑之年春晚,完全可以依托盛唐文化,结合历史文物,打造一出牛气冲天的地方大戏。

陈雷说,在和这支舞蹈的原创编导们沟通后,我们把《唐俑》改为《唐宫夜宴》,压缩了时长,但没对其内容本身做太多改动,尽量地从电视包装的角度来呈现效果,进行加分。“为了让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我们运用了5G+AR的技术,将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场景,制造出了一种博物馆奇妙夜的感觉。”为了体现唐俑丰腴的形象,演员们身上穿着塞进海绵的连体衣,嘴里含着棉花,而眼角两道月牙形的妆容,也完全再现了风靡于唐代的女性面部潮流妆容“斜红”。

腊月二十九,河南春晚首播了这档被网友称为出圈的节目——《唐宫夜宴》,说它出圈,是谁也没有想到,在央视春晚还没有开播前,《唐宫夜宴》已悄悄地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微信、微博……

节目中,可以看到参加夜宴的宫女们如同在古画中穿行,她们时而嬉笑打闹,时而梳妆打扮,当场景切换到正式的宫廷表演时,宫女们的舞姿又不失大气恢弘,盛唐时期的文化风貌尽情展现。而面对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备骑出行图、千里江山图的七大国宝逐一闪回时,又流连忘返,悠闲地分享着这些文物上杂糅的信息。最后,她们穿过博物馆,越过彩墨渲染的山岭,来到了金鱼飞在空中的故宫。

图源:微博综艺

一场唐朝宫女舞起的博物馆奇妙夜之旅,华美得如同仙境。

迄今为止,还没有哪场春晚,能超过《唐宫夜宴》的点击量。这应该首先归功于编舞、导演的审美力。舞蹈中,有人跟不上队形,被撞了个屁股蹲,有人掉了乐器被捡起来嘲讽……整个节目匠心独具,它借助河南春晚的舞台,让观众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形成了美的共鸣。可以说这是舞蹈的魅力,而舞蹈与电影、阅读等其他的娱乐方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互动性、观赏性强,这也是其飞快传播的一个原因。

2月12日大年初一,这档节目竟然荣登微博综艺榜晚会栏目类第一名,人民日报“眼疾手快”连连点赞。

之后,由猛犸新闻微博主持运营的河南春晚话题已近4亿阅读,河南春晚总导演回应节目出圈话题超6亿阅读,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话题阅读超1亿,河南春晚的太极表演话题超5000万阅读,主要节目登上微博热搜30余条,累计阅读超10亿,截止目前热度还在不断上升中,所统计的数据也在持续增长中。

不少观众看完网上的这场春晚,又登录河南博物院网站,去瞧瞧14名跳舞的小姐姐还在不在,问一问《唐宫夜宴》与《韩熙载夜宴图》有什么关联?因为韩熙载的时代背景也在唐朝,而小姐姐的打扮像极了图中的仕女们,那石绿色的衣裙、朱红色的腰带以及高高的发髻,加之夜宴二字,真的要把人引到了那场“赴宴”的路上。

毫无疑问,《唐宫夜宴》附带着轻喜剧的色彩,表达着对快乐美的热爱,它是盛唐时期宫女游欢的一个见证,但导演无意渲染奢华,而是让一种诙谐幽默又不失文化底蕴的剧情贯穿始终。

河南春晚的另一波“王炸”,是太极的表演节目——《天地之中》。陈雷同样是用文物+科技+表演的公式,呼唤天地中的自信,自信中的天地。时长不到两分半,太极八卦、宇宙星辰、飞天梦想以及我国的航天事业,尽在其中。这个表演,也让路过的“蚂蚁”拍案叫绝。

一个都说“中”的地方,在举国欢庆,阖家过年的一刻,终于被“中”看了。有人把春晚说成是当下的新民俗,认为它塑造了一代人的精神结构。看春晚、吃饺子、发红包……形成了对过往生活的一种留恋,一种对记忆的追溯与享受,一种对人生落花的捡拾。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认为:民俗是缘自共同需求而共同认定的方式。需求是精神的、情感的、心理的,而方式是一种文化。当这共同的需求“约定俗成”了,所有人就会遵从这种民俗方式而行动,就有了“春运” “春晚”等文化现象。

或许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春晚有着不同的解读,但是,天下炎黄子孙一定认同这个“中”——天地之中——中国中华。2010年8月1日,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围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少林寺等8处11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河南春晚于是借助这个“天地之中”,牵手另一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太极拳,在古代天文学家张衡制作的浑天仪中、在登封观星台的星空中起手舞太极。

这是一场极具文化元素的春晚。人们爱看想看,而让人们爱上春晚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编导的审美力、历史性、文化感。时代在向前,观念也要出新。2021年的河南春晚就是一个榜样,他们有定量、却不超量;他们有自信,却不仅仅喊出来,不是那种口号式地鼓与呼。所以,河南春晚能火出圈是必然的,而且对当下其他晚会类的电视节目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一波波的“王炸”还有很多,河南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各类珍贵文物6700多件。1913年7月,民国大总统河南人袁世凯宣布:农历大年初一定为春节。自此108年来,这一天成为了华夏儿女团圆的日子,一个共赏文化大餐的日子。春晚,可能是这道文化大餐的重中之重,而大餐的“食材配方”比视觉效果更重要,这需要一点点的积累。

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为传统文化的复兴贡献了一点点力量。”河南博物院马萧林院长也认为,这只是开始。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